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灶神之妻》的三维叙事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恩美的<灶神之妻>既继承了<喜福会>中对异质文化冲突、母女关系、族裔属性等主题的探讨,又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述话语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在作品中,谭恩美搭建起三维叙事空间结构,将华裔母亲和美国化的女儿之间的现实矛盾和冲突放在小说的开端;将一位饱经夫权压迫、战争创伤和种族歧视的华裔母亲放在小说叙事的"前景"地位,赋予她"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视角,讲述人生的经历;同时又将中日战争置于小说叙事的"背景"之中.第一个维度揭示出美国社会中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表现了作品的深度;第二个维度凸显华裔女性的形象和声音,体现出作品的力度;第三个维度以历史事件丰富作品的内涵,深化作品的主题,赋予作品以历史的厚度,并在西方读者中获得一种"移情"的效果.从形式技巧入手对谭恩美作品加以分析,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审美视阈.  相似文献   

2.
张萍 《华章》2011,(13)
张贤亮的小说创作以85年为界限分为前后期,他自己将作品分为两类,在创作过程中小说的叙事比例及读者的反应状况在不断下降.两类小说在人物叙述上逐渐减少了"自我"意识,在情节设置上逐渐趋于平淡,在环境叙述上削弱了对历史的控诉.读者对小说的评价随之下降,从中能得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张贤亮的小说叙事出现了落潮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叙事可以分为背景叙事和故事叙事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有两个叙述层,与此相应的叙事者分别是"作者"、"在下"、石头以及故事叙事第一叙述层中的部分人物.故事叙事是<红楼梦>叙事的主体,背景叙事则为故事叙事提供了背景与框架,为小说的叙事虚构世界提供了存在的依据与合理性.而从叙事逻辑的角度看,背景叙事的第二叙述层与故事叙事的两个叙述层又构成一个叙事连续体,三个层面互相依存又互相支撑,共同完成<红楼梦>叙事的任务与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后现代语境下,作家越来越多的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文本的意义也越来越依靠文本与读者动态交流过程来呈现.论文以卡尔维诺叙事作品为例,主要通过聚焦于卡尔维诺小说叙事人称,分析第一人称"我"视角越界,作为超越体验的创造者等等身份,进而揭开叙事作品中第一人称"我"的身份迷团;展示后现代语境下文本的虚幻本质与表达欲望;并从叙述个性化、强化艺术感染力,叙述功能的自我完善等方面来探索第一人称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5.
"框架叙事"是著名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叙事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探讨了其短篇《礁湖》《卡伦》《青春》、中篇《黑暗之心》、长篇《吉姆爷》等小说中"框架叙事"模式的特点和作品主题,对康拉德"框架叙事"模式的形成、发展和革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指出这种看似作者(叙述主体)不介入的叙事实质上是作者为了让其小说显得真实和可靠而有意为之。这实际上却恰恰表现出了作者对道德和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阿姆斯特丹》是伊恩·麦克尤恩继"恐怖伊恩""理念伊恩"之后,"突破我执"到达"成熟伊恩"的作品。从空间诗学的角度考察,小说由引语整合,叙述主层中有两条互相交叉叙述主线,在时空聚集交汇的道路中,潜藏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镜像,形成镜像时空体。以读者的经验意识作为媒介,与现代社会地理空间符号的对应,接轨了现实世界与小说及小说描绘的世界,形成了独特的历史现实时空,从而生成小说的文化叙事意义。  相似文献   

7.
"叙述视角"是理解小说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选择不仅直接影响作品的结构与内容的表达,也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情况。运用叙事理论与具体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视角进行深入的探讨,叙述视角不仅具有结构功能,更具有意义内涵;不仅是形式的表达,更是内容的呈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家对叙事视角的探索与运用,呈现了文本形式和故事内容相互依存的意义与价值,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眼光与审美敏感。  相似文献   

8.
试论虚构性叙事与非虚构性叙事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是与人类一起产生的,所有社会、所有集团,都有自己的叙事作品. "叙事"又称"叙述",也就是"讲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和记忆.由叙述所产生的生成物,即叙事作品也就种类繁多,数目巨大.法国著名学者罗兰·巴特说:"世界上叙事作品之多,不计其数;种类浩繁,题材各异……叙事遍布于神话、传说、寓言、民间故事、小说、史诗、历史、悲剧、正剧、喜剧、哑剧、绘画、彩绘玻璃窗、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而且,以这些几乎无限的形式出现的叙事遍存于一切时代、一切地方、一切社会."[1]也就是说,叙事是国际性的,它跨越历史、跨越文化,且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叙事治疗理论为依据,探讨了《达洛卫夫人》中创伤主体赛普蒂莫斯·史密斯的悲剧根源,认为由于叙事治疗的缺失,小说的主人公没能通过叙述外化问题走出身份危机,因而未能重新建构自我。  相似文献   

10.
陈莹 《文教资料》2008,(25):21-25
本文以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对时限的透辟阐析为理论依据,对<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叙事时限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讨论了作品中历史时间与小说时间交融的现象,同时忽略作品中大部分倒叙,从宏观上重新建构了小说相对完整的故事时间,从而大致反映了作品的叙事节奏.根据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关系,本文还从微观上分别探讨了作品中的五种叙述速度:概述、等述、静述、扩述与省略.本文认为乔伊斯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有意偏离叙事传统,制造故事与叙事的非等时,让主人公的心理时钟来调度小说突兀的时空转换与叙事节奏.  相似文献   

11.
《湘南学院学报》2017,(4):49-54
莫里森的《爱》以上个世纪中后期美国后民权运动为背景,叙述了种族主义和男权制度下黑人女性群体的个人和集体创伤经历。小说借助非线性叙述和多重叙事视角的转换来构建创伤事件。结合创伤理论和叙事学理论,从创伤叙事策略、集体创伤和家庭伦理创伤三方面解读了《爱》中的创伤叙事。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作家乔纳森·萨弗兰·福尔的小说《特别响,非常近》是9·11主题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独特的方式探讨灾难、创伤、失语与言说之间关系。灾难导致创伤,创伤导致失语。由于失语,作者又不得不使用非情景化的文字、书信、数字符号、序列图片等方式“言说”主人公的创伤及创伤后艰难的存在。这些作为媒介的“言说”方式增加了小说的历史感和真实感。历史的伤痛导致现实的失语,现实的创伤隐藏着历史的原因。“后9·11”小说在寻找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灶神之妻》是谭恩美于1991年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该书一出版就深受广大读者和批评家的喜爱。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该小说为广大读者所喜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谭恩美与众不同的叙事风格。具体来说,即谭恩美在该小说中应用了独特的女性叙事技巧。文章拟从叙述声音、叙述视角、叙事结构和叙述接受者四方面来探讨和挖掘这部小说中所运用的女性叙事技巧及其特征和独特的艺术效果。旨在提供读给者一个理解谭恩美独特叙述方式和技巧的新角度,同时开辟对其叙事作品研究的新道路和拓宽对其叙事作品的欣赏面。  相似文献   

14.
论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角度上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视角一直是西方小说批评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叙事视角也就成了表达作品意义和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叙述的人称与叙述的角度的关系,探讨不同叙事视角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呼啸山庄》为研究对象,为探寻小说哥特式特征的表现,立足于叙事学相关理论,从叙述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及非叙事性话语四个角度出发,通过具体深入分析文本表层艺术结构中叙述技巧的运用,揭示其对于体现小说哥特式特征的特殊作用,认为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采用精妙的叙事策略所建构的哥特式特征有助于凸显作品崇高的人性复苏主题。  相似文献   

16.
《长方形盒子》是十九世纪美国早期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恐怖侦探小说。小说保持作家以往恐怖、压抑的哥特式风格,以第一人称叙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美人之死"的美学主张,同时其独特的叙述也为侦探小说提供一种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7.
日本小说家京极夏彦的名作《后巷说百物语》是一部具有特殊魅力的"妖怪小说",通过对小说的叙述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品独特的叙事空间和叙事视角,也揭示了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叙事艺术对于文学的重要性,最突出地反映在小说中,"离开了叙述,‘情节和行为'就算不成一个‘作品'".①作为叙事艺术的小说,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叙事,意味也大不相同.因而阅读小说,不仅要关注故事,即"写了什么",更要关注其选择怎样的方式进行叙事,即"怎么来写".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小说是指以农民工作为题材和叙述对象的小说。悲情叙事是农民工小说的基本表现形态。农民工小说的悲情叙事首先由于叙述主体对于现实的沉痛体验。不过对绝大多数农民工小说的叙述主体来说,传统文化的弱点和民族的创伤记忆,还有小说的传统和使命也让他们难以抑制地展开悲情的叙述。但是,促使农民工小说相当一致地相守悲苦叙事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叙述主体内心的现代性焦虑。  相似文献   

20.
当代新潮小说家北村的小说颇具先锋意味,提供了小说形式分析与解读的标志性文本.第一人称叙述者的盛行,使叙述者在故事内外、当下与历史、主观与客观间自由穿梭,赋予作品以无数外在悬念,有效推动叙述的展开,叙述视角的自由切换又构建了重重迷宫,无数内在悬念由此产生.二者内外交织,借以顺叙、倒叙、插叙及预叙等手法的运用,共同构筑起北村小说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