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胡海青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中撰文,聚焦于美国、德国、加拿大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政策与实践,从政策目标与行动框架、政策工具和实施机制三个维度对这三个国家的案例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并提出对我国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启示。国际上产学合作培养人才政策与实践的成功案例对我国产学合作培养人才具有重要启示,作者在研究中选取、分析了以下三个成功案例:第一个是美国STW机会法案与STW体系。STW法案的目  相似文献   

2.
产学合作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途径。构建产学合作培养人才动力机制,推动政府、企业、学校和行业各方参与产学合作培养人才,是把产学合作培养人才落到实处的关键。我们从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各方动机入手,剖析当前各方参与产学合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推动政府、企业、学校和行业各方参与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动力机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增强企业的参与动力。研究表明,激励我国企业参与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的因素包括利益算计和价值恰当考量;阻碍因素是利益算计和信息不对称;近六成企业的参与属于战略性慈善行为。在实践中,由于现行政策与企业属性的交互作用,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盛行。为此,我国应制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专门政策,创新政策工具,优化实施机制,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产学合作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一项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等方面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产学合作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建立如何提高产学各方积极性、保证产学合作教育有效性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实践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现有研究由于没有抓住企业利益考量的具体机制而解释力有限.产学合作培养人才问题的实质是人才资源的供给问题,而人才资源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因此,产学合作培养人才内在地存在企业集体行动困境问题,而这才是企业动力不足的真正逻辑,破解产学合作培养人才中企...  相似文献   

6.
从国家政策的视角考察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大学与产业合作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地大学在合作中的角色也主要呈现三个基本特征:“模仿立国”政策下的产学合作.大学以移植知识为手段;“创新立国”政策下的产学合作.大学以创造知识为目的;“能力立国”政策下的产学合作.大学以创造能力为中心。日本产学合作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在合作机制、创新机制、大学职能变迁等方面所呈现的规律性因素对我国产学合作改革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目前我国产教融合开展情况,推动产教融合改革走深走实,对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20年度“校企合作双百计划”的103个典型案例,从项目目标、实施状况、项目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全景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产教融合改革的特点是:人才培养是产教融合主要目标,高校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远高于企业,产教融合的合作类型多元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是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质量评价是产教融合持续改进的根本保障。针对部分产教融合项目偏离育人的根本目标、合作广度和深度不够以及缺乏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问题,提出以目标为指引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以协同创新为基础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以多元多维为导向建立产教融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政产学合作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政产学各方力量优势,有助于实现产教融合,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文章基于三角协调模型分析框架分析政产学合作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环节——课程设置、创新实践和考核评估,探讨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在三个关键环节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应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型政产学合作培养模式。该模式有助于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之间建立平等互利、开放共赢的合作关系,形成更为稳固的关系结构。文章从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个方面提出深化政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韩国资源匮乏、国土面积狭小,但却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了令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并发展成了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原因之一,在于韩国高度重视大学与科研合作,韩国政府通过战略指导和一系列政策规划,较好实现了产教融合目标,高等教育融入产业实践形成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本文从韩国产教融合的合作形式、参与形式、合作目的三个维度介绍了韩国产教融合状况,从政府、企业、大学三个方面对韩国产教融合的成功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借鉴其经验提供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引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产学合作过程的整体分析框架,通过多案例研究方法,揭示了台湾地区技职院校产学合作过程中共生动力、共生路径和共生演化机制。研究发现:产学合作的动力来源于环境压力与院校知识基础的共同作用,产学合作共生路径需要经历“语义边界跨越”和“务实边界跨越”阶段,育成机制通过弥补创新过程中的“资源缺口”来“促发”产学合作,淘汰机制通过政、产、学三方互动将不适应环境的制度予以淘汰。研究结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与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匮乏的矛盾,迫使高等工程教育进行改革。本文提出“产学”合作教育作为一种培养模式,应贯穿在整个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我院三年来的“产学”合作教育实践,归纳出企业参与“产学”合作教育的利益驱动机制;企业与学校之间利益的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以人才质量为基础,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赢机制;“产学”合作教育的规范化管理保障机制;构建以“企业标准与教育标准有机融合”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改革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是我国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主要挑战,但现有研究大多未能基于企业的利益与理论视角而解释力有限.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分析了企业参与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机理.通过分析发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机理关系如下:第一,人力资本专用性程度与企业人力资本专用化投资正相关,即企业人力资本专用性越强,其参与专用技能投资的动力也越强;第二,企业人力资本专用化投资与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关系——只有在面对专用性程度比较高,需求比较稳定的技能时,并有投资保障的条件下企业才可能与高校有实质性的合作;第三,保障措施与产学合作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建立稳定的产学合作关系关键是将企业对学校单边投入转化为校企双向依赖的情形,如果是单边合作的话双方则必须建立有某种“可信承诺”.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产学合作长效机制论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学合作由合作目标、合作主体、合作客体、合作职能与方法、合作环境五大基本要素所构成。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体现了合作要素的有机组合和共同作用,使要素及要素结构处于优化状态;它包括产学合作的战略导向机制、利益驱动机制、组织保障机制、项目牵引机制、政府协调推动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产学合作长效机制的建构,需要产学合作正式教育制度、非正式教育制度及其实施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产教融合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多重外部性与“搭便车”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产教融合的稳定性。基于此背景,文章将前景理论引入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行为对产教融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政策的有效性是影响产教融合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企业对待不确定收益与损失的敏感程度要强于高校;高校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强于企业。最后,为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入开展,助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标的实现,从政策制定与管理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产学合作机制下财经类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受财经类高校自身属性的影响,以科研促进产学合作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团队特色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财经类高校实践性教学特色体现在产——学资源双向互配、实验与竞技比赛、社会实践调研及实习知识反馈与创新上。实践资源库为产学合作提供专家、案例和课程资源。财经类高校可从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导师制、毕业设计实践性、实践教学交流以及智能课堂等多方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具有深刻的内外动因,关键在于实现“理实双元”向“职业行动”导向制度逻辑转变,构建具有类型特征的教育教学制度,并重构“三教”秩序。然而,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还面临着路径依赖惯性较强、文化认知思维定势、政策工具不够充分等行动困境。教育变革的关键在于教育制度重构,而制度与组织环境又是协同进化的。对此,应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规律,以价值共同体为导向重构“三教”改革组织场域;基于规则、规范和文化认知性制度要素的合法性机制,加快“三教”改革制度变迁;基于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及机制,丰富“三教”改革政策工具,优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产学合作有利于大学提升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企业降低改革创新成本与提升竞争力,实现校企互利共赢。文章从组织体系、实践活动、政策保障三个方面分析了东京大学产学合作模式的成熟经验,并总结了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加强领导,夯实合作基础;增进校企交流,助推联合研究、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合作成效;推进校内创业活动,并提供全力支持;推行配套政策体系,保障合作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8.
"政产学"协同培养人才的机制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基于全面渗透的资源共享机制、基于互利互惠的激励动力机制、基于政策导向的政府调控机制、基于培养目标的人才考评机制、基于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机制。目前,国内"政产学"协同培养人才的模式主要有八种模式:"3+1+1"校企合作教育、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教育、内生反哺型的校办企业合作教育、双主体型的校企合作教育、股份制型的校企合作教育、企业办教育型的合作教育、大学—政府职能机构的合作教育、政府协调型的合作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产学合作"的双方不仅是一种市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政府在"产学合作"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按"官-产-学"三重关系,政府在高职"产学合作"中的职能主要体现为:政策设计,宏观调控;组建中介机构,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搭台",校企"唱戏";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为"产学合作"提供监督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合作教育享誉全球。面对我国企业参与产学合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加拿大企业积极参与合作教育项目的利益驱动机制值得我们借鉴。分析认为,高校角色调整至关重要,包括高校课程体系设置需以与市场高的相关度为导向、学生实践时间应吻合于企业对短期员工需求的时间、必须遴选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参加合作教育项目、给企业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政府提供政策和税收优惠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认证体系以保证合作教育的质量和促进相关中介机构的建立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