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四雪 《教师》2014,(19):37-38
正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占据中小学人数的60%以上,由于他们与父母聚少离多,容易产生孤僻、冷漠、厌学等心理。同时,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的投入,很多农村学校实现了"三通两平台"的开通,国家也加大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程度,各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室",开通了"亲情电话"、"亲情视频",同时农村学生家庭的电脑也日益普及,学生手机的使用率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2.
课外补习能否有效提升学业成绩一直是研究和实践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对课外补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总样本上,课外补习并不是提升学业成绩的"快车道",甚至显著地降低了初中生的标准总成绩;与此同时,课外补习具有明显的"安慰剂效应",显著地减少了初中生感到沮丧、悲伤、生活没有意思和不快乐等负性情绪的频率。进一步的分样本研究发现,"补习无效"主要存在于男性、农村和父母职业为非精英的弱势亚群体中,而"安慰剂效应"也常常在这些群体中同时出现。上述发现说明,对于优质教育机会不足的弱势群体学生来说,参与课外补习的根本动力可能并不在于学业成绩上的回报,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安慰。  相似文献   

3.
对8个群体的5 506名对象进行了职业类课程开设需求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类课程,主要理由是"可以满足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个性化需求"、"职业知识及职业规划能力为每个人必须,应提供相关课程"和"有利于学生高中后的职业选择和升学填报志愿";被调查者对职业通识课程的需求程度最高,对职业探索课程和职业预备课程的需求程度较高,对职业资格课程的需求程度较低;普通高中学生、教师、领导和学生家长4个群体比较看重"了解职业基础知识,形成职业规划能力"、"培养个人职业兴趣"和"为未来就业打好基础"3种职业类课程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4.
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教学易陷的误区有:(一)喜欢从自我出发;(二)讲课发"飘";(三)"课件依赖综合征";(四)职业倦怠;(五)喜欢做"工蜂",不会做"啄木鸟"。针对上述误区,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引导、帮助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逐步走出误区,不断成就工作业绩。  相似文献   

5.
<正>【活动理念】行为选择的背后其实都有价值观在做引领,而学生在未来面临职业选择时,职业价值观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个体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学生越早对自我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探索、澄清,在面对生涯规划时越能更加清晰、坚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研了贵州凯里市鸭塘镇四联村苗族留守女童的现状,包括她们的学习情况、生活和心理状态等,得出了一系列统计数据,最后分析了问题原因:(1)"留守儿童少年"与临时监护人存在隔膜且照管不足;(2)缺乏亲情的抚慰导致生活问题;(3)社会教育严重缺位;(4)少数民族留守女童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陆学生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信息策略,包括信息来源(学生从哪里获得有关学校特质的信息)与信息内涵(学生在选校过程中注重哪些学校特质)两个方面。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学生选校信息来源主要包括亲友、学校与社会三个维度,在选校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上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与普通公办高校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比普通公办高校学生更多采用"海外同学朋友"与"网络社群"两种信息渠道,存在显著差异;其次,选校信息内涵包括"教学理念与资源"、"资助与发展机会"及"设施与生活体验"三个维度,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更看重"教学理念与资源",普通公办高校的学生更看重"资助与发展机会"及"设施与生活体验",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对"教学理念与资源"信息的重要性感知与实践程度感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是中外合作办学未来发展最应重视与亟待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农村留守儿童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以来,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流动而出现的数量日益增大的群体。因为"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亲情上缺少关爱,学习上缺少辅导",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总体处于偏下水平。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带班和数学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了解学生,掌握方法,重点辅导,培养自信,提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成绩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一、深入调查,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9.
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基本判断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五省农村留守儿童实证调查,本文探讨了留守儿童生存状态和群体特征。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是一个多元的群体。一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发展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没有差别,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儿童”;另一方面,因亲情缺失,少数留守儿童的安全和情感发展面临阻碍。因此,社会各界应客观理性看待留守儿童现象,采取“政府主导、责任共担”的机制促进留守儿童建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出现,留守儿童问题产生,并因其特殊性而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数以千万计留守儿童的发展,关系到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更是其发展中的一项直观指标。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重点关注教师期望、教师鼓励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教师鼓励对留守儿童成绩有显著正向关系;在教师期望、教师鼓励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过程中,学生自信的中介效应存在,且为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32名大四考研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考研志愿选择心理。结果发现大学生考研报志愿时:最看重学校和导师知名度,最不看重恋人因素;理工类比文史类学生更加看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专业书的难易和就业前景;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更看重学校的公费名额及奖学金状况、专业就业前景,更不看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男生比女生更加重视恋人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留守小学生关爱缺失,具体表现在:亲情缺"慰",心理缺"导";学校缺"育",监管缺"严";生活缺"助",安全缺"护"。需要在"育人优先、情感优先、营造环境优先"的指导思想下,构建"学校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关爱机制和"1+3"培养模式,以保障农村留守小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章星 《中学教育》2020,17(2):9-19
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数据,运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影子教育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并基于影子教育参与时间选择异质性视角,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了影子教育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可能路径.研究表明:(1)总体上看,影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这种效应在优势学生群体(非流动学生、非留守学生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中更明显.(2)周一到周五参与影子教育将显著降低学生学业成绩;周末参与影子教育将显著提高学生成绩,并且学生学业成绩与参与时间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下降”的“倒U型”,当参与时间为4.45小时时,学生学业成绩提升程度最高.(3)在周一到周五,参与影子教育通过挤占休闲时间降低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周末,参与影子教育通过挤出娱乐时间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4.
康立亮 《地理教育》2013,(Z2):112-113
留守儿童是我国高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留守"已成为这个时代无奈和伤感的代名词。目前我国留守儿童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主,留守高中生相对数量较少,但更特殊,其问题更严重。留守高中生是在大量优质生源进城和优质教学资源向城区集中的背景下,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由于童年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加之匮乏的学习资源和低劣的学习环  相似文献   

15.
蒋力荧 《考试周刊》2013,(54):10-11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问世间情为何物"?"高山流水"是真诚的友情;"舐犊情深"是本真的亲情;"落叶归根"是乡土之恋……"情"是生命之"真",是爱、仁慈、悲悯……是生命之间相互维系的丝线,是生命源头的汩汩清泉。写文章要做到"感情真挚",抒发真情实感,切忌矫揉造作。《庄子·渔父》载:"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1.考点《中考考试说明》关于作文的基础等级的第三条明文规定"感情真挚,思想健康",阅卷者对感情真挚很看重,要求表达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他们将子女留给年迈的双亲或亲友照料,于是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越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越多,随之产生的问题也越是凸显。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和国家未来的主人,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和父母的有效监护、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正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因为他们是建设美好未来的接班人与生力军。可是在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期,有无数农村儿童被迫与父母分离,成为"留守儿童",在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缺失父母亲情雨露的灌溉,使其身心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我的班级也有这样一批"留守儿童",为了能够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他们个人的实际情况,我做了大量的工作。一、关心生活,打造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的生活起居,都是由爷爷奶奶等老一辈人照看,由于祖辈有的忙于农活,无  相似文献   

18.
TVEI、NVQ、GNVQ可谓英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职业教育改革中浓墨重彩的三笔。在从TVEI到GNVQ的改革过程中,充满着选择与转变,选择主要体现为:(1)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2)改革课程作为改革职教的重心;(3)沟通与衔接学术轨和职业轨。转变表现为(1)注重能力与人——发展视角的转变;(2)紧盯雇主——办学模式的转变;(3)走向规范——职业资格制度的转变。通过论述英国职教的选择与转变,提出一些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明显的嬗变:择业方式更趋向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择业首选标准开始看重未来发展前景,从职业选择、职业期望以及职业选择地域等方面来看,都更趋理性化,更加符合时代的实际。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和大学教育制度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市场化改革以及社会的转型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425名警察和589名警察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我国警察院校学生和基层民警的职业价值观状况及其差异,为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提高职业认同感和奉献精神提供现实依据。结果发现:1、从整体看,公安院校学生选择职业时更看重职业的声望地位因素,而基层民警看重的是自我发展和保健因素。2、对基层民警来说,男性比女性民警更看重职业的声望地位因素;不同警种的民警在职业价值观上没有显著差异;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基层民警更看重保健因素。3、对公安院校学生来说,男生比女生更看重职业的声望地位因素;农村学生更看重保健因素,而城市学生更看重发展因素;一年级新生和毕业生相比,新生更看重保健因素,而毕业生更看重发展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