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医药、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枢疲劳”假设与运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中药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运用中医药推迟、消除运动性中枢疲劳3个方面的研究展望,就中医药、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有关问题试作综述。  相似文献   

2.
阐述"中枢疲劳"的假设,就运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复方健脑益智类中药、复方补肾类中药、益气活血类中药和某些单味中药和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等问题综述,并就运用中医药推迟、消除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认为,今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应注意以下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①从中医理论方面丰富"中枢疲劳"的假设;②探索中医药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途径;③进行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药物筛选;④建立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的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阐述“中枢疲劳”的假设,就运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复方健脑益智类中药、复方补肾类中药、益气活血类中药和某些单味中药和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等问题综述,并就运用中医药推迟、消除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认为,今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应注意以下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①从中医理论方面丰富“中枢疲劳”的假设:②探索中医药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途径;③进行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药物筛选;④建立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的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观察大鼠在热环境中进行力竭游泳运动后24h恢复期下丘脑细胞外液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变化特点与相互关系,为探索热环境下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和恢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常温安静组、常温力竭组、高温安静组、高温力竭组,采集运动后4h、5h、6h、8h及24h微透析样品,并采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论:热环境下大鼠力竭运动恢复期下丘脑细胞外液5-羟色胺(5-HT)含量与常温力竭运动相比升高更加显著,介导核心温度的升高;而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降低,导致机体对热的耐受性降低;高5-HT浓度、高核心温度和机体低热耐受性的共同作用,加快中枢疲劳的发生,降低机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大负荷运动训练与模拟失重对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究这两种应激源对机体HPG轴和HPA轴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ON)、游泳训练组(EXE)、后肢悬垂(模拟失重模型)组(HLS)、游泳训练补充睾酮组(ETR)和后肢悬垂补充睾酮组(HTR)5组;EXE和ETR大鼠进行6周递增负荷游泳运动训练,HLS和HTR大鼠在完成腹股沟管环缩手术后一周开始为期6周的尾部悬吊;ETR和HTR大鼠通过腹腔注射补充丙酸睾酮,剂量为2.5mg/kg体重/天,补充持续6周.EXE和ETR大鼠在完成最后一次游泳训练后即刻断头处死,CON、HLS和HTS大鼠在安静状态同时断头处死.大鼠断头后,迅速开颅取下丘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方法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结果:EXE和ETR大鼠运动后即刻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DA、NE和5-HT相对CON大鼠的相应水平均有下降的变化趋势,但是(DA+NE)/5-HT有增加的变化趋势;HLS和HTR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DA、NE和5-HT相对CON大鼠的相应水平均增加,(DA+NE)/5-HT显著增加.结论: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和(DA+NE)/5-HT比值的变化可能是两种应激源导致机体HPG轴和HPA轴变化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建立持续游泳的动物模型,探讨一次性耐力运动对大鼠间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及代谢能力的影响。结果为①3h游泳后即刻,间脑5-HT增加23.15%,至少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体温调节、情绪变化等因素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②一次性耐力运动期间,间脑5-HT合成过程占优势,分解过程变化不明显,而恢复期分解代谢过程占优势;③一次性耐力运动可显著降低间脑DA水平,5-HT与DA比率亦显著性升高(P<0.05),20h恢复期间脑DA浓度增高,5-HT与DA比值降低(-27.5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4周跑台运动对慢性应激致去卵巢大鼠抑郁、焦虑行为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去卵巢应激组及去卵巢应激运动组,除了假手术组大鼠,其余3组大鼠采用卵巢摘除建立大鼠围绝经期模型,再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MS)建立抑郁模型,同时,应激运动组大鼠进行4周跑台运动。运动及应激结束后通过旷场实验、高架迷宫实验、明暗箱探索实验及水迷宫实验等方法测试大鼠行为学指标变化,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检测前额叶皮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及5-羟色胺(5-hydroxy trptamine,5-HT)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半定量方法对前额叶皮质BDNF神经元的数量、面积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卵巢摘除及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增强了大鼠的抑郁行为及焦虑行为,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行为学表现为旷场试验中大鼠穿越格数及直立次数均显著减少,高架迷宫实验中OE%、OT%及(开放臂+闭合臂)均显著下降,明暗箱实验中大鼠明箱时间缩短,水迷宫实验中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增加,前额叶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DA、NE、5-HT含量均显著下降,BDNF表达减弱。而长期跑台运动可以显著改善去卵巢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及增强学习记忆能力,血清Cort水平下降,前额叶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DA、NE、5-HT含量增加,BDNF表达增强。结论跑台运动可改善去卵巢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及焦虑行为,增强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机理可能与长期跑台运动降低去卵巢抑郁大鼠Cort水平、拮抗HPA轴功能亢进、上调前额叶皮质BDNF的表达、有效调整中枢神经递质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8.
BDNF介导运动对脑高级功能——学习记忆能力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BDNF在运动促进学习记忆能力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研究认为,体育运动有助于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其机制之一可能是运动加强海马等与学习记忆相关脑区BDNF mRNA表达,使BDNF含量增加。BDNF在学习记忆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BDNF主要作用于TrkB受体,可能经MAPK和IP3-K信号途径,易化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增强突触传递效能,从而对学习记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汪喆 《体育科研》2010,31(3):85-88
儿茶酚胺是一种含有儿茶酚和胺基的神经类物质,是人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在机体心血管活动和神经内分泌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运动作为一种应激,可以增加儿茶酚胺的分泌,而儿茶酚胺的分泌又可以反应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体现运动应激对运动员心理的刺激强度。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儿茶酚胺类物质的结构和生理生化功能进行了介绍,介绍了运动与儿茶酚胺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运动对儿茶酚胺分泌的影响机制,提出儿茶酚胺类物质可以作为反应运动员运动焦虑的特征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主导竞技能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并研究了主导竞技能力.主导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参赛中起支配、决定性作用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所承载的竞技能力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是运动训练中发展竞技能力和监控训练质效的关键与核心.主导竞技能力不等同于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它是从竞技能力作为整体性质与功能的视角,运用主次矛盾分析原理,辨析出的构成竞技能力关键与核心的运动能力;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是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在竞技能力中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及运动智能的某一部分的作用程度而提出的主导因素,并以此作为项目分类依据之一,并构建了相关项群的训练理论.竞技能力的部分因素、相互关系及其主导竞技能力可以通过手势模型进行简单形象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李男  檀志宗 《体育科研》2021,42(4):34-41
近年来,冷水浸泡(CWI)和全身冷冻疗法(WBC)在运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它们被认为起到促进运动能力恢复、减少运动损伤发生、抑制运动中核心温度过快增加等作用。然而,这2种方式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尚存争议。根据冷冻疗法的干预时机可以分为:运动前(预冷)、运动中或间歇、运动后。查阅近年来关于CWI和WBC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相关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在不同时机下2种身体冷却方法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认知功能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特征表现,受诸多因素影响。肠道微生物在维持机体健康和多种疾病的发展中发挥作用,肠道微生物失衡与躯体运动能力和脑认知功能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密切。研究发现,运动干预可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的调节,建立肠-脑之间的联系,调控认知功能,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但不同方式的运动干预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的调节之间存在差异性。通过分析肠道微生物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运动介导肠道微生物相关的改变与脑认知功能的关系,探讨肠道微生物在肠-脑神经联络以及运动调控肠道微生物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比较法,以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在日常课外活动中,体育锻炼的参与性较强,锻炼的频率较高、时间较充分,且小学生略好于初中生;日常体育锻炼的项目比较丰富、多样,参与意识以健康和快乐为主,趋向于多元化;且在体育锻炼的身心体验上表现出明显的集体快乐需求,但锻炼的意志力非常薄弱、易受外界干扰而间断;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较高,能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比率较高;对身心锻炼体验能够做出较正确自我判断。  相似文献   

14.
董贵俊  闫前  吴燕  田雪文  李可峰 《体育科学》2020,(1):89-96,F0003
老龄化加剧导致骨关节炎发病率日趋升高,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且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研究骨关节炎新的发病机制对丰富其治疗手段具有重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为骨性关节炎研究的新兴方向。运动诱发MSCs促进关节软骨再生成为运动干预骨关节炎可能的关键机制之一。回顾MSCs相关研究,对MSCs的来源、分泌及旁分泌途径、免疫调节、成骨能力及运动干预机制进行了综述,提出MSCs外泌体注射可能成为OA治疗的一种新途径,科学运动促进MSCs分泌从而缓解关节软骨病变可能成为运动干预骨关节炎的潜在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人们将居家运动作为提高免疫力与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运动与免疫的关系再度受到关注。一般认为,在充分恢复的前提下进行规律的中高强度运动可提高免疫功能,而急性运动(acute exercise)可能抑制免疫功能并增加感染风险。急性运动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功能降低、免疫球蛋白A水平分泌减少被认为是运动抑制免疫的理论基础。但目前这种独立于非运动因素影响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的认识受到了现有研究的挑战。急性运动可通过应激反应将淋巴细胞亚群迅速动员至循环中,运动结束后,淋巴细胞亚群又会迅速迁移至外周组织。淋巴细胞的重新分布(lymphocyte redeployment)可能是一种进化保守的免疫机制,这一过程强化了外周组织的免疫监视与调节功能,有助于提升机体抵抗感染能力。因此,从这一视角就急性运动对机会性感染风险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儿童动作能力发展史是儿童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性及人格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还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规律锻炼行为养成有重要价值。文章在对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研究的主要术语和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将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研究范畴之中,系统回顾了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领域,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归纳儿童发展的典型方式和影响机制,聚焦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动作能力的发展及其研究进展和趋势进行系统性回顾,以期能够为学者和研究人员开展儿童动作能力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长期适宜的运动对学习记忆提高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机制是多方面的。多巴胺(DA)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递质,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DA与学习记忆的关系、运动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以及运动与DA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深入了解运动与学习记忆及DA三者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