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习的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可能发生的某种影响。迁移与研究性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在广义知识分类的前提下,对研究性学习中的知识迁移给予理论分析与实践透视。一、广义知识的迁移分类当代心理学家大多同意认知领域的知识分两类: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前者是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后者是…  相似文献   

2.
开篇提出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迁移”围绕论点,首先从知识的系统性,教材的有序性,从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训练方式选择上出发,论述了强化认知前提,促进顺向迁移;针对后继学习也可能会对先前学习产生某种影响,论述了加强新知内化,巧用逆向迁移,最后论述在教学中要增强教学预见,力戒“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作用”的负迁移,让正迁移在教学中的运用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3.
迁移是人类认知的一个普遍特征。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习得知识、获得技能或形成态度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举一反三或举三反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或同类问题。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现代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学习的迁移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技能、方法对于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方法会产生一种影响和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在教育心理学中称之为“学习的迁移”.简单地说,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现象存在于人们的各种学习、工作和生活活动之中.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温故知新”等成语,其实质就是学习的迁移. 1 数学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学习的迁移现象在数学学习中是广泛存在的.例如,加法的学习会影响乘法的学习,有理数的学习会影响代数式的学习,而代数式的学习又会影响函数的学习,平面几何的学习会影响立体几何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学习迁移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术、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学习迁移一直是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迁移进行研究,有助于探讨人类学习的实质和规律,揭示能力和品德形成的内在机制,同时也为教学过程提供理论依据。迁移的研究是对所有综合性认知理论的一个严格的、也是必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所谓学习迁移,是指“原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后继学习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学习的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对后继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的迁移叫正迁移。  相似文献   

7.
凡存在学习的地方就存在学习的迁移,所谓学习的迁移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形成的态度对在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可能发生的某种影响。可见,学习的迁移在  相似文献   

8.
王生 《历史学习》2004,(1):26-27
教育心理学对“迁移”做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其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作用)两种类型,我们所说的迁移一般都是指正迁移。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迁移”是指在学习活动中.所学知识对以后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或促进、或干扰。迁移是学生学习中必然存在的一种心理活动,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潜移默化”都说明了迁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政治思想课教学中,如何摆脱“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把抽象,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简单、具体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摆在每位政治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试从知识迁移的角度,对高中政治思想课堂教学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在建构主义看来 ,任何一个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内涵、逻辑外延 (潜在应用范围 )和心理外延 (主观上的应用范围 ) ,知识的意义要通过知识的应用来理解。所谓学习迁移 ,实际上就是知识在新条件下的重新建构 ,这种建构同时涉及知识的意义与应用范围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而知识的应用范围总是与一定的物理、内容、活动以及社会情境联系在一起的。为了促进学生在新条件下应用知识的能力 ,建构主义者提出了一些教学理论 ,强调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各种实际情境中从多种角度反复应用知识。若此 ,学习迁移就变成了在新条件下对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以及对知识的心理应用范围的扩充 ,学习迁移的机制实质上等同于学习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内容和组织形式。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就要设计“先行组织者”;改变学习内容呈现形式,上下位迁移;发展思维深度,纵向迁移;拓宽思维范围,横向比较;科学组织变式训练,学习方法迁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己任。语文能力的形成由语文知识转化而来,要实现“转化”,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迁移”,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态度对于后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通俗地说,所谓学习迁移,就是“学以致用”。我国古人就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说,可见迁移对于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汉语知识的迁移(辨析形声字、纠正错别字)在教学中,讲形声字时,我不仅给学生讲清形声字的组合方式,而且引导学生注意辨析形声字的…  相似文献   

14.
迁移,就是指先前所学的知识对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某种影响,它普遍存在于各学科。迁移分为两类,即“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助长性迁移,表现为先前所学的知识影响、帮助、促进以后的学习。负迁移指抑制性迁移,表现为先前所学的知识干扰以后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在英语学习中,“正迁移”一般是指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共同规  相似文献   

15.
迁移策略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延赐 《教学月刊》2005,(12):22-24
一、迁移及其分类 所谓迁移,就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迁移是人在学习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心理现象,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无不存在着迁移现象。现代心理学认为迁移的本质,实质上是两种学习之间在知识结构、认知规律上相同要素间的影响与同化。  相似文献   

16.
徐桂芳 《青海教育》2008,(11):53-53
学习迁移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不会学习的迁移就容易思维定势,多走弯路,或走进死胡同。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化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心理学家提出“迁移”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当这种影响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时,称为“积极迁移”或“正迁移”;反之,则称为“消极迁移”或“负迁移”。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挥正迁移的积极作用,避免知识负迁移的消极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学习迁移     
《中学生物学》2005,21(9):62-62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的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不仅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也存在于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中,知识的学习是达到“应知”的目标,技能的学习是达到”应会”的目标,而学习的迁移则是要达到“应变”的目标。学习迁移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更好地支配、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学习的目标不只是把经验贮存于大脑中,而是最终要将所获得的经验应用于实际的各种不同情境中去,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但如何有效地应用这些经验,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这都用通过迁移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在教学中,我根据迁移规律,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指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技能过程中,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会在情境、思维习惯、处理方法等方面产生影响,称为迁移;其中产生积极影响的,称为正迁移。平常说的“举一反三”,“举”有概括之意,“反”即迁移。如果教师在讲授物理的过程中,能积极有效地利用迁移规律,使学生揣摩、领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那么其物理学习必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的高考中,在重视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越来越强调对能力尤其是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它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平时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准确地“迁移”到试卷上。因此,在复习中,必须加大对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力度。在这里所说的“迁移”指的就是学习心理学上的“学习迁移”,它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将所学的经验改变后运用于新情境。当然我们应特别注意培养并促进学习过程的积极的迁移——正迁移,防止消极迁移——负迁移的发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习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熟练地运用到新情境中去的链接能力。那么,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