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去年春夏之交,在首都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中,提出的一个突出口号就是“要人权”。在一些人看来只有西方资产阶级国家讲人权,有人权,而社会主义中国不讲人权,没有人权,这是一个必须予以澄清的问题。“人权”即人身自由和其它民主权利。它是资产阶级在革命时期为反对封建专制而提出的进步口号。它的理论根据是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卢棱等人提出的“天赋人权论”。他们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中都是自由平等的,人生来都有平等、自由  相似文献   

2.
对于人权问题,资产阶级政治学家和法学家们,曾从不同的角度作过种种解释。这种解释,不是互相牴牾,就是混乱不堪。近年来,我国一些崇拜、追求西方民主、自由、人权,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宣扬超阶级的、超国界的、“普遍的”、“天赋人权论”。因而,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正确认识人权的本质,从而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告诉我们,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人的自然属性所固有的,而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洛克、卢梭等人提出了“天赋人权”的学说,他们宣称:人在自  相似文献   

3.
洛克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的政治观点集中体现在其传世名著《政府论》一书中。文章通过对其自然权利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和分权制衡理论的分析,认为有限政府是洛克政治思想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4.
《教育漫话》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教育家洛克的主要教育著作。洛克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动荡时期,他是代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所以不论他的哲学思想、国家学说、还是教育思想,都维妙维肖地  相似文献   

5.
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随即激发起了强烈的反应,不同的思想家们都在思考着这一重大的事件。1651年4月,霍布斯率先出版了《利维坦》,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作出了论证,但无论是革命派还是保皇派都不认同霍布斯的观点。面对着这样的理论困境,另一位思想家洛克发表了《政府论》,解答政治权力合法性这一紧迫而尖锐的问题。尽管洛克运用自然法理论这一非历史性的逻辑假设来进行论证,但他成功地为"现代政治权力"找寻到了合法性的理论依据,由此实现了从传统政治权力向现代政治权力的转换。从思想史演进的维度来看,这是洛克留给后人最为重要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6.
洛克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洛克(1632-1704),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一生著书有:《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上、下篇和《人类理智论》等等。其中《政府论》上、下篇是他的代表作。所以文章主要依照《政府论》论述其自然法理论、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政体学说、自由思想和法治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的代表作《政府论》中阐述关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一些主要观念,并且通过与以往自由主义学派(主要是霍布斯和斯宾诺莎)观点对比来揭示洛克政治哲学思想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权问题成了国内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热点。一些西方国家和国内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不遗余力地鼓吹“人权无国界”、“绝对人权”的谬论,妄图把它当作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和平演变”的工具。深入研究人权问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人权与法制的关系,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权观和法律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反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阴谋。本文试图说明,人权是相对的,人权与法制的关系是辩证的。从人权的产生、发展来看,人权是一个法律范畴;从人权的内容和形式来看,人权与公民权有着紧密的联系;人权理论和实践表明,人权是有一定限度的、具有法制性的特征,与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洛克的政治法律思想集中体现在《政府论(下篇)》中,洛克论述了政府起源、形式和目的,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世界政治思想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阶级立场等原因,《政府论(下篇)》中也存在着历史缺陷。  相似文献   

10.
一“天赋人权”论的物质根源 人权就其字义来说,指的是人作为个人所具有的权利。这种权利通常是由国家通过法律确认或赋予的。 人权来自何处?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总的观点是:人权来自天赋。因此在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中又把人权称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与人的“自然权利”是一个意思,都是说人的权利不是来自“神”(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虽然说,人权是“从他们  相似文献   

11.
传统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立论基础是“天赋人权”观。这种人权观虽然有其历史进步性,但又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曾受到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批判。进入现代社会后,资产阶级人权理论对“天赋人权”观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全面否定,即不承认人权是“天赋”的;一种是经过修正后继承。现代资产阶级人权理论,对“天赋人权”观采取这样两种态度,既有其理论根源,又有其复杂的社会根源,根本目的在于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西方反社会主义势力怀着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敌意和偏见,总是利用人权问题对社会主义进行攻击,污蔑社会主义不讲人权,诽谤共产党无视人权,利用人权问题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国内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与国际敌对势力遥相呼应,在人权问题上大做文章,制造思想混乱。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时期,我们队伍中有些人,特别是一部分青年人,由于划不清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资产阶级人权观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研究》中的一节。文中指出,根据“把竞争看做‘人权’”的原则,“天赋人权论”在资产阶级建立、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后,在国际关系领域内被赋予新的含义,究其实质,不过是侵略者在“天赋人权论”掩饰下的侵略行径和殖民制度。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作为激进民主主义者的陈独秀,高举“人权”大旗,从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这一角度出发,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的人权思想,此时陈的人权思想可以说是西方17、18世纪天赋人权论的翻版;后期,随着“劳工神圣”口号的流行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陈独秀的人权思想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并逐步发展成为无产阶级的人权观。陈独秀后期的人权观是对其前期人权观的超越,但其发展演变转型具有连贯性,即通过“劳农专政”的手段,达到更广泛、更高程度的人权的目的,他追求自由、民主、人权的思想始终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5.
约翰·洛克(1632——1704年),是十七世纪英国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唯物主义经验论菩名代表。本文试就其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的主要方面做一些探讨。一、洛克的政治思想洛克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政府论》两篇。(本节所引洛克言论均见此书)在上篇,他对君权神授,王位世袭做了有力的批判。洛克驳斥了封建统治者及其卫道士宣称的国王的专制权力是直接来自上帝,因而其王位应该世袭并有无限权威等等的妄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内外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提出的“争取人权”的口号,是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口号,是动乱精英及其支持者妄图用来推翻共产党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剥夺无产阶级人权,恢复资产阶级人权的工具。因此,科学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进一步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人权观,划清两种根本对立的人权观的界限,为巩  相似文献   

17.
弄清“讲什么人权,怎样讲人权”这个本质问题,才能划清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和资产阶级人权观的界限。人权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阶级性是人权的本质属性。资产阶级人权实质是剥削自由的人权,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则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建立人人真正自由平等的分有制社会,人权问题的提出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人权的历史发展进一步说明人权是有阶级性的。当代两种人权观的尖锐对立正是国际阶级斗争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学习与研究》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学院政法系、宣传部、科研处、学报编辑部联合召开的“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研讨会”,于1990年5月5日在北京师范学院召开。出席研讨会的有首都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和青年理论工作者共60多人。与会者就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无产阶级解放与人权问题、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资产阶级人权观的  相似文献   

19.
张玉田在《划清两种人权观的界限》(载《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在人权问题上对社会主义进攻常常采取的策略和手段是:第一,在思想理论上,把资产阶级人权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价值观、民主观,宣扬为超阶级的全人类共同的价值标准,以此迷惑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把自己装扮成代表人类利益的“人权卫士”,实际上则出于其阶级利益的需要,在评价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所谓“人权状况”时带有强烈的阶级偏见。第二,在经济上,用他们带有阶级偏见的人权标准作为提供经济援助和进行国际贸易的政策准绳,以此诱迫社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孙中山集体人权观的内容、成因以及深远的意义。认为,顺应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两大革命任务的需要,是孙中山集体人权现形成的政治根源;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与个体人权观念的隔离和对民权政治的祈盼,是孙中山集体人权现形成的经济根源;中国传统根深蒂固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因大而遗小”的思维方式,是孙中山集体人权观形成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