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转型带来了媒介转型,新闻从业人员也深受影响。当前新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问题究其根本而言是新闻职业精神的缺失,重新塑造新闻职业精神需要新闻业界、新闻教育界以及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的协作与努力。本文对于如何加强新闻职业精神、当前新闻职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规划新闻职业生涯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从业者的灵魂,如果缺失,就不能有效履行其职业责任。当前新闻界之所以出现诸如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以及媚俗新闻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的缺乏,这样不仅做不好新闻工作,而且会给社会、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探讨新闻职业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而重塑新闻职业精神,对于当前的新闻界来说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如何培养新时期广播复合型新闻人才,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场直播是培养复合型广播新闻人才的途径之一。1.现场直播促使从业者对新闻职业精神的认同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具有的理想、信念、精神境界和职业品格。它包括对新闻传媒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包括对新闻工作者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作风的认识与理解,这些新闻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在日常工作中或许我们也在经常提起,但却缺乏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闻界正在在深入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维护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和社会形象,提高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本文将通过对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状况的回顾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业自律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媒体系列谈之六]提升职业精神以自律求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  陈力丹 《青年记者》2006,(11):23-25
若没有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保证,传媒从业人员的腐败则不可避免 赵:陈教授,您好! 近些年,我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闻职业道德水准出现的较大幅度的下降.对此,您在很多文章中提到,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加强新闻职业精神、实现新闻专业化,甚至认为新闻职业化的程度会影响新闻传播业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为主体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加强新闻战线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全国新闻战线联系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正在进一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学习教育活动切入点、侧重点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正确舆论引导水平,却是必须应该时刻把握的两个中心点。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职业道德建设很重要在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将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放到了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等的位置。可见,在新形势下,对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而言,树立正确的新闻职业道德观、崇尚良好的职业精神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梳理职业与专业、职业道德与专业精神等概念的基础上,尝试从心理学与哲学层面深化对新闻从业人员专业精神内涵的理解,并进一步探讨了专业精神与新闻敏感、新闻专业判断等诸方面的内在关系。本文认为新闻从业人员专业精神的本质在于其批判性思维精神气质及其在新闻工作实践中的体现,具体表现为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敏感和专业判断两大维度上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素;真实,也是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但随着社会环境、媒体竞争环境的变化,新闻界虚假新闻,或者说是夸大其辞的报道,并未就此销声匿迹。那么,作为工作在新闻战线上的一名记者,就应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0.
周行 《新闻战线》2015,(5):201-202
基层新闻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十分复杂,也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就目前情况来看,基层新闻从业者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基层新闻的传播效果。探讨基层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以提高其综合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社会转型,众多媒体通过各种途径接地气,倾听基层的声音,真实反映转型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作为基层新闻从业人员,其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着如何应对竞争环境、如何适应网络时代、新闻内容、新闻形式、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本文以《零距离》为例,就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上述问题,认为应从新闻内容、节目形式及品牌等方面着手,让电视民生新闻获得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林恩民 《东南传播》2010,(12):123-124
新闻摄影作为截取新闻事件中的一个瞬间被镜头记录,如何通过视觉途径传播真实、准确的信息,是媒体从业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新闻摄影"挟尸要价"为例讨论新闻摄影在新闻操作中的真实性角度切入,回归新闻细节,审视媒体在揭露社会灰色地带时应如何保持新闻职业操守。  相似文献   

13.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新闻 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是新闻界一项长 期的任务。精神是内化的产物,职业道 德只有通过内化,才能变成新闻从业人 员的一种自觉行动,上升为一种精神。 因此,加强对内化的研究与探讨,对于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 道德内化升华为精神 人是不能没有精神的。作为一个行 业,特别是作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特殊 行业,新闻也自然有它的职业精神。 人不仅具有肉体生命,而且还具有 精神生命。人的生命是肉体生命与精神 生命的辩证统一。精神指人的内心世界 现象,是人的思想素质、意志毅力、道德  相似文献   

14.
大力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界正在广泛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全面理解、把握和实践这一精神,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新闻队伍的能力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闻职业精神.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品格,是长期新闻实践的产物。特别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创立以来,一代又一代新闻工作创造了永载史册的辉煌,形成了许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新闻职业精神注入了崭新内容.使之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党的新闻事业的历史就是弘扬新闻职业精神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根据2018年秋在北京地区开展的一项深度调查而写成的小型调研论文。调查发现,当前北京地区新闻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与较浓的社会责任意识,个人能否实现个性化发展似乎已成为新闻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加以考量的重要因素,新闻行业前景亦大有可期待之处。此外,与择业动机相关,当下新闻传播环境不断变化,新闻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角色、新闻工作的社会功能的一系列认知,也会伴随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相应变化。职业角色、社会功能、择业动机,三者永远牵绊在一道。  相似文献   

16.
袁莉 《军事记者》2004,(8):41-41
像其他行业一样,新闻工作也有其内在的要求、规律和规范,即我们所说的职业精神。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工作实践的反映和经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新闻实践,并随着实践工作的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本即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我国新闻职业精神与新闻实践工作的辩证关系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被采访对象是新闻行业最宝贵的资源这一说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所体会、所认可。如何面对被采访对象也就成为我们应该关心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学会尊重是理性地对待被采访对象的前提。一、以人为本、尊重被采访对象的价值对采访对象尊重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体现和写照。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本身是出于对媒体的信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 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敏感的强弱,直接影响新闻采写的数量和质量。新闻敏感强,就能抓住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就能摸到“活鱼”,就能写出上乘的作品。从这个方面说,新闻敏感的强弱甚至会决定一位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命运。所以每个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的记者、编辑必须增强新闻敏感,从而能够准确、快速地捕捉到新闻。  相似文献   

19.
新闻行业的某些重要方面已经发生变化。除了公众对新闻机构越来越不满之外,现在新闻记者也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偏颇。在调查中首次对各类新闻从业人员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进行了量化评估。新闻从业人员能够感受到新闻行业发生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通常会引发更大的变化。对于新闻业来说,这些变化可能改变新闻业现有的指导方针,也可能仅仅是让更多的人放弃这个职业。最终的结果究竟是新闻业的改革还是后退,现在还不得而知。10多年来,新闻适应了宏观经济、社会和科技上的变化,通过自身的一系列改变提高了效益。而现在…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说,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素;真实,也是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但随着社会环境、媒体竞争环境的变化,新闻界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