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从"一纲一本"到"多纲多本" 1.国家统编:"一纲一本"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中小学教科书一直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供应的制度.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原新闻出版总署编审局的基础上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美术教科书60年的发展历经风雨,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从分散到统编,从统编到多样化,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乃至"多纲多本",由"编审合一"到"编审分开",从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到丰富有趣,美术教科书已不是单纯的技法训练书,而是承载着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走进了"美"和"情"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主流教材"的提出,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教材从编审合一到编审分开,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从国定制到审定制的教材多样化发展的进一步要求。"主流教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发行量最大,使用最广泛,受众最认可,权威性最高,影响力最大的那类教学材料(主要指教科书)。主流教材是一个群体而非某一个版本的教材。主流教材应具备以下特征: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占据较高的教材市场份额;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造就的权威性;追求层次化、系列化和立体化;服务良好并发展持续;多样化中显主流。  相似文献   

4.
真正意义上的"教科书"并非自古就有,1877年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成立,我国"教科书"一词正式确立。随着教科书从经验性走向规范化,其编审权由民间转移到官方,即"民本"转为"官本";在内容及使用层面,教科书也由作为教之用的"师本"走向学之用的"生本"。从我国教科书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其编审权的转移轨迹看,其编审权限的"统"与"放"应当在综合考量多种可能的选择中寻求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一纲多本:教育民主的诉求——我国教科书政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教育部在2001年启动了从幼儿园到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科书政策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本文叙述了我国教科书政策的演进轨迹,分析"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实施过程中遭遇的现实问题并展望其前景."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体现了教育民主的诉求,标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进入了新的纪元.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科书对学生学习语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语文教科书实施的是"一纲多本"的政策,其中有利也有弊。2016年发行使用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是当前语文界研究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从教材编写体系、课文内容选编、单元练习设计三方面切入,试图对人教版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经历了从知识工具为主到“工具与人文统一”和强调学生整体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转变。在不同价值取向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科书发生了从“统编”到“一纲多本”再到“部编本”的改变,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逐渐转变为关注综合、均衡和典型,内容的组织则从以知识点为依据到以知识链和知识丛为依据。总体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越发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中学化学教科书60年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建国初期17年"以苏为师"转向自编本土化化学教科书的探索过程;文革时期以三大革命为出发编写实用化学教科书的颠覆过程;改革开放后从"一纲一本"向"一纲多本"过渡,从关注知识到培养素养的化学教科书重建过程;以及21世纪的化学教科书从形式到内容的突破和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9.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教育部在2001年启动了从幼儿园到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科书政策.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  相似文献   

10.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17年,叶圣陶先生主持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审和出版工作,他在教科书编辑出版的指导思想、原则、方式方法以及编辑人员的队伍建设上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促进了中小学教科书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新中国教科书的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we employ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nature of humanistic value content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arts curriculum and whether or not this varies across old and new versions of the textbooks. Our findings illustrate the various dimensions of humanistic value content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arts curriculum and suggest that there is as much variation across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new textbooks as there is between old and new versions of the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商务翻译教材数量繁多,但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教材编写理论基础缺失最为突出。合格的教材应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优秀的教材更应体现出理论内涵。商务翻译教材是专业翻译教材,应体现出教材编写理论、翻译理论、特殊用途语言理论等。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语言学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但面向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使用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并不满意,教学内容过于艰深。因此,将以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两种英语语言学教材为研究和评估的对象,进行静态的对比分析与动态的问卷调查,以期对未来的语言学教材建设和教材的选用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视教科书中,在对图像最高频率的论证上存在问题,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三个版本,通过对三个版本论证的评论,指出了各版本存在的不妥之处,对电视最高频率论证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5.
课文是语文教材的核心,课文的选编不仅反映编者的鉴赏水平、审关情趣和价值取向,而且直接映射着时代的课程理念和教育理念。文章以课文为切入口,对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改前(1992年版)和新课改后(200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从课文的语言形态(白话文与文言文)、文章形态(实用文章与文学作品)、选文国别与选文题材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新课改后语文教科书所体现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6.
纸质语文教科书知识呈现静态化、助学形同虚设和缺乏交互功能等弊端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应运而生的新媒体技术肩负着教科书内容更新和载体换代的任务。纸墨书香与新媒体联姻,在刷新着课程内容和文化重构的同时改变着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形塑其价值观和精神风貌。语文教科书与新媒体融合经历了渗透媒体技术的纸质教科书、纸质教科书电子化、以电子阅读器或计算机存贮技术为载体的多媒体教科书和多功能集于一身的电子教科书等不同阶段,每次教科书的升级换代都离不开以纸质教科书为蓝本,因此新媒体与语文教科书融合还应该关注教科书内容如何与时俱进,在文本选择、插图设计、实践活动设置等方面凸显媒体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外语教科书60年的发展波澜起伏,分别经历了"‘苏化’时期"、"全面探索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恢复、探索与改革时期"、"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时期"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期"等6个阶段。在这60年里,教科书编写目的由注重"知识"转为注重"能力,"教科书编写内容从关注"学科"变为关注"生活,"教科书编写形式则从曾经的"一成不变"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8.
"启蒙运动"一节是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专题的重点章节。按照新课标编写的四种教科书,总体说来都较完整地彰显了课标的宗旨和内涵,在教材编写上是巨大创新和突破。但四种教科书在对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内容、人文主义与理性思想的关系等方面阐述的角度上都有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提出对教材内容和设置上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沈妙茹 《天津教育》2021,(6):179-180
为了推动新课改的实施,符合新课改理念,诞生了多个版本的教材,彰显了地方特色,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而笔者所在的区域恰好使用了统编教材,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发现了统编语文教材无论是从编写指导思想、内容选择,抑或是教学活动设计、语言表达中,都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身影,也是本文即将探究的话题:如何利用统编教材浸润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