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组——以《绯闻女孩》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影视翻译作为一座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文化意象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异化、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可以较好地处理影视台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组。在影视翻译中,译者有责任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运用归化或者异化,抑或两者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既帮助观众理解源语文化意象,又丰富译入语语言。《绯闻女孩》的不同台词翻译,较合理地处理影视作品中的文化意象,使译入语观众与源语观众的心理接受达到一种和谐美。  相似文献   

2.
隐喻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跨文化认知活动,因为隐喻反映着一定语言社团的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译者作为文化传播者,必须在对源语和目的语隐喻中所表达的文化意象正确解读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通过复制和保留文化意象、转换文化意象、舍弃文化意象使源语和目的语在语言形式上和文化内涵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等。  相似文献   

3.
意象图式是相当抽象的概念,由反复出现的具体经验中形成的模式组成,是人类经验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中,联系具体意象和抽象关系的认知结构。因此,不同民族文化的人的意象图式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形象、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意象,译者负有不可推卸地传递责任。因此,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时,需要根据不同语言的语境,对意象进行解码;同时,也要根据源语和目标语中的意象图式之闻关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进行意象翻译。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幽默语言的语用机制和独特性,并从语用学理论角度探讨了幽默话语的翻译策略,研究了在幽默翻译中如何保留隐含意义,处理好文化意象以求幽默译文的动态对等。好的幽默翻译。不仅应当译文地道,而且能够准确的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使译文读者理解幽默的内涵。为了使原文忠实于译文,译者必须通过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对比,灵活处理文化意象,有的应尽量保持源语中的文化意象,有的可以忽视,从而获得动态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5.
匡洁 《文教资料》2009,(16):34-36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而且涉及文化问题,要真正把源语翻译为目的语,译者除了要掌握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外,还要很好地了解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在比较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上,研究目的语中的表达方式,以及这种表达方式在目的语读者中的理解和反映.本文以汉语和德语互译为例,论述了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重点论述了如何应对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释意翻译理论主张文化与语言可分割,指出文化翻译实质在于实现交际双方的交流和理解,提出"以隐译隐""化隐为显"翻译策略,以实现确切阐述源语语言,让译文读者的理解尽量接近源语读者的理解的翻译目的,并为译者提供了切实高效的理论指导。释意翻译理论直击翻译最深层次的理论命题,对积极促进文化多元主体在交流和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不仅涉及不同语言的转换,而且涉及到复杂的文化因素。为了使译语读者对源语信息达到最佳程度的理解, 它既需要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 还需译出源语的形象、喻义、修辞、民族和地域特色。本文拟从文化差异与文化传递的角度探讨文化负载词汇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意象的传译     
意象是文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在翻译的过程中,语言的转化只是表层,忠实地再现、传递源语中文化意象的异质性才是翻译的实质。在当前国际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和多元化的语境中,对源语中文化意象进行传译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欢 《文教资料》2008,(8):67-69
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翻译中我们要重视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译文应尽可能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具体表现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和文化含义的不对应上.因此,分析、了解文化意象,使文化尽量保留源语文化的独特性,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理解是译者的努力方向,也是本文探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翻译是一个对源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在翻译过程中,作为对原文认知的主体、对原文阐释的主体和在源语转换过程中的主体的译者,在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的掌握、翻译策略的选择、原文的理解以及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意象从源语向目的语的传递主要依赖于翻译主体的审美介入和译者所处的文化体系,而此过程中译者对意象的接受和表达与原作者当时创作意象的主观情思往往不可能完全叠合,所以在文本汉译过程中,源语意象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分化,从而产生意象汉译的不同类型。本文将《瓦尔登湖》置于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探讨诗人兼翻译家徐迟在《瓦尔登湖》意象汉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翻译便会同时体现源语语言文化和译语语言文化的特点。本文采用了后殖民翻译理论,为翻译中的杂合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对《今日中国》中软新闻翻译文本的研究,笔者得出结论:新闻译文是杂合的译文。更确切说,新闻译文是以异化为主的杂合译文。这种双重特质可以使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对当下的中外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英汉基本颜色词具有很多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流时容易造成误会。在具体分析了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之后,我们发现,翻译方法需多样化,对具有相似文化内涵的同样的颜色词,可以选择直译;对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同样的颜色词,采用意译的方法才能准确表达原意;对有着具体文化涵义的基本颜色词来说,可以用直译加注的方法保留原有的颜色意象,同时也使得翻译文苓能被目标语读者所理解;对有着相似文化涵义的不同颜色词,最好使用替代的方法让目标语读者理解源语的描述;对一些含有颜色词的专有名词,音译是合适的选择。总之,由于英汉民族存在的文化差异,不同英汉基本颜色词的翻译应当区别对待,以达到译文的忠实、准确、恰当。  相似文献   

14.
孙霞 《文教资料》2009,(28):46-47
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交互活动,不同语言含有丰富的与其他语言不同的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些在译入语读者看来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在翻译中,译者借助图式理论,对以上文化典故进行处理,帮助译入语读者准确理解原文所传达的真实意图,以达到翻译对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信息的转换.因此,在理解源语与表达译语时要注意双语的文化差异.本文主要论述了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强调了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不可忽视性.  相似文献   

16.
翻译实践是与翻译作品的文体紧紧相连的。不同文体的翻译作品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特征。民族文化是语言的土壤,也是语言反映的对象。只有同时掌握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的特征且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译者才能创造出真实体现源语风格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几部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为对象,研究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归化策略的具体运用,发现归化策略在儿童文学翻译中主要分为两个层面——语际归化和语内归化。文化类因素的归化属语际归化范畴,即由源语向译语的回归;而意象归化、儿童类语言和知识类语言归化和及其它变通归化则实现了成人语言向儿童语言的回归,属语内归化。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这种双重归化能更好地实施作品的审美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英汉翻译教学中,正确理解源语意义是关键一环。语言翻译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本文从词义、文化、语境、语篇、背景知识及修辞等方面探讨了翻译理解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例述了一些翻译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文化,不同的语言负载着不同的文化.因此,汉英翻译中在不同文化背景之间实现文化的成功传达可谓是一个难题.本文着眼于源语的文化传达和目标读者的理解,从五个方面分别探讨了汉语英译过程中遇到的文化交际障碍并初步探讨了相关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翻译涉及源语和译入语两种不同的文化。原文文化信息的省略和遗失,都会在不同语言的交际活动中对异域文化的读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误解或不解。译者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译入语读者解决由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理解困难。解决原文信息传递中的理解困难,需要填补这种文化内容的遗失,目的是让译文读者全面真实地了解原文文本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