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永久 《教育学报》2005,1(5):27-31
人生活在印象、语言和知识之中,集体行动也这样建立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正因为如此,管理首先就是以某种知识为基础而推行的对知识的管理。对行动逻辑的思考促使我们在考察教育行动时采取一种认识论视野,这一视野就其内核而言就是一种新的知识观,以及依此对知识和实践之间相互关系的重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注制度和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摒弃知识分子所惯有的导师心态,走出理性自负和知识输入的泥沼,将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增长托付给一种超主体的社会过程。  相似文献   

2.
知识具有不同的类型、层次和结构。在学校知识教育过程中,我们如果片面地强调一种类型、一个层面上的知识教育,就会造成对知识教育生态的破坏,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人与社会的片面化、畸形化发展。本文全面反思了当前学校知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超越片面知识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力求能够切实解决学校教育中知识与文化、知识与素质、知识与能力、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脱节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教育是本位的,知识教育与技术教育应是建立在人文教育基础之上的。可是,目前的学校教育,只是注重了知识性和技术性的一面,而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格气质的升华等等,则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教育现象是人文精神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的本末倒置。本文并不反对知识技能教育,因为知识技能教育已被社会广泛提倡,故为了人文精神教育与知识强调这个为人所视了的人文精神教育问题。我们解雇了人文精神教育从儿童抓起,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打下一个健康的心性修养基础。  相似文献   

4.
金星舒  舒拓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6):14-14,26
STS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它要求学生懂得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并具备用科学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STS教育实质是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和平教育是指学校传授和平与冲突化解理论、传播和平知识与和平文化、提高人们的和平意识、塑造和平文明的教育。和平教育具有跨学科、多层面和现实性等多种特征。在实施和平教育的过程中应着力提高教师的和平素养,重视和平教育的课程与教材建设,探索和平教育的有效方法,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和平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6.
试论走向生活体验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攀峰 《教育科学》2003,19(5):15-18
教育研究是在真实教育情境中以个体的生活体验为基础进行的研究;教育研究是研究者作为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价值负载活动;在教育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因此。当代教育研究应该注重叙事研究,关注教师的个体体验和个体实践知识,在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与对话。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更应以现代文明礼仪教育下一代。世纪之初,人类的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和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某项事业、业务的成功。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 ,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培养要求知识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教育是用知识生产知识的产业 ,不仅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是经济意义上的“对人的投资”。因此应当重新认识知识社会的教育。教育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教育投资 ,受教育者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及其相关方面的能力。美国学者马克卢普认为 ,科学生产的知识是提高未来生产率的一种投资。同时 ,科学知识作为社会生活的消费品之一 ,人们对它进行投…  相似文献   

9.
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是学生发展的必然所向。面对美国教育质量和社会公平问题,美国教育学家、语言学家赫希展开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探索,认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提升美国教育质量、促进美国社会公平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知识之于课程、之于教育、之于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积累一定的词汇和背景知识,技能的培养需要建基于特定的领域知识,成为有文化的公民需要掌握标准语言和共享知识,同化新知识需要先前知识作为基础,缩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需要学习以核心知识为“同心圆”的课程。作为一名教育上的保守主义者,赫希的知识观和教育观都建立在社会本位的立场之上。赫希强调,教育要从儿童本位转向社会本位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对儿童关怀和爱护的缺失,反而正是儿童本位思想中存在着的过于浪漫的发展观造成了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知识的延迟以及对儿童关爱的错位,剥夺了弱势学生学习知识、改变知识状况的机会,这对弱势学生来说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因此,学校必须正视“儿童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以背景知识、领域知识、共享知识、先前知识、核心知识等为内容的高质量课程体系,让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和平年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科学技术之间的竞争、人才之间的竞争、知识的竞争,归根结底将是教育的竞争。面对21世纪各国纷纷调整教育制度,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推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教育计划,我国也将教育兴国、教育改革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教育改革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面向21世纪高校要培养专业、计算机和外语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计算机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藤井千春,日本早稻田大学教育·综合科学学术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学生问题解决学习的指导方法和教学分析方法的开发,构建了通过问题解决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理论,是日本问题解决学习研究的创始人。藤井千春教授认为,一味鼓动学生之间相互竞争,无助于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合作意识的形成和交往能力的提高,无助于学校教育把儿童作为一种社会性存在进行培齐的目标的实现。正是通过个人之间的有效合作才使人类创造文化、改造社会的活动成为可能。建立在良好的同伴关系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或许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在国家实现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即共生社会的实现和作为实现共生社会基础的公共性哲学的确立。这需要学校教育今后必须在这种新的公共性哲学的基础上,为实现共生社会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教师知识共享是教师个体知识向教师群体知识转移的过程。教师知识共享能够实现教师个体缄默知识显性化,丰富教师共同体实践性知识库,并促进学校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然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沉默的螺旋现象”“人际关系差序格局的现象”以及“学校组织无意识知识管理的现象”等现实境况致使教师知识共享无法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多元价值和意义。这些阻碍教师知识共享的现实因素背后反映出教师之间缺乏人际信任、社会互动、合作意识和共享文化以及学校组织知识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为促进教师个人知识向集体知识转化,应积极构建教师知识共享文化,提升教师知识共享意愿;营造教师知识共享的“创造的空间”,增强教师之间的社会互动;完善学校知识共享的制度支持,引领教师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学主义认识论转向与教育生活的知识化转型,引发教育对哲学的游离,并导致现代教育哲学的深层危机。社会生产对知识和知识人的单向度依赖下,知识取代人成为教育的核心主题,进而形成对教育中道德理性和人性的显性压抑。教育游离哲学的本质是教育与人的分离。知识本身没有改变社会运行的道德基础,人性完善仍是教育活动的首要目的,也是构建知识社会生活秩序的基石。无论社会形态如何发展变化,教育与人的关系始终是教育哲学的根本问题。教育哲学的终极命题是思考教育何以为善,教育的善就是在教育活动中实现人的善。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进行统整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科课程先天的缺陷势必带来中等职业教育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和糟糕的教学效果.课程统整作为一种课程设计方式,以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个人经验之间统整、个人与社会关系统整、不同类型的知识统整和课程设计统整为目的.对中职文化基础课程进行课程统整,能够提高学生对自身和环境的理解与应变能力、增强团队协同合作能力、拓展知识视野,强化学习效果等,并且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具有理论支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贾悦 《教育艺术》2009,(8):55-56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各国之间合作与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这种全球化的背景必然导致一种多元文化并存、互动及融合局面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将人类社会推进跨文化时代,跨文化教育也就应运而生。具体而言,跨文化教育的产生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一方面是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就是文化本身的发展,这使得跨文化教育成为可能和必需。英语作为语言教育,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不应忘记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6.
超主体的教育认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主义者强调发挥少数精英在教育认识与实践中的决定性作用。“关系教育学”试图将一种诸主体之间的情境性互动引入课堂、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生活。杜威的“民主教育学”强调通过社会化的学校生活和社区化的公共交流来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传播和有效应用。而波普尔“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的深邃之处,则在于其看到了某种没有明确认识主体的过程在知识增长中的关键意义。然而严格地说,完全把教育认识过程看成一个无主体的自我演进过程并不符合实际,也毫无益处,因而需要一种“超主体的教育认识论”来全面整合教育主体和那种没有明确主体的知识过程在缓解教育中的知识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高校发展合作教育的环境因素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教育是美国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积极倡导的一种教育模式.合作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能缩短工作适应期,并能较好地解决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合作教育社会性特点十分突出,在运行中受到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美国合作教育的发展环境因素对我国高校合作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师往往把复杂的教育活动简化为“教书”,似乎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全部教育的真谛,这种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新课改提出,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得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才能使所学的数学“活”起来,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注重课堂知识的延伸与科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关于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存在一些纷争。选择何种教育理论是由教育现实问题决定的。当代中国正面临的复杂的现代性问题决定了教育改革理论选择的困惑。新课程改革的愿景是用生活教育和创新教育替代既有的知识教育模式,但从中国文化特色和现实看,现有的知识教育模式与生活教育模式和创新教育模式将处在长期的相互影响和改造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应当是相互批评的多元理论的共存。  相似文献   

20.
提到早期教育,一些父母就会想到教孩子识字、计数、背诗词、学外语及进行其他文化知识教育。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错误的。文化知识教育是早期教育,但它只是早期教育的一个方面。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应该采取适宜的方式去启发孩子,让他愿意接受,让他从经常接触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去学习知识、启迪智慧。另外,进行早期教育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智能基础。早期教育的内容应该适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