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文坛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位美国华裔女作家。1989年她的处女作《喜福会》刚一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曾经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9个月之久,并包括获得全美图书奖,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等在内的多个重要奖项。《喜福会》由16个相互交织的小故事组成,表现了移民美国的四位中国母亲和他们各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们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揭示了作者为了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而不惜集中地大量地呈现旧中国某些陋习的东方主义情愫。  相似文献   

2.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著《喜福会》一经问世便轰动美国文坛,随后被翻译成35种语言,还被拍成电影。《喜福会》有六个中译版本,由此可见《喜福会》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国内学术界主要从文化身份、母女关系、女性主义、东方主义等角度来研究《喜福会》,对《喜福会》翻译的研究甚少。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分析《喜福会》的两个中译本,探讨叙事学对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是近年来受人瞩目的小说家,身处中美文化交叉点之上,以其切身的体会,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创作了《喜福会》.这部小说所塑造的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华裔女儿们,大多排斥自己的族裔文化传统,而认同美国的价值观念,甚至憎恨华裔身份,消极评价、否定自我.这种心理,正是在强大的种族歧视和同化压力下自卑情节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谭恩美作为美国文坛一名女性少数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都处于边缘性的境地。作为女性,在男权话语为主的文坛,她是一个"他者";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对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也是一个"他者"。但是这种复杂的双重身份却赋予她的作品一种鲜明而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重点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文本,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乔艳 《鸡西大学学报》2009,9(4):121-123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描述了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小说中以四对母女为代表的第一代华裔移民与他们的子女,即第二代移民之间的心理隔膜、感情冲突,映衬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母女之间的冲突,最终使美国的女儿们能够正视她们一直以来所排斥的中国母亲式的母爱与关怀。  相似文献   

6.
谭恩美作为美国文坛一名女性少数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都处于边缘性的境地。作为女性,在男权话语为主的文坛,她是一个“他者”;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对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也是一个“他者”。但是这种复杂的双重身份却赋予她的作品一种鲜明而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重点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文本,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英 《海外英语》2011,(9):303-304
关于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经典小说《喜福会》的研究与评论不胜枚举。在此尝试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研究,即从语用学中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的角度,以个案分析的定性分析方法,剖析小说《喜福会》对话中丰富的会话含义。《喜福会》是谭恩美的成名作。小说围绕四个家庭,描写了四位母亲移民美国的前后经历及其与各自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围绕小说中发生的事件,在不同的语境下,人物之间的对话所蕴含的会话含义极其丰富。此研究通过从语用学研究视角研究《喜福会》,为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小说有所贡献,以丰富对谭恩美作品的传统批评角度,并对阅读与鉴赏谭恩美的小说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喜福会》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小说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她们之间难以逾越的文化鸿沟,以及女儿们的婚姻在中西观念碰撞下的失衡,而最终两种文化分歧相互谅解,达到一种文化上的交融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喜福会》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代表作。书中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是通过一系列文化意象传递出来的。本文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具体分析,来解读它们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以及作者赋予这些意象的功能:一方面是寄托自己对母辈的感情,向西方社会推荐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进一步表明了华裔作家在找寻自身文化身份的过程中对母国文化的接受。  相似文献   

10.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华裔作家之一,其成名作《喜福会》是华裔文学的一部杰作,它主要讲述了四位中国母亲的悲惨遭遇及对美国女儿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教育和婚姻两个视角探讨中国母亲的苦难对美国女儿的巨大影响,深入探究该小说文本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喜福会》中,华裔作家谭恩美从母女关系的角度阐述中美两种文化的差异、冲突及融合。在作者笔下,中国呈现了神秘莫测、阴森恐怖的景象,而美国则是自由平等、富足幸福的社会,这正是东方主义中阐述的东方是低劣的而西方是优越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电影《喜福会》是根据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改编而成,小说中四位母亲和她们的四个女儿之间的相互冲突和相互融合的心灵历程,揭示了母女两代人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和美国精神之间的冲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母女之间的矛盾体现的冲突;中国式的谦虚与美国式的直爽之间的冲突;夫妻关系体现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本支从跨立化交际的角度对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中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分析。小说中的中国母亲和美国化的女儿们的矛盾冲突正是两种变化的冲突。在探讨第一代中国秽民和她们的后代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差异。以及她们如何解决矛盾以及最后互相理解中.我们看到中西文化由冲突碰撞到融合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第一部小说《喜福会》中探讨了文化身份问题,并揭示了她对文化身份这一问题的深刻理解。在作品中,谭恩美讲述了四位华人母亲和美国女儿之间的冲突以及和解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母女们文化身份认同的过程。笔者紧扣文化身份这一主题,尝试应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以及他对文化身份认同和杂合性概念的阐述,对母女们的文化身份认同过程进行解读,意在为《喜福会》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视角,同时,也为华裔和其他移民或族裔群体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构建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喜福会》中描写了若干个懦弱、自私及令人生厌的男性形象,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义、英勇及高大男性形象大相径庭。本文主要从美国主流文化对华裔作家影响的角度来分析在《喜福会》中华裔男性被丑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喜福会》被公认为美籍华人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之一,它也是华裔文学成功的典范。《喜福会》描述了八个女人及她们在美国生活所遇到的波折。该作品向读者展示了这些华裔女性在生活中由于文化差异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及她们是如何为了生存而克服这些困难的。这些女性向人们展示了她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她们维护尊严并获得幸福的信心。本文从美籍华人主角之间的人物关系、身份困境及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冲突来进行阐述,旨在探索《喜福会》中的家园情结。家园情结对早期的美国华裔文学影响巨大,并细腻深刻地刻画了美籍华人对祖国的强烈的、根深蒂固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7.
王颖 《海外英语》2012,(2):205-206
谭恩美是以为令人瞩目的美籍华裔作家,她的小说《喜福会》甫一问世,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小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令人久久难以忘怀。小说中的女性可以分为三类:本土女性、移民女性、ABC女性。从沉默到觉醒再到自强自立,这些女性向世人展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她们积极进取,努力寻找自我、确认自我身份。在历经了一次次的阵痛之后,她们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蜕变。  相似文献   

18.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作品再次关注母女主题,说明了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处于种族"他者"和性别"他者"的地位,因而她们都感受着处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困惑和两个世界之外的迷茫.接受中美两种文化不仪使得她们双重的文化身份得以确立,而且有效地消解了东方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以中国人民传统的娱乐休闲活动——打麻将为基点,通过分析麻将对东方文化的传承作用﹑麻将桌建构的"第三空间"和麻将作为融合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阐述后殖民主义下身处美国主流社会边缘的中国移民的尴尬处境,展现小说主人公对东方文化的深深眷恋和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情,并探寻以谭恩美为代表的美国华裔作家在平衡东西方文化冲突上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其小说《喜福会》中选择母女关系作为故事的重要线索,表现母女之间存在的矛盾。文章分析这种矛盾产生的由来、其深层根源和解决的过程,以揭示华裔家庭面临的困扰,暗示出母女间的理解和沟通是解决这些困扰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