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谈》是人民日报诸多言论栏目中篇幅最短小的一个。虽然它篇幅最短小,但却有三个特别之处。一是“资格”很老,已经坚持了14个年头。现在很多报纸都办了微型言论的专栏,但大多不及《今日谈》历史长。二是“机缘”颇好。人民日报一版是寸金之地,稿件之拥挤可想而知,唯独《今日谈》被格外厚爱,14年来一直被固定放在一版下方位置,加框处理。三是“人望”较高,历次读者评报,《今日谈》总是受到颇多褒奖。尤其是,读者为《今日谈》写稿的热情始终没有“疲软”过,平均每天总要有半百之数的来稿,常年都是如此。《今日谈》由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辑,而评论部的同志又须以写作社论、评论员文章为其要务,再加上这个栏目编的年头多了,编辑难免有些“疲”,多少有点“当局者迷”的困惑,老是问自己:这个小言论  相似文献   

2.
十年感言     
《出版参考》十周年了,算来我也有十年读龄的老读者了。一个人连续十年读一个刊物恐怕不是很容易的,春风化雨,应该写点感想,作为祝贺和感谢。 我喜欢读《出版参考》,省时间,信息量大;文章短而不说空话,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自然就使读者少费时间而多得信息。这不只是文风问题,也是现代信息性刊物应有的性格和特色。我在编辑岗位上时,这个刊物使我开阔视野、耳目灵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仍然是我了解出版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3.
《编辑心理论》花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姬建敏的专著《编辑心理论》即将出版了。她抱着书稿清样,兴高采烈地跑来要我作序。建敏善言:“写什么怎么写都行,有个序,我这书就算完整了!”怎么好推辞呢?序者,绪也、叙也。但对编辑心理学,我没有系统研究过,序写不来,只能写点儿散叶花絮。要赏新曲,还得细翻《杨柳枝》,读读建敏女士这本书。  相似文献   

4.
精品如何去创造刘我有幸参加过“一本好书”的评选工作。我体会,“一本好书”的评选,不仅是出版成绩的检阅,也是出版经验的总结。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是图书出版继续前进、不断提高的必由之路。多出好书需要多方面条件的配合,切实做好编辑工作是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5.
新近,我欣喜地读到了中国书籍出版社建立后出版的第一本新书:阙道隆主编的《实用编辑学》(为“出版知识丛书”之一)。中国书籍出版社是专门出版“书籍专业”方面的出版社,可以说是全出版行业同志们“自己”的出版社。这家出版社的成立,预示着新兴的出版学、编辑学、发行学、印刷学的研究正在方兴未艾地发展起来。这部近30万言的《实用编辑学》,是由京沪等地出版部门的一些社长、总编和老编辑分头撰写的。这本《实用编辑学》不但从理论上阐述了编辑领域的内部规律,而且对编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具体方法也详加论述。不仅谈了图书编辑工作的一般  相似文献   

6.
李苓同志所著《世界书业通论》这个书名未必能够说是多么美,它诱使我产生阅读兴趣的是它的新颖:除了在年出版量近十万种的我国出版物中难以找到类似的书外,也在于它与一般论述编辑、出版专业的书不同,用了也较鲜见因而是新颖的“书业”之称。 什么是“书业”呢?人们可能会忖度指卖书的书店。或者也许是总括出版与发行或者甚至包括编辑而言的。其实不尽然。著者在书中辟有专节谈“书业”的定义说:  相似文献   

7.
一月十日,上海市出版局党委邀请老编辑赵家璧、徐铸成、祝百英、杨荫深、陈伯吹、何公超、顾济之、胡道静、金性尧、贺友直、任以奇等十余人,征询对今年出书工作意见。老编辑们谈到: 一,出书要有雄心壮志。解放前的《万有文库》,日本的《岩波文库》,社会上有影响。我们也应该搞《文库》。粉碎了“四人帮”,拨乱反正,安定团结,同心同德奔四化,也到搞《文库》的时候了。零零碎碎地出书,不如配套成龙影响大。在质量上也要有雄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版》2000年第5期发表了潘国彦先生《“文字霸权”与编辑理念》一文 ,读罢有些感慨。潘文从职业道德的“自律”要求出发 ,提出编辑要尊重作者、尊重读者 ,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 ,警惕和防止“文字霸权” ,要把手中的笔看作是“况钟的笔” ,慎之又慎。这无疑正确且发人深省。笔者作为编辑 ,从业已有十多年了。面对潘文中“文字霸权”一词 ,竟有些惶恐不安 ,因之不知所措也就在所难免了。为什么?因为潘文在警醒编辑们不要犯“文字霸权”错误的同时 ,对许多相关问题都未予解决。从内心深处而言 ,我是反对编辑搞“文字霸权”的 ,但是…  相似文献   

9.
记得著名歌手姜育恒有首歌叫《再回首》,歌中唱到:“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十年前.我满怀对出版工作的热爱选择了编辑这个职业.十年后我要说“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再回首,对于出版工作的热爱我心依旧。  相似文献   

10.
这样的风格     
我与《出版参考》接触较晚,但这个刊物的办刊人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出版参考》是个关于出版事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信息刊物。它的内容涉猎面广,而又简明扼要,所以信息量大,使人爱看,因为看了确实有用,而不至于白白地浪费时间。 眼下大大小小的、公开的内部的刊物不少,但像《出版参考》这样办得短小精悍、实实在在的,恐怕不能说是很多。这也是这个刊物之所以在出版界受到青睐的一个原因吧。 我们的国家正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我们出版行业的情况也是如此,面临着国内外的同行及非同行的激烈竞争和挑战。所以,我觉得我们特别要提倡像《出版参考》和它的办刊人这样的风格,这就是:少一点自负,多一点谦虚;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实干;少一点暮气,多一点朝气。 值此《出版参考》创刊十周年之际,写了以上几句白话,愿以为共勉。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该书作者毛鹏1981年调入国家出版局,随后进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先后参与编辑《中国出版年鉴》《出版参考》等刊物,本书即为作者20年来从事编辑出版的工作记录与思考。本书首辑“论文与编辑札记”,从一个编辑的视角大体上反映了出版业改革十多年的历程。若干文章与论  相似文献   

12.
立身三勉     
以年资论,许多老编辑是我的师长辈,他们从事编辑工作逾几十春秋,立身自不待说,立德立言亦多有成就。处于“而立”、“不惑”之年的年轻同仁,则如日中天,事业正炽,虎虎生气,后生堪羡。惟如我辈,介乎两者之间,论年,已届“知天命”,论资,从事编辑工作尚不足20年,固不敢以“老编辑”自居。《出版科学》同仁邀我撰稿再三,遵而忝列其中,一方面深感有愧,一方面又思忖:年资虽浅,甘苦有之,倾之诉之,总有所得,或可自勉。 细想起来,几多甘苦,要在“立身”。盖因为1978年我到出版社做编辑时,已过“而立”之年两载,所谓“年过‘而立’而未立”。此前的八年,大学毕业后在一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论文丛刊》(台北市汉美图书公司出版,下称《丛刊》)是我国第一部以博士、硕士论文为内容对象的丛刊。由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研究所胡述兆、李德竹、昌彼得、卢荷生教授主编。据“弁言”称,“每集齐十册,即出版一辑”,今后是否将连续不间断地出版下去,每辑种数有无调整,内容怎样变化,均不得而知。不过,仅就已出版的一至三辑而言,此《丛刊》与《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基本丛书》(亦由台北市汉美图书公司出版,下称《丛书》)属联袂篇,两者相辅而行。《丛书》出自专家学者之手,多有力作;《丛刊》由后起新秀所成,亦不落窠臼,可谓彼此相得益彰,蔚为大观。《丛刊》系我国第一部青年学者  相似文献   

14.
在上海市中心一片绿树掩映的花园中,坐落着今日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辞海编辑所。1957年夏,毛泽东同志提出修订1936年出版的《辞海》,舒新城先生着手建立起“辞海编辑所”,从大学、科研单位、出版机构等调集数十人,开始组织新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词典的修订编纂。1965年,修订后的《辞海》以全新面貌即将与读者见面,但当时的“左”倾路线使这部凝结了千余学者心血的好书不能公开出版,只能以内部发行的形式印行了一万部,虽然数量不大,在学术界却反映热烈,并且它是后来多次修订再版、今天正为国内外千千万万  相似文献   

15.
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和前《文学故事报》副主编黄伊新出版的文集《编辑的故事》只有一字之差,却迥然不同。前者的故事是虚构的,谁也不会从其中寻找编辑工作的参考材料:后者却是真实的,正因为如此,所写的故事情节更感人,更有声有色。作者称他的这本书不是“堂而皇之地写编辑学”,但与某  相似文献   

16.
第一参考     
在《出版参考》创刊10周年之际,作为出版界的一名新人,我深深地感谢《出版参考》,因为她是我真正的“第一参考”。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奔腾的河流,人的每一个工作岗位大概如同“梯级电站”,每个岗位都应该“蓄水”,都应该“发电”。搞出版,我是半路出家,1993年涉足出版界、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是我人生之河的第8个“电站”。如何尽快入行、多“蓄水”、多“发电”,实在是当务之急。我边学习、边  相似文献   

17.
西安晚报的赵发元同志托刘斌给我转来了他们举办的“今日老三届”征文的全部文章,并送了一本《外向型城市·西安人》征文结集成册的书。刘斌简要给我讲述了这两个征文在陕西的影响,要我为即将出版的《情结老三届》一书写篇序文。“今日老三届”这命题首先引起了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相见恨晚     
尊敬的编辑们: 我是一名普通的高校大专生,也是个十分爱书惜书的“书虫”。昨天晚上,我在我院学生阅览室阅读书报,令我欣喜的是,读到几本三月份新的杂志。但更使我惊喜的是第一次见到了贵刊《出版广角》。由于初见,当时毫不迟疑地取来坐下细阅起来。我完全被这本以前从未读过的有“大家”风范的关于“读书与出版”的杂志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年初接见《解放军报》社干部时指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讲政治”。紧跟着3月份召开的“两会”期间。《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又重新探讨新闻出版工作者“一定要讲政治”这一话题。 我离休已多年,但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职业敏感自觉不自觉地让我时时关注着出版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正当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实践步入深化阶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已经出版十周年了。十年来,由于编辑部同志的辛勤耕耘和作者们的关怀投稿,使刊物内容日见丰富,参考价值也日益加重,已成为出版工作者的一份重要参考读物。《出版参考》已由初创时的面貌,走向更加成熟。我作为刊物的一个忠实读者,要向编辑部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祝贺。 《出版参考》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