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程思政"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课程协同育人功效。专业教师的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育人成效,是"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核心要素。而育人理念缺失、责任意识淡薄、思政素养不高、育人能力不足等问题成为了专业教师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挑战。为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立德树人理念,增强使命担当,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强化研究学习,提升课程育人能力等方面入手,培育提升"课程思政"素养,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课程协同育人功效。专业教师的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育人成效,是"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核心要素。而育人理念缺失、责任意识淡薄、思政素养不高、育人能力不足等问题成为了专业教师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挑战。为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立德树人理念,增强使命担当、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强化研究学习,提升课程育人能力等方面入手,培育提升"课程思政"素养,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职业院校要教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些都需高质量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是提升育人效果的必由之路,可有效的整合思政资源。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构建协同推进"课程思政"的育人格局、完善协同推进"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开展协同推进"课程思政"的技能培养等方式来推进"课程思政",以期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挖掘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育人功能。环境类专业课程是高校开展隐性思政育人工作的天然载体。该文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环境专业课程隐性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笔者提出,实现过程中需要重视课程思政网络资料库的建设,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并提出专业任课教师在"言传"的同时更要重视"身教"。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26)
为了完成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要求,文章简要介绍了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教学改革,坚持"以本为本"原则,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学院培养方案,合理删减教学内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因材施教革新教学模式,使用新型信息化教学工具等措施,所积累的教学经验将有助于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对培养复合型优秀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需要高校教学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通过此种转变,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文章结合目前Linux操作系统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与内涵。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育人观,强调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所有课程,实现全员参与育人、所有课程育人,提高育人成效的目标。在教材中挖掘整合思政元素,是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改变高校思政教育"孤岛现象"和"两张皮现象",建立长效育人机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育人"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但就目前来说,仍然存在对二者关系的错误认识。要获得关于二者的正确认识,需从概念内涵出发,分析3种错误认识,比较二者的侧重点。本质上存在耦合,表现在二者任务和目标上的共同性,内容和要求上的一致性两个方面;二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为"思政"内容的不同、课程角色定位不同、课程实施方式有别三个方面,通过把握二者辩证关系,发挥协同功效。正确把握二者的内涵,科学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才有利于接下来的探索和研究,才能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在教育的每个环节,各个方面,使二者互相促进并提高对方的育人优势,同向而行。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26)
结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分析为什么要在数学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理念,并对如何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0.
陈桂娟  谭秀娟  孙丽丽  李巧珍 《内江科技》2023,(12):147-148+139
<正>近年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东北石油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作为地方行业院校传统主干专业,紧紧围绕一流本科的专业建设特点,实现专业优势与实践应用的深度契合,切实开展“大庆精神育人”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工程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改革,产教融合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一流师资队伍素质提升,以及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等专业综合改革举措,专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成功获批黑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相似文献   

11.
曹艳杰  王欢 《科教文汇》2021,(13):116-117
"传统康复治疗学"课程与思政类课程同向同行,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贯穿"传统康复治疗学"课程思政教育,实现全程育人。高校应当积极挖掘"传统康复治疗学"课程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在提升学生品德修养以及技能的同时,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爱国热情也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全方位育人"思想指导下,结合金融专业特点,努力让思政教育贯穿金融专业学生学习全过程,挖掘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隐性思政资源,将思政的育人元素与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本文以"Python语言应用"课程为例,分析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索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内容、形式与路径,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培养具备道德涵养与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高校"金课"、 "一流课程"建设的更高层面,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直接关系甚至决定接班人问题、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这对专业课教师育人角度和育人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高教出版社原总编辑杨祥先生谈到,课程教材是高校育人、课程思政、特色融合创新的三大重要载体.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也要求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与成效""出版教材质量""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等内容.现实情况是,大部分非"双一流"高校在冲击学科排名、进行学科评估网络系统填报时,均存在与本学科相关的教材出版不足的窘境.以各类高等院校环境类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为例,目前国内主流教材主要来自周群英等主编(21世纪第4版,2015)、袁林江主编(2011)、王国惠主编(十一五教材,2017重印;第2版,2020),此类教材初版的编写时间大多较早,已形成较为固定的课程知识体系:第一篇章微生物学基础、第二篇章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第三篇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周群英等主编,2015),也有将实验方法单列一本实验教材的,但还没有本课程的特色教材或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知识产权与技术法"和德国慕尼黑"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的课程设置,概括出美国和德国高校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培养的特色和经验:注重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实务培训力度大、相关课程体系完备深入、注重全球化和服务于地方产业等。针对国外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培养的特色和经验,提出完善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深刻变革的重要着力点,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成为每位高校教育人员需要深思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经验的基础上,介绍了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变质岩岩石学"在"课程思政"上所做的相关工作,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及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为目标,哈尔滨工程大学通过借鉴国内外一流高校相关专业建设经验,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新工科新要素整合,强化共识,增强辐射,通过科研融入、双创融入、协同育人,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并可借鉴应用于同类专业中。  相似文献   

17.
结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探讨《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提出了"三本位"的创新理念,即育人本位、学生本位、社会本位,实施"课程思政"。把创业者素质、企业家情怀与社会责任教育融入创业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该文结合河海大学交通工程专业"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建立彰显劳动时代性和思政专业性的"三模块—多内涵—多元素"教学内容体系。结合专业实践课程中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形成脑体并举、知行合一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在传统考核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评价专业技能、劳动素养和思想品质的课程考核方法。由此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法三方面实现"劳动—思政—专业"三位一体育人的教学改革,为高等学校在专业实践课程中推行劳动教育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9.
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更加强调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学涉及科技、人文、艺术和经济等学科,其多学科交叉的特性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设计学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可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明确育人目标,找准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切入点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从"教"走向"育",形成价值引领、能力达成和知识传授有机结合的育人新模式,培养高素质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李艺娟 《科教文汇》2023,(21):124-126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新能源技术人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课教师有必要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该文提出专业课教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思政素养,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深入探寻思政元素,采用多元化的实施途径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