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这“越明年”究竟是哪一年?至今注家颇多,但无外乎有两种:一说是“过了一年”;二说是“到了第二年”。二者说法虽异,实质一样——“越明年”就是第二年。对此,我感到有与之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2011年8月29日《青年时报·专栏》有篇题为“切一角月饼去交税”的文章,其中写有这么一句:“去年有报道显示,中国的税负痛苦程度列全球第二,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交相辉映。”此句显然把“交相辉映”当成了“互相照应”。·“交相辉映”是个成语。交相:互相。如僻·小雅·角弓》:“不令兄弟,交相为疥。”辉映:照耀;映射。如南...  相似文献   

3.
近日,笔者研读了《语文月刊》2014年第6期发表的两篇文章,一是印江苏老师的《难文浅教,让学生收获幸福》,一是黄翠、陈学敏老师的《探讨“浅文深教”式教材处理艺术》。客观地说,二文是文本教学中每每遇到的一个问题相对的两个方面,对教师教学难文与浅文有相当的启迪意义。让我惊叹的是二文都不约而同地言及如何处理作品“闲笔”的内容,前文主体内容的第二部分是“品‘闲笔’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后文主体内容的第一部分是“闲中有趣:闲来之笔赏新趣”。看似闲笔而不能闲置,笔者也想对“闲笔”的准确界定与解读方法作一番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乙白莲 《教学随笔》2014,(10):48-48
“二”和“两”这两个数词从意义上说几乎相同,但用法不全一样。“二”表示次序,是序数,如“二月”、“二妹”、“第二”;“二”有时也是基数,表示事物的数量,如“二尺”、“二斤”。“两”除了“两点钟”外只是基数。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二册对《滕王阁序》中“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二句的注释是:“这两句是说自己。意思是,我的一言都铺陈出来,成为四韵。一言,谦语。赋,铺陈。”这个注释值得商兑,提出来请教于编者和诸位同行。  相似文献   

6.
曾经听到一位老师在讲授《论语》时,把“吾日三省(xing)吾身”的“三省”解释为反省三件事,把“三思而后行”的“三思”解释为思考三次,这其实是不确切的。在汉语里,“三”有实数和虚数两种意义:实数指确定的自然数,也就是二加一所得之数;虚数则泛指多数或者多次。清代著名学者汪中写有《释三九》一文,从古书中举了  相似文献   

7.
一、序数只能用“二”,不能用“两”,但“两点钟”除外。 二、基数可用“两”,也可用“二”。但不能在任何情况下互代。表示度量衡的量词前边,“二”和“两”一般都可以用。如“两斤米”可以说成“二斤米”(但“二两油”不能说成“两两油”)。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如“两支钢笔”、“两个小孩”,不能说成“二支钢笔”、“二个小孩”。大小单位连续使用的时候,大的单位前边可用“两”也可用“二”,最小的单位前边用“二”,不用“两”。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课《汨罗行》课后思考和练习二第1题:“说说‘濯缨桥’‘独醒亭’这两处风景得名的由来,从中体会屈原的人格精神。”《教参》作如下分析:濯缨桥,因“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得名……表现了诗人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名学生叫余颖,读高一,她能全背诵高中语(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花未眠》),她理应成为“名人”,所以别的班级也邀请她“巡回背诵”。我跟她说:“也许,全中国的学生中,只有你能做到……”  相似文献   

10.
『外人』探析□四川省夹江二中邓登杰初中语文第二册课文《桃花源记》第二自然段有“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样一句,课文注释为“〔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把这一处的“外人”注成“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宽泛笼统;同时,注释中的“下同”二字,实...  相似文献   

11.
我们总喜欢耳提面命地引导十几岁的学生“要写有意义的事情”,“说崇高的话”;我们总爱说:“《项链》是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雷雨》是揭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麦琪的礼物》是表达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小人物悲惨生活的同情;甚至,《绿》是表现对祖国山水和大自然的热爱……。”“崇  相似文献   

12.
《吴荪甫的失败》(高中语文补充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吴荪甫蹶然跃起大声说。”课本注:“犤蹶然犦急剧的样子。”此注有两点值得提出来讨论。首先,应有的注音疏漏了。“蹶”字未注明读音,人们很容易想当然地读作“一蹶不振”的“蹶jué”。即使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也只能看到另一个读音“juě”,专用于“尥蹶子”(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其实此处的“蹶”应读作“guì”(参见《辞源》、《辞海》),教材当注而未注。今后重印时应补上。其次,释义欠准确,过于宽泛。《辞海》“蹶”(二)guì”的第二义项为…  相似文献   

13.
“二”和“两”都是数词,但用法却不完全相同。一“二”和“两”都可作基数,表示数目的多少,但充当基数时,用法也不尽相同。单独用在度量衡量词前面,“二”和“两”可以互用,如“二文、二斤”可说成“两文、两斤”。但“二两”不能说成“两两”。大小度量单位联用,用“二”居多,只有最前面的单位才可用“两”,如“二丈二尺”可说成“两丈二尺”,不可说  相似文献   

14.
一、引入因材施教,落实全体性。首先,每节课制定适度而有层次的上限和下限目标。如教学《曼谷的小象》,其中有项教学目标是用“赞叹”造句。根据学生认知实际,下限目标就可定为:用课文中的内容写有“赞叹”的句子;上限目标为:自己创设情境,写有“赞叹”的句子。这...  相似文献   

15.
曾经听到一位老师在讲授《论语》时,把“吾日三省吾身”的“三省”解释为反省三件事,把“三思而后行”的“三思”解释为思考三次,这其实是不确切的。在汉语里,“三”有实数和虚数两种意义:实数指确定的自然数,也就是二加一所得之数;虚数则泛指多数或者多次。清代著名学者汪中写有《释三九》一文,从古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来论证此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相似文献   

16.
“二川”考     
新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材高中第二册选入了杜牧的《阿房宫赋》,在这篇千古名篇中有“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的句子,教材上的注释认为“二川”是指93樊川和渭水。这与《古文观止》、《古文鉴赏大辞典》及《古文观止新编》文对“二川”的释义较详细:指渭水和樊川。渭水源出甘肃,流经陕西省;樊川即樊水,灞水的支流,在今陕西省。查《中国历史地力集》(谭其骧主编,地图出版社出版1982年10月第1版)秦汉卷,并未有樊川一说,灞水也并非为灞水,而是霸水。霸水的支流洋水而非樊川或樊水。洋水源出陕西蓝田县,会霸水,流入渭水,其…  相似文献   

17.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这两句名诗,不但已经家喻户晓,而且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但对其中字词的解释,似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对“横眉”二字,迄今我所见到的注释和讲解,都把“横眉”说成“怒目而视”或“无比愤怒”。有一篇专门论述“横眉”的文章也说“‘横眉’意思就是‘瞪眼’,就是怒目正视。”并以鲁迅的“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作为旁证(《文史哲》七七年第三期《“横眉”小议》),这是  相似文献   

18.
一、赠答诗 公元744年,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二人一见如故,从此结下了深挚的友谊。他们登高怀古,饮酒赋诗,大慰平生。杜甫在诗中说:“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可见他们友谊深厚,情同手足。杜甫写有《赠李白》两首,其中一首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当时李杜二人的“合影”:  相似文献   

19.
田奇述 《云南教育》2005,(11):13-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目标”是工作行进的方向和达到的程度。数学“课程目标”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它的显著特点是反映了对未来公民在与数学相关的基本素质方面的要求,也反映了数学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可以说,对数学“课程目标”内涵的准确理解是有效指导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关键。那么,《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20.
《今日快报》2001年4月9日曾刊载了这样一篇文章《“坐位”“座位”能否通用,小学语文教材有错误?》。文章说,一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让学生分别用“坐”和“座”、“做”和“作”组词,并加以区别。有一名学生组词“坐位”,于是,同学们有的说错,有的说对,说错的同学称应该是“座位”;说对的同学称书本上是这样组词的,互相争执不下。为此,记者找到了新版六年制一年级语文课本(试用修订本),见到了习题中的“坐位”一词,并就此电话采访了该教材编著室的负责人。该室负责人称:“座位”和“坐位”两个词都正确,《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坐”与“座”可以通用,只是“坐位”一词大家用得较少不习惯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