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敦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王利器先生在《敦煌文学中的〈韩朋赋〉)》和周绍良先生在《谈唐代民间文学》”,中正式提出,自此之后,很多学者开始从宏观上研究把握敦煌文学,致力于整理敦煌文学概论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就有很优秀的论著成果出现,如张锡厚先生的《敦煌文学》、由颜廷亮先生主编的《敦煌文学》和《敦煌文学概论》、以及张鸿勋先生的《敦煌说唱文学概论》等都是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尤其是颜廷亮先生组织全国敦煌文学研究的代表学者撰写的《敦煌文学概论》一书,“进一步驱散人们对敦煌文学概念的狭隘理解,把敦煌遗书内俗文学和雅文学均归入敦煌文学的研究范畴,分别予以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
唐前是我国史传文学发展最辉煌的时期,由于“前四史”首先是历史,所以历来人们比较多地从史的方面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则相对较少;就文学方面的研究而言,对某一部史传著作的文学性研究较多,而对唐前所有的史传著作的文学性作集中全面的文学研究则寥寥无几。张新科教授最近出版的《唐前史传文学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一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它的研究角度的新颖独到。历代有关唐前史传著作的研究,都以单独研究某一部著作为主,因此作者就另辟蹊…  相似文献   

3.
《小说神髓》是日本近代文学萌芽时期具有开创意义的小说理论著作,它提出的写实主义文学主张直接推动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形成。这部理论著作中还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提出作者应该运用文学技巧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迎合低级趣味,而是应该正确引导读者。从现代接受美学和叙事理论对《小说神髓》中关于作者—文本—读者三者进行的分析能够发现该书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学著作。它涉及到的侠义精神体现为 :坚持正义、反抗强暴、效死报恩、排难解纷、贵义薄利等。这些思想对后世的文人和文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富有文学色彩的著作之一,在中国古典传记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叙事、写人学习《史记》传统,颇得史迁之神韵。而其以"呜呼"发端的独特史论体例,既继承前代传统,又有新的创造,是作者表达感情和评价人物的重要形式,《伶官传序》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其经典化的过程,显示了《新五代史》不朽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史传文学源远流长,在春秋末和战国时代就已产生,典型的代表作是《左传》、《战国策》。以后逐步向前发展,到了司马迁的《史记》,史传文学蔚为壮观。本文将以这个嬗变过程为线索,以《左传》、《战国策》、《史记》三部著作为主要依据,探讨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问题。一人物形象的建立,时间空间是首要条件,它构成了人物活动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舞台。《左传》属编年体史书,人物活动受时间的严格限制,虽然有些片断具有纪传体雏形,  相似文献   

7.
《王向远著作集》收集了作者发表的多篇有关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的论文,尤其是翻译文学导论更是从横向纵向、国内国外,各个方面全面深刻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中国文学翻译的全景图。但是书中的一些和翻译文学相关的议题和观点,是值得深思和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体育文学探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荷马史诗》和《诗经》等文学著作中探索体育文学的历史渊源 ,从而揭示体育和文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著名的文学著作。鲁迅先生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凭借其思想的深刻、描写的生动、叙事的严谨、语言的杰出等众多特色而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创作。其中有一类戏剧的创作因为《史记》而表现出了独特的色彩,作家通过对《史记》中的一些故事进行借鉴,对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等进行艺术在加工,最终创造出一种虚构与史实交错,娱乐与教化融合的戏剧,人们称之为"史记戏"。对这种在原著上进行改写的"史记戏"进行研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宋末刘辰翁在南宋倪思《班马异同》基础上撰著的《班马异同评》,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较早接触到人物形象问题的一部著作,它从赏鉴角度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史记》塑造人物的一些经验和“决窍”,如传记文学写人不仅要写“功状”,还要写出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的细节;写人必须绘声绘色,婉曲尽情,写出人的“意态”;写人还要突入人的灵魂,洞见人的肺腑,写出人的“心事”,等等。这对于后世作家和文学理论家都产生过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亚细亚生产方式逻辑抽象与历史存在既相统一 ,又有区别。其历史存在方式表现为生产方式非独立性存在和与文化精神相融合性存在。亚细亚生产方式历史存在性说明东方社会制度的独特性以及东方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于西方社会 ,更不能将东方社会比附于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骑射文化的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骑射文化是一项历史悠久、内容宽广的传统文化,沿承数千年,涉及射猎生产、军事活动、礼仪风俗、德育礼制、制造技术、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等诸多领域,贯穿于北方各个民族历史发展之中,今日保护和传承该文化有着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黎贡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南方丝路从大理、保山前往腾冲、德宏边境的天险关隘。1944年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在这里与守山日军发生激烈争夺,双方死伤累累,留下大量触目惊心的血战遗迹,历经六十多年的风雨,至今仍保存完好,成为今天开展爱国教育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实证。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标准中"情意"目标的历史演化见证了我国学校体育的现代化进程。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认为体育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意因素正逐步从现实功利性走出,突出个性发展、关注人自身价值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已成为当今体育课程朝着应然、良性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以文献资料法为主,通过对运动员身体的历史性考辨,提供了一把理解运动员身体与体育进展关系的钥匙———通过它,我们不但看到了覆盖在运动员身上的人类文明发展的烙印,而且也体悟到身体除了是体育的物质基础、革命本钱之外所蕴含的更为丰富和深刻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历时的视角看,公民社会的产生、发展、成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公民社会的产生、发展依赖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博弈。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经历了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以及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在不同经济形态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社会力量的日益强大、政府权力的作用边界受到控制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主流发展趋势。公民社会就是在社会力量日益强大,政府权力边界不断收缩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发展的,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公民社会必将在后工业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世纪转换中国体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世纪转换中国的现实是社会历史的进步与人的异化的矛盾;世纪转换中国发展的历史是对新的价值体系的追求,因此世纪转换中国体育价值取向的 应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战记物语是日本镰仓室町时期物语文学的主流。本文旨在通过对战记物语文学的简要评述和对代表作品的深入分析,探讨和研究战记物语的文学特征、艺术风格、社会历史意义,以及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代设计区别于传统的设计风格,主要显示在装饰形态的转换。就器物装饰而言,“无装饰的装饰”代表了现代主义装饰的特征。它诞生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风格中,并在后现代主义中得到发展。它是对传统装饰方法的承传和扬弃,在设计观念方面契合了我国先秦的造物设计观念,是现代新型审美观念的外化。“无装饰的装饰”的历史意义在于创造出功能结构与审美同化的装饰风格,实现了对材料的主观追求,并在人文关怀、科技发展中,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及未来走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不同历史阶段里学校体育呈现出重社会需要轻个人发展需要的教育价值取向.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要,在注重体质、心理等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学生不同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将成为今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