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将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综合指数法两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构建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体系,并针对国内部分高水平理工科高校201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验证,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完善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系列建议,为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高,为提高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本文对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企业、高校和科技中介等四类主体进行分析,将科技成果产出纳入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范畴,从而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分为实验室阶段、中试阶段和市场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打分法和TFAHP计算指标权重,并通过样本高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最后结合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结果提出了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ANP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因素的基础上,考虑到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存关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到绩效评估中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最后,与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比较,增强指标权重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科技支出的总量及构成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技术市场成果转化绩效涉及的各个方面,本文借鉴当前比较成熟及已被广泛采用的绩效评价方法,构建了一套能有效度量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支出绩效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密切值法重点对山东省2002~2004年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和量化评价,并以该实证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了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5.
建立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提高我国环保科技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在分析了广东省取得的约100项环保科技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广东省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路与原则,构建了一套便于实际操作的指标体系和评估实施办法,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初步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我国研究生院评估指标体系中"研究生培养及质量" 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以研究型大学为例,构建出了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绩效评价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研究生培养绩效评价方法,为改善研究生培养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高校必须发挥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坚持科技面向经济建设,狠抓科技成果转化这一重要环节.我国拥有1000多万人的科技队伍,每年提供3万多项科技成果,其中高校就有近万项科技成果.但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只有15~20%,而国外平均为45%.相当多的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规模小、难以形成市场竞争能力.陕西省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但许多科技成果并未在陕西的经济建设中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必须通过一定的模式进行,目前高校采用的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面向社会积极推广转让本校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8.
主成分分析法在县域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依据客观数据,将多种影响因素综合成少量几个影响因素的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构建的县域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把众多体现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的因素简化成几个综合成分,并以江苏省52个县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为例,得出了较合理的评估结果,为县市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对于了解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现状、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学界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转化的模式及转化成功的标准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尚存在分歧。通过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分析,并将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同技术转移的概念作比较,提炼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投入和产出要素,其中,投入包括专利在内的各类应用型科技成果,产出为技术转让、许可和作价投资这三种转化行为。基于这些投入和产出,并借助Bootstrap-DEA方法,测算了2010—2012年50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本文发现,中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整体水平不高(均值为0.387),科研实力强、拥有医学院、首批加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要更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影响普通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的因素,阐述了科研绩效评价遵循的原则,要加强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发挥指标权重的导向作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科研绩效的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王冬梅  王向宁 《科研管理》2019,40(3):126-132
目前,我国高校在科技评价中,普遍存在“注重数量、看轻质量”的问题,对科研成果、科技人员的不恰当的量化评价,并与利益挂钩,导致科研成果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无法紧密的联系起来。尤其对于行业特色高校,行业背景浓厚,对科技成果的应用性要求较高,所以对于成果实际应用的考察应该成为行业特色高校科技评价指标中的关键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科技分类评价开展了探索与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科技评价的现状,探讨了当前行业特色高校科技评价的不足之处;然后基于科技评价的现状,本文提出了科技评价的三大基本原则:坚持分类评价、建立高效评价机制和建立特色评价体系。最后引入了灰色理论,研究了行业特色高校的科技评价模型,并且针对行业特色高校的特点,重点确定了分类评价指标,提出了关于行业应用、学术成绩和行业指导这3个方面共19项分类评价指标,同时提出借鉴英美等国家比较成熟的科技评价体系来完善我国行业特色高校分类评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愈发受到重视,当前大部分高校成果管理工作面临着待管理专利数量巨大、涉及技术领域复杂多样、对人员综合能力素质要求高的问题,导致大量存量专利不能得到很好地挖掘与培育,需要一种简便有效的筛选潜在可转让专利的方法,以提升现有高校专利管理工作的效率.[方法/过程]本研究以2020年高校成果转让排...  相似文献   

13.
麦均洪  龙飘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9):110-115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转化实践中仍存在科研体量与成果产出之间的巨大反差,成果转化效率低下。因此以知识生产模式3为理论视角,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转化理念、合作路径以及管理机制方面的新变革。并通过对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省转化实践中存在着物质化的成果转化理念、封闭式的成果转化路径以及单一的成果转化管理机制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并基于模式3理论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8-2016年中国高校的微观面板数据,首先通过网络DEA模型对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构建动态面板GMM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受政策影响较大;东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高校,且中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无追赶东部地区高校的趋势。(2)政府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2012年以前更为显著;企业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在2008-2012年不显著,在2012-2016年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他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3)高级职称人员显著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技成果获奖情况难以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2012年以来中国奖励评价机制有了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lphi法和相关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并引入减小"异常点"影响的无量纲化方法,采用兼顾"功能性"和"协调性"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对西部地区十一省市的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应用研究。根据评价结果,对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聚焦陕西省14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数据,分别从获奖总量等级分布、获奖成果所属类别、获奖高校研究竞争力、获奖成果学科分布等维度进行分析,总结近年来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建设发展成效,为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获奖成果数量经历了高峰期、波动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评奖体系对具有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的高水平、高等级研究成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对策建议类研究成果日益受到重视;相较于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获奖成果数量相对偏少且获奖等级不高,而理工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成果逐步凸显。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推动在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包括进一步强化研究成果的创新质量、学术贡献和学科特色;提高调研报告类成果获奖占比;培育和产出更多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学术话语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王喆  杨国栋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5):127-133
基于高校战略管理理论,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构建高校博士后科技人才培养绩效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行深入探讨与系统验证,总结提炼了科研活动、培养服务、品质素质、客户满意、学习交流、职业发展等六个主要因子.最后基于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为高校改进博士后科技人才培养绩效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高校科技成果为研究载体,研究知识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机制,以期助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落地。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与内部利益相关群体进行识别,考察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定位与作用。其次,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因素、高校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中介服务因素以及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因素三方面,分析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最后,从完善法律实施的配套措施、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以及加快健全技术市场和服务中介服务体系三层面给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以转让或许可方式进行,导致成果实际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现状,分析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对提升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收益的激励作用。在梳理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激励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目前我国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普遍采用“先投后奖”和“先奖后投”两种模式,并分别以上海理工大学的“太赫兹”项目以及景德镇陶瓷大学的“陶瓷膜”专利技术作价投资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两种模式下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转化实操中存在的问题,即“先投后奖”模式下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现金奖励机制、资产管理公司自主经营决策机制不够完善,“先奖后投”模式下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分割机制、转化对象遴选机制和成果完成人(团队)内部收益分配机制够不完善;进一步针对完善上述机制提出具体对策思路和建议,为推动创新和优化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