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现代农业所需的新型农民的主要阵地,与现代农业关系密切.目前,现代农业发展呈现高科技化、生物化、市场化、标准化、融合化、安全化、环保化等趋势,这些趋势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应通过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专业设置、积极组织引导农民转型等途径,努力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视角下农民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可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但当前农民职业教育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对此,必须大力宣传农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革新教学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大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农”职业教育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农业、农民、农村变化的研究表明,农业领域中的种养业仍然是现代农业的核心内容.种养业农业职业教育仍然是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农民职业教育的规模远大于农村职业教育,我国中初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农民职业教育.而农村职业教育已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职业教育,还包括大量非农业职业教育,但农村职业教育在现阶段不宜被泛化.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极大,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被赋予新的科学内涵。作为培养新型农民的知识载体,农业职业教育又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着重分析了农业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重要策略,指出农业职业教育要锁定“三农”,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破解“三农”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欠发达地区是农业产值和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很高的地区,"三农"问题特别突出,表现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人口素质低下,以及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和农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繁荣.关键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农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文章以江西省为例,对江西省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江西农业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对策,对欠发达地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欧美国家农业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职业教育是欧美国家农业现代化成功的有力支柱,其在农业职业教育保障措施、资金支持、资格认证制度、农民职业准入、职业教育体系、办学特色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在借鉴、吸收欧美国家农业职业教育的精华时,我们应立足我国实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职业教育,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日本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美怡  曹晔 《职教论坛》2014,(10):85-90
通过对日本农业职业教育两大系统,即教育系统以学历教育为主,形成了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农业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农业系统以成人为教育对象,形成了成人学历教育、培训和农业推广教育的分析,总结出日本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五大特点,并提出了我国建立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果没有一大批胜任建设现代农业的称职合格的现代农民队伍,我国农业就很难从传统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现代农业转变。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就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改革征地制度,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是促进农村稳定,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为保证粮食安全,在农业和农业人口比重逐步下降的情况下,必须不断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因地制宜,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以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  相似文献   

10.
河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是中国职业教育的“河南特色”,其价值内涵在于创新农业职业院校的学制体系,改革以课程衔接为核心的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等。构建河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是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动适应,是农业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又是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已经由传统农业的体力型转变为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业劳动力,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其关键在于培养农业第一线的劳动者,而培养的职责在教育,但我们的教育却不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为了培养现代农业第一线的劳动者,就要既抓对现有农民的培训,又要抓未来新农民的培养,对未来农民的培养要实行免费教育,国家从工业反哺农业的费用中对这些学校拨付培养费用,对这些到农业第一线的学生实行有限合同管理.给以诸多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农业职业教育肩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推广的重任.农业职业院校应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为三农服务,在积极传播现代农业理念,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加快培训现代农民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和发展农林职业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实现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农林职业教育责无旁贷.各级各类农林院校分工合作,形成人才培养培训网络;在适应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需求的同时,重视技能和技术人员的培养;振兴农林公共服务体系;从实际效果出发,探索培养"新型农民"的新模式;倡导由教育部、农林部门合作管理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打破我国农业职教现状,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实行“双元制”(学徒制)模式是欧美发达国家农业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规模相对落后,要提升我们的农业职业教育水平,就必须加大政府投入,开展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办学,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依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合理设置专业,努力构建农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5.
实行“双元制”(学徒制)模式是欧美发达国家农业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规模相对落后,要提升我们的农业职业教育水平,就必须加大政府投入,开展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办学,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依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合理设置专业,努力构建农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6.
仲恺农工学校秉“注重实验,扶助农工”初心,创办之初即设蚕桑一科。仲恺蚕桑教育扎根地方,与居民、社区、产业、农村深度互动,营建了互动、开放与无边界式学习共同体;以技术赋能农民头脑、以理念赋值农民生计,改善了区域农民的生计模式,提升了行业科技水平,带动了区域农业生产合作,推动了跨区域、跨国界的学术文化交流。仲恺蚕桑教育模式立基于蚕桑专业,契合中国农业与教育现代化的早期实践需求,是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初阶形态。当前农业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需从生计模式转向生涯模式,并以农业为本、职业多元、融合城乡、朝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基本方向,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教育的产业赋能力、主体生涯力、城乡粘结力、国际影响力与开环创新力,以切实构建农业职业教育体系2.0。  相似文献   

1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改革发展农业职业经理人教育培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大力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可以大有作为,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形势下必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职教体系,创新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切实推动现代农业全面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川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文章分析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培养现代农业职业专门人才的途径措施,认为要创新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机制要多方整合资源、成立创业联盟、助推产教融合,为助力四川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何涛 《宁夏教育》2015,(4):73-75
中等职业学校大门将向广大农民敞开,如何整合共享社会涉农资源、创新农业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懂技术会经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前中等农业职业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以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居住的自然乡村。新农村建设中农业职业教育就是对自然生成的具有农民身份的群体进行专业的职业教育,使之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职业农民。对此,遵循市场规律推进农科教一体化的“赵亚夫行动”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增强全面服务的意识,面向区域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把教育与农业开发,农业技术推广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把科学技术辐射到千家万户,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成果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