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合唱是一种集体性的多声部声乐艺术,其不仅可以给听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合唱艺术既具有一般的音乐美学特征,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品格,其歌唱气息持久、音色变幻多端、声区转换灵活,具有很强的美学表现力。基于此,本文以美学角度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合唱艺术美学的内涵,然后论述了合唱艺术的特点,最后就基于美学角度的合唱艺术的美学特征作进一步探讨,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感悟合唱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2.
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策略与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其电影作品有着独特的叙事策略与美学内涵。本文结合贾樟柯的影片,分析总结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策略,其中包括情节淡化与诗意美学、微观叙事与真实美学、边缘叙事与人文关怀,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分析其影片中所蕴含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体育旅游活动有着丰富的内涵,其资源的美学特征是其形成吸引力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探讨了不同体育旅游资源的关学表现,并对其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审美认识过程中,美学移情与哲学抽象有着天然的思维契合。美学移情处于审美欣赏的实质位置,是审美主体向对象“灌注了生命”。美学移情有着强烈的主观感性体验特征,但却内涵着深刻的哲学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哲学抽象是美学移情的思维基础,美学移情是哲学抽象的客观显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意境作为中国古黄美学的重要范畴,有着鲜明的美学特征。曲“言有而意无穷”所揭示的蕴情深厚性是其美学特征之一,本文从情馏满,内涵得合,审美多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美学》中出现的“历史和美学的观点”并非“偶而一用”的批评方法,实际上广泛运用于全书的艺术研究中,它与黑格尔主张的“经验观点和理念观点的统一”这一美学方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可视为黑格尔美学方法论的另一种表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思想对黑格尔美学有明显的批判继承关系。无论从表述形式还是从具体艺术研究实践中体现的诸多共同特征、类似观点都可以看出,恩格斯所提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来源于黑格尔,它不仅是文艺批评方法或文艺学方法论,我们还应从美学方法论的意义上理解其内涵。  相似文献   

7.
钢琴演奏中蕴藏着深厚的美学内涵,有着显著的审美特性,是表达和抒发情感的有效载体,在音乐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宝贵的音乐价值.想要探究钢琴演奏中的审美性,就应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审美思想的内涵,并要正确把握钢琴演奏中应遵循的艺术美学原则,从中体现出钢琴演奏的艺术风格、包含的时代文化、精神面貌及思想形态,进而展现钢琴演奏艺术的审美性,彰显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有着独特的美学内涵。本文拟就书法的形象性与抽象性进行深入探讨。在挖掘它所蕴涵的个人情感特征与时代文化精神的同时,以期走入书法美学领域,领会书法美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是我国流传久远的一项传统武术运动,其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以文化价值作为理论实质,蕴含了深厚的哲学、美学因素。本文试从太极拳的形体特征及其理论思想两方面入手,以探究太极拳运动中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高尔泰苦难的人生历程与特立独行的治学风范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逻辑起点上,高尔泰提出研究美学首先要研究人学,人学是美学的起点;在理论特征上,高尔泰立足于浪漫美学的内在要求,充分展现了浪漫美学的对立性原则、情感本体论和精神的主体性等美学特征;在价值追求上,高尔泰执着于人的追求从而试图建构人学美学,彰显着鲜明的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11.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渊源美、粗犷美、服饰美、器械美、惊险美、优雅美、交融美、自然美等审美特征,应大力挖掘与整理民族传统体育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中西古代建筑文化为理论基础,中西建筑为比较对象,问题意识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中西建筑的审美特征、审美尺度等美学角度的比较与研究,揭示出中西传统建筑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3.
论审美代码     
审美代码是具备感性特征与可知解性的符号或形式。审美代码承载着多种层面的审美信息而成为与人的感性存在和本体存在密切联结的对象或客体。审美代码的符号蕴含包括:1.作为审美对象它是非本体的;2.作为经验的载体它唤起审美体验;3.作为价值赋予所成之本体它又是非对象的。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学者认为,水族先民源于殷商时期,后从中原往南迁徙,逐步融入百越族群的骆越支系,与壮、侗、仫佬、毛南等民族有十分密切的历史渊源。这种民族的个性与共性差异,成就了水族古歌的不可替代和无与伦比的审美魅力。从审美角度探究水族古歌的美学价值,以期对地方民族旅游人文资源开发、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该文着重探讨楚青铜器纹饰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装饰特征 ,阐明其相应的文化背景 ,指出楚铜器纹饰在审美上求奇、求美、花样翻新的价值取向 ,乃是楚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积淀的结果 ,同时又与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有关。在楚人独创精神的培育下 ,楚铜器龙纹逐渐演化成为具有楚域风格的装饰纹样。  相似文献   

16.
在消费时代,设计艺术多元的审美特征与审美表现在不断变革中,消费是审美变革的原动力,审美内涵渐渐泛化与普及,审美意识表现为媚俗与个性化,审美形态出现了新的结合与交融,有必要进行认真梳理、理性引导,从而实现真正的设计审美.  相似文献   

17.
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主要是对土家织锦这一特定对象作出审美经验的解释,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即通过对土家织锦发生学的研究,批土家织锦的自然审美意识;通过对土家织锦的技艺、形式、风格的分析,总结土家织锦的形式美学风格;通过对土家族族源的梳理揭示出土家织锦纹样符号隐喻中的深层次审美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虚静”是中国美学史上颇具特色的范畴。它有丰富的哲学内涵 ,蕴含着审美的精髓和机制 ,是审美体验的极境 ,也是审美创造的前提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9.
《西铭》作为张载的思想纲领,被后世学者推崇备至,甚至与《论语》、《孟子》等典籍相提并论。《西铭》全文仅300余字,它不仅为中国士大夫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为社会理想蓝图的构筑提供了一个宏阔的境界,而且其中更是包涵着深刻的美学意蕴。"天人合一"和"民胞物与"的审美境界、"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审美心胸和"存顺没宁"的审美态度,都是张载精辟的美学见解。  相似文献   

20.
伍家沟丰富多影的民间故事充分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审美理想,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以善为美、以义为美、以孝为美、以忠贞为美、以智慧为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