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及车辆排队。根据交通波、排队论等理论,构建了道路通行能力评价和交通波滞动等模型,综合运用MATLAB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及求解,总结出事故对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变化过程,不同车道对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得到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计算出车辆排队长度到达上游路口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结合两段具体的视频分析同一横断面交通事故所占车道不同对该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然后着重探讨视频1中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最后给出车队消散时间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通过视频信息收集分析得到与道路通行能力相关的数据,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道路通行能力模型,并分析了事故发生对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再推导出排队长度预测模型,使用控制变量法、微分法等方法得到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与路段上游车流量的关系,最后将模型结果与实际相结合,得到具体问题所求数据.  相似文献   

4.
交通堵塞影响现代城市生活,本文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交通视频信息,构建实际通行能力模型,获取事故点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运用 Mann-Whitney 检验法对同一横断面不同车道被占用对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结合车流波动理论知识,建立车辆排队模型,得到排队长度与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以及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对视频中事故横断面道路实际通行能力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直观的变化趋势图,并给出不同车道的影响差异的定量结果;运用交通波原理、分段函数法、Greenshields模型,建立事故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横断面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上游车流量之间的关系模型;运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编程,通过对模型的定量分析,客观地测算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分析误差后对模型进行改进。使结论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车道占用对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结合各种经验公式并且综合考虑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求出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该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综合运用分析对比方法和交通波理论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交通波模型,得出了问题的相关结论.最后根据车流波动理论对车辆排队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集结波与疏散波的相遇推出集结波波速与排队长度的关系.结合信号灯对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得到当车辆排队长度达到上游路口时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根据所给条件,运用数据统计、车流波动理论等方法,分别建立了道路实际通行能力模型和速度—密度模型,使用了Excel进行求解、作图,进而给出了不同车道被占用时道路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和差异,以及给定条件下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和路段上游车流量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交通事故这种异常事件为例,分别对公路基本路段内交通事故影响时间、车辆排队长度、事故影响下不同时间段内不同路段断面流量变化和不同路段发生事故的车流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交通波理论给出了该事故路段内不同阻塞行车道宽度的车辆排队长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某路段交通事故发生后的情况,研究不同车道被占后道路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得出路段不同情况下排队长度达到上游路口所需时间,同时估算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为交通管理部门正确引导车辆行驶、审批占道施工、设计道路渠化方案、设置路边停车位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城市快速路出口匝道与下游衔接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信号的出口匝道衔接交叉口控制方法.分析流量流向分布特征,构建衔接区域换道延误计算模型;利用交通波理论,建立预信号上游排队长度和排序区长度模型;考虑主信号配时参数约束和排队长度约束优化,得到预信号配时参数以及预信号设置位置.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预信号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衔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降低车均延误.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左转交通比例、交通流及匝道衔接段长度对模型的影响,证实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以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为背景,利用传统交通流模型研究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影响.首先进行模型假设;其次建立模型和求解模型,以车流波动理论建立传统交通流模型,分析车流排队与消散的过程以及集结波与消散波的传播方式,得到车辆排队长度x以及事故消散时间T*的表达式;最后通过模型检验,说明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人的注意行为是产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从中应该可以发现道路事故多发点的原因和判定方法。从对道路上的驾驶人和行人的注意力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人和司机注意力的道路事故多发点分析判定方法——注意力维数法,当交通当事人需要同时注意几个方面的道路情况时,他的注意力就是几维。任何一维注意出错,就会造成错误判断,很可能就导致了事故。情况越复杂注意力维数越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这样的路段就很可能是道路事故多发点。  相似文献   

13.
For the realtime classification of moving vehicles in the multi-lane traffic video sequences, a length-based method is proposed. To extract the moving regions of interest, the difference image between the updated background and current frame is obtained by using background subtraction, and then an edge-based shadow removal algorithm is implemented. Moreover, a thresholding segmentation method for the region detection of moving vehicle based on location search is developed. At the estimation stage, a registration line is set up in the detection area, then the vehicle length is estimated with the horizontal projection technique as soon as the vehicle leaves the registration line. Lastly, the vehicle i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its length and the classification threshol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methods that require complex camera calibrations. It calculates the pixel-based vehicle length by using uncalibrated traffic video sequences at lower computational cost. Furthermore, only one registration line is set up, which has high flexibil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ree traffic video sequences show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ies for the large and small vehicles are 97.1% and 96.7% respectively, which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14.
根据支护结构的承载性能和大断面硐室的变形特点,分析了大断面硐室的围岩加固技术;大断面软岩硐室加固的总体思路就在碹后进行壁后注浆以改善碹体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发挥支护的承载能力,并利用高强锚索支护,对瑞碹体支护或锚网支护结构进行结构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