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的精神存在两种不同形式,即理性与非理性.理性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非理性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方法,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混沌无序的精神现象,它主要包括预测、想象、灵感和直觉,以及欲望、情感、意志、信仰等.理性和非理性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在实践中两者不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它们两者之间的争论焦点在于:理性与非理性(情感、欲望、意志等)对人来说谁更重要。它们发生冲突的症结在于各执一端,没有强调理性和非理性作为人的精神固有属性和谐共存的一面,而是把理性与非理性作为生命内在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个人的精神生活随之发生变化,同时促使与人相关的本能、欲望、情感、意志、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全面激发和活跃起来,非理性因素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人的人格特性以及相应的价值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它发挥着提升人们精神生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从人性这一人学的视野中去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除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方法之外,还应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的精神存在两种不同形式,即理性与非理性。理性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非理性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方法,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混沌无序的精神现象,它主要包括预测、想象、灵感和直觉,以及欲望、情感、意志、信仰等。理性和非理性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在实践中两者不缺一不可。对于学校管理而言,科学的管理理论可以指导管理实践,对学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校长的个人经验则明显地显示出优势,这些经验中包含了预测、直觉、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成分,可以起到理性因…  相似文献   

5.
封孝伦先生在《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一书中强调“美是人的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 ,并把审美中的非理性因素摆到应有的位置上 ,这是对强调理性的“实践美学”的超越。实践证明 ,审美中不仅有理性因素 ,而且有非理性因素 ,甚至有时非理性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因此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没有过时 ,而被当代精神生理学证明是科学的。强调审美中的非理性因素 ,对于抗击理性主义的重压 ,恢复人性的完整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非理性因素作为人的创新能力的一翼,具有自我扩张、自我创新的冲力。在创新中,非理性因素既有积极作用如精神动力机制的导向、驱动、调控和弥补作用以及非理性创新能力的弥补作用,又有消极功能如精神动力机制的抑制作用等。要想规避非理性因素的消极作用,就必须理顺理性与非理性在创新中的关系,实现理性与非理性对创新的"双轮"驱动。  相似文献   

7.
理想和信念是与人的认识活动密切相关的精神现象。人们通常认为它们只同理性认识相联系,实际上它们是既同理性认识相联系,又同非理性认识相联系。经过理性思考而形成的理想、信念是理性的;未经过理性思考而盲目接受的理想、信念就是非理性的。  相似文献   

8.
好多年前读过法国人巴什拉写的《火的精神分析》。在理性上,人们总是习惯于把火理想化,视火为光明的象征,而在非理性视阈里,火其实是性的象征,是欲望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理性与非理性是精神活动中的两翼。理性以客体对象为思想内容,非理性以主体需要为思想内容。理性受外在制约,非理性却要内在地超越外在制约。理性并不弃绝非理性,非理性也不否拒理性,非理性启动理性,理性牵制非理性。否定人欲,不是唯物史观,否定天理,将使人陷于盲动。  相似文献   

10.
关于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观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科学主义的教育管理观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关注组织结构而忽视组织中的人,对人只强调人的理性因素而忽视人的非理性因素,在人的理性因素中注重人的认知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人文主义的教育管理观以“主观主义”的哲学为基础,关注组织中人的因素,注重人的价值理性而忽视人的认知理性。这两种教育管理观还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育管理观。科学意义上的教育管理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主体教育管理观。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组织与组织中的人、人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以及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等能在人的主体的实践活动中达到相对统一。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各个领域的批判与解构。去中心化、反人类中心主义、多元化、不确定性、非理性等后现代主义思潮观念对科学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反思与批判精神、非理性因素、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教学模式多元论等问题的重视,并将这些观念运用到科学课程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学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这首先体现在对人的认识,对个人自我价值的认识上;其次体现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具备了世界视野,认识到了盲目自大、帝王君亲等落后观念;第三体现在众多有识之士基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而选择了文学事业,这些选择本身就蕴涵着理性的力量。但五四新文学同时也相应地体现了某些非理性的因素,五四对个人价值的发现与推崇,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新的个人崇拜与偶像塑造埋下了伏笔。五四虽然带来了先进的世界视野,却也带来了对外来事物的过分崇拜甚至迷信,接受过多而消化过少;那么多人不约而同地选择文学实际上过分抬高了文学的地位,夸大了文学的作用,将文学与社会人生过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五四新文学的深远影响同时体现出了理性与非理性两种因素,深入思考这两种因素的共存与纠缠对总结五四新文学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群体心理学视角下的民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是一种批判性的社会理论,与历史上诸多的社会政治事件有着复杂的联系。它具有强烈的反现代化倾向,以大众为诉求对象,追求一种以理想的传统生活为蓝本的远景心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民粹主义常常依赖道德感召和精神动员,而在其道德宣传背后,隐藏着一个以群体心理为特征的精神世界。从心理上看,民粹主义是典型的群体心理反映的结果,反映了转型社会中从个体到大众的心理变迁;它的批判精神与非理性倾向实际上是破坏性、精神统一性和冲动易变性等群体心理倾向的集中表达。  相似文献   

14.
修昔底德的人性说及其历史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人性一词有较为广泛的涵义,包括天生的、自然而来的个体的人、群体的人以及人类所共有的品性、能力、生理特征等等。修氏特别关注的是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人类所共有的本性,即人追求权力、财富和荣誉的欲望、好斗性以及人的情绪等等。欲望、好斗性和情绪等人类非理性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然而它们又通过具体变化着的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结合或冲突,从而形成为人类的活动。修氏以人性说为基础建构自已的历史观。他揭示了客观历史自身存在的理性:历史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联系不断加强的方式表现其发展的理路。人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因。历史的本质就是人性。历史理性与自然理性无关,与道德理性背离。修氏的历史观反映了希罗多德之后古希腊史学观念的重大变化。对古希腊史学观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爱伦·坡的作品由于充满神秘、怪诞、恐怖的题材而往往被认为是脱离时代、晦暗消极的。笔者认为,坡作品题材的选择源自其对于启蒙理性的质疑与批判。坡在他的心理分析小说和海上探险小说中分别对理性至上论及科学至上论这两个启蒙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质疑和批判,指出非理性因素是人身上更为强大的力量,对科学的过分迷信将对自然及人自身产生消极的影响。坡的怀疑、批判精神是一种更高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6.
行政执行是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在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展开实务。在长期的行政实践中,过分追求理性,忽视了非理性因素在行政执行中的作用。当前必须正视非理性因素在行政执行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引导、创造、协调和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形成具有两大文化渊源:神话与宗教,知识分子被视为知识与理性的化身并赋以神性的尊严。十九世纪美国小说家霍桑对这一传统认识加以颠覆与超越,塑造了来源于新英格兰工业化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系列:痴妄的科学家、疯狂的复仇人与软弱的救赎者,并藉此对西方文化精神进行了一次现代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阿诺德力图融合希腊的理性精神与希伯来的宗教精神 ,促进人性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针对英国当下的社会困境 ,又强调了运用希腊精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阿诺德提出“诗歌是人生的批评”的观念 ,这种与希腊精神相联系的“道德批评” ,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批评  相似文献   

19.
公正是一个含义丰富且用法不一的概念。从政治伦理的角度区分 ,公正有三层涵义。从政府权能讲 ,公正就是正义 ,正义作为一种法理精神体现了制度安排的合理性 ;从社会伦理而言 ,公正就是公平 ,公平主要体现为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原则 ;从个体德性讲 ,公正就是正直。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 ,共同构成官德建设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