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寒  王越  代应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1):120-127
针对师徒隐性知识共享激励机制设计问题,建立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师徒风险规避度对组织收益、激励系数以及师徒努力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组织制定对师徒最优激励系数仅与其各自风险规避度负相关,而组织收益与师徒双方风险规避度均为负相关。进一步比较师傅完成自身工作和共享工作的努力程度表明,当师徒产出系数比大于上阀值时,师傅会更加关注自身工作,当产出系数比小于下阀值时,师傅会更加关注对徒弟的知识共享帮助,而当产出系数比位于上下阀值之间时,具备较低风险规避度的师傅才会更加努力帮助徒弟完成共享工作。  相似文献   

2.
李南  王晓蓉 《软科学》2013,27(2):113-117
在阐述师徒间隐性知识转移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师徒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因素模型;就知识转移的主体与客体、师徒关系及企业环境等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问题提出了理论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师傅的知识发送能力、徒弟的知识接收能力、知识的隐性程度、师徒间的信任与知识势差、组织文化以及组织激励机制对徒弟内化程度和表出程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企业师徒制中隐性知识转移路径及其微观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师傅和徒弟行为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借鉴SECI知识转化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分析师傅向徒弟转移隐性知识的微观过程,目的在于以知识管理领域较为成熟的理论为指导,将抽象的师徒间知识转移过程进行直观描述,以期为我国企业师徒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师徒交换关系为调节变量,从知识转移主体、客体、知识转移情境三方面构建师徒间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深入探讨师徒交换关系对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有效性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证明师傅知识转移能力、徒弟知识吸纳能力、组织文化与知识转移有效性正相关;知识隐性、师徒知识距离与知识转移有效性负相关;除组织文化因素外,师徒交换关系在其他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有效性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经过分析和讨论,提出促进师徒知识转移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损失规避型制造商的契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玲  周晶  王虹 《软科学》2010,24(6):106-110
通过构建损失规避型制造商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给出了制造商分别为风险中性和损失规避时的最优批发价格和收益共享系数的范围,分析了损失规避度对供应链协调的影响.当需求服从均匀分布时,只要损失规避度不超过一定值,供应链就能实现协调.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收益共享契约机制后,损失规避情况下的制造商期望收益有较为明显的增加,此时供应链中的供应商也可获得更多的利润,实现了交易双方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针对研发外包中服务商道德风险防范与激励问题,在考虑服务商风险规避度和垫资能力的情况下,设计了收益共享研发外包合同,分析了服务商风险规避度和垫资能力对固定支付、收益共享系数以及服务商最优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风险规避度大于阀值时,客户在研发合同设计时不用考虑服务商垫资能力问题,因为服务商不会接受垫资;当风险规避度小于阀值时,研发合同设计中需要进一步考虑服务商垫资能力,特别是当服务商风险规避度特别小的时候,针对不同垫资能力的服务商,随着服务商垫资能力的增加,客户最优的研发外包固定支付先减少,后达到稳定不变,但客户最优的研发外包收益共享系数却是先不变,后增加,最后达到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7.
申成霖  张新鑫 《软科学》2016,(4):114-119
构建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的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模型,研究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下,风险中性供应商和损失规避零售商的决策行为,探讨消费者策略行为强度、零售商损失规避度对供应链协调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零售商最优订购量是损失规避度和批发价与收益共享系数比的减函数,消费者策略性越强,产品的批发价格越低,零售商获得的利润分成越高;面对策略型消费者,当供应商为风险中性,零售商为损失规避时,收益共享契约能够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和上下游间损失共担;当上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相当时,收益共享契约更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8.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在给予第三方物流报酬性激励和非报酬性激励双重激励的情况下,第四方物流激励第三方物流共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得知:报酬激励系数与共享显性知识努力以及非报酬激励系数与共享隐性知识努力分别成正相关关系;第三方物流共享显性知识成本与共享显性知识努力成负相关关系,共享隐性知识的成本与努力的关系依赖于共享显性知识的成本;非报酬激励系数与第三方物流的分享系数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知识型员工较高的努力边际贡献率、低风险规避度、低努力成本系数决定了其具有强激励特征,企业可以通过实行效率工资、分享制、分权化组织结构有效地激励知识员工,解决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引入电商效率系数比较研究是否具有公平偏好的两类条件下的供应链激励机制,发现在无公平偏好下零售商所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与合同激励系数正相关、与产品批发价格无关、与零售商风险规避程度和商品销售量波动程度负相关,制造商给予零售商的最优激励系数与产品批发价格正相关、与零售商销售产品边际利润负相关;而在无公平偏好下激励系数对于零售商的正向激励作用未变,当激励合同中固定收入满足一定条件时,零售商的努力水平就会大于其在无公平偏好下的努力水平,并且固定收入越多其为销售产品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同时发现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电商效率系数的引入对制造商和整个渠道的收益具有明显的正向关系。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供应链激励机制,本文引入电商效率系数对是否具有公平偏好的两类条件下的供应链激励机制做了比较研究。发现在无公平偏好下,零售商所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与合同的激励系数正相关,与产品的批发价格无关,与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和商品销售量的波动程度负相关,制造商给予零售商的最优激励系数与产品的批发价格正相关,与零售商销售产品的边际利润负相关。而在公平偏好条件下,激励系数对于零售商的正向激励作用未变,而当激励合同中的固定收入满足一定条件时,零售商的努力水平就会大于其在无公平偏好下的努力水平,并且固定收入越多,零售商为销售产品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同时发现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电商效率系数的引入对制造商和整个渠道的收益具有明显的正向关系。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了公平偏好下的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收益以及整个供应链总收益相比无公平偏好下的收益存在帕累托改进,验证了电商效率系数的提高对渠道总收益的正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樊斌  鞠晓峰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65-1369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完全信息特征,构建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多阶段激励机制模型。通过最优化一阶条件分别求解员工风险中性与风险规避时的最优激励机制,并分析最优激励机制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过程中,当员工为风险中性时,企业无需对员工进行激励,员工会承担全部风险实际充当委托人角色;当员工为风险规避时,企业应采用固定报酬加利润分成方式设计激励合同,使得员工承担一定风险,此时帕累托最优合同无法实现。最后,以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为例,应用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激励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服务商是风险规避的情况下,针对服务商不愿垫资可能引发激励支付无效的问题,利用委托代理理论,构建风险规避下服务商不愿垫资的研发外包合同,分析服务商绝对风险规避度对研发外包合同的影响,得到了服务商不愿垫资下的研发外包合同性质与特点。研究表明,当服务商的绝对风险规避度较小时,客户企业支付给服务商的固定研发费用以及收入共享比例不变,服务商选择的最优努力水平不变,激励支付无效;当服务商的绝对风险规避度较大时,客户企业支付给服务商的固定支付先增加后减小,收入共享比例系数以及服务商选择的最优支付不断减小,服务商风险规避度越大,激励支付越无效。  相似文献   

14.
吴绍波 《软科学》2015,(2):51-55
通过建立平台企业参与下的配套产品的合作开发模型,提出了平台企业与配套企业的收益共享契约,研究平台企业的资源投入性质(互补或替代)对配套企业的研发努力程度及收益共享系数的影响,分析新兴产业平台创新生态系统的配套产品的合作开发机制。研究表明:当平台企业与配套企业资源互补时,配套企业研发投入的努力程度及收益分享系数随着平台企业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当平台企业与配套企业资源替代时,配套企业研发投入的努力程度及收益分享系数随着平台企业投入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了顾客策略行为下基于CVaR风险度量准则及收益共享契约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分析了集中式和分散式供应链系统中,风险规避的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最优决策行为。采用群决策理论,探讨了收益共享契约的协调机制和利润的分配机制。研究表明:第一,顾客策略行为下,产品的最优零售价格可以起到平衡供应链的利润与风险的杠杆作用;第二,当零售商和制造商的风险规避度不等时,基于帕累托最优准则的收益共享契约可以使分散式供应链达到协调,但不能实现渠道利润在成员企业间的任意分配,各成员企业获得的最终利润取决于他们的相对风险规避度和在供应链中的影响力;第三,基于帕累托最优准则的收益共享契约能够平衡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利润与风险。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大量复杂项目的涌现,寻求外部互补性知识资源开展跨组织项目合作已成为组织完成项目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聚焦跨组织项目合作中知识共享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问题,构建博弈模型并求解演化稳定策略,借助仿真软件分析相关因素如何影响博弈结果。研究表明:博弈双方知识储量、知识共享程度、互补知识占比、知识吸收再创造能力、共享协同增效价值、激励系数和违约费用与知识共享行为呈正相关关系;知识共享费用、投机收益价值、知识泄露风险系数与知识共享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合理范围内的协同增效价值分配系数会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知识生产函数模型融入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分别建立企业产出分享支付和固定支付条件下的激励机制模型,分析员工知识共享努力程度与知识产出系数和产出分享比例之间的关系,以及产出分享比例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两种模式下的激励效果进行了比较,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劳动合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雷宏振  王刚 《现代情报》2013,33(11):33-37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方法分析了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策略的进化稳定性,研究发现:企业自主研发水平P不会影响知识共享策略的选择,而超额收益的分配系数Z是策略选择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影响分配系数Z参数包括知识创新水平U、专有知识水平A、知识可共享度B、知识转化能力R和知识共享的风险程度I。这些参数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会推动博弈趋向于某一进化稳定策略(ESS)。  相似文献   

19.
隐性知识转移、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分析了隐性知识转移和共享过程中的激励困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相关的激励机制设计方法,并提出一个模型。该模型从隐性度和系统化程度两个角度分解隐性知识的特点,讨论其对于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以及对代理成本和企业竞争优势的意义,并考虑了激励机制设计的两个影响因素---绩效衡量困难程度和不确定性---对激励方案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苏屹  郭稳  张傲然 《科研管理》2022,43(9):48-57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有效促进企业对隐性知识的识别与提取,提高创新效率。基于隐性知识本身固有特征和并购双方“有限理性”特征所引发的双方关于隐性知识逆向转移策略的多重选择问题,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并购中并购双方隐性知识逆向转移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影响下并购双方在隐性知识逆向转移中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大数据知识整合技术能力、大数据预测分析技术水平、目标企业隐性知识的敏感程度、转移成本与预期收益的比率等是影响双方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处于一定范围内的大数据技术分析水平对隐性知识逆向转移有促进作用;对目标企业的补偿率存在最优区间;成本与预期收益比率的变化将导致并购双方的博弈策略向不同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