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蒋腾  张文贤 《西藏科技》2013,(11):10-13,4
土壤水是四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的纽带。土壤水的运动与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密切相关。研究土壤水分运动将有助于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更能促进水与水土环境之间的平衡。文章概述了土壤水分及其运动基本方程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土壤水分及其运动基本方程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土壤水分随机模型支持下的土壤水平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兴瑶  夏军  张橹 《资源科学》2008,30(3):460-467
土壤水是联系陆地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的纽带,且土壤水分动态表现出明显的随机属性。所以土壤水分随机模拟逐渐成为当前生态水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土壤水分随机模拟研究是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SPAC)水分传输机理的关键。本文系统分析了土壤水分随机模型的内涵。对当前典型的土壤水分随机动态模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包括:Milly模型(step model)、Porporato模型(Linear Model)、Shutfleworth and Ellis模型(Ramp Model)、Rodriguez模型、Laio模型,并对这些模型在土壤水平衡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推导和分析。展望了土壤水分随机动态模拟与土壤水平衡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加强生态水文学实验研究,特别是加强高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土壤水分监测;加强理论模型的应用研究,广泛开展土壤水分随机模拟在我国非湿润区的应用;加强土壤水分随机模型在土壤水平衡分析及流域水平衡分析的应用,建立更加完善的基于土壤湿度概率密度函数的流域水平衡模型;加强全球变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水分动态影响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土壤水动力学为理论基础,以中壤土为例,进行室内非饱和土壤水分扩散度的测定,通过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土壤水分扩散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符合指数变化关系,当土壤含水量高于0.253cm-3cm时,随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急剧增加;当土壤含水量低于0.253cm-3cm时,主要以水汽运动形式为主,其随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加缓慢。  相似文献   

4.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和热传输机理及区域蒸散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建立了估算土壤 植被 大气系统水、热传输的模型 ,并且在华北平原中国科学院两个农业生态试验站设计了 3个试验 ,验证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 .第一个模型是基于瞬时通量观测基础上建立的植被冠层光合 导度 蒸散耦合模型 ,它模拟的结果与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结果比较一致 ;第二个模型为一维 3层的土壤水量平衡模型 ,此模型成功用于模拟 1 998— 2 0 0 3年度太行山山前平原不同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深层入渗和蒸散过程 ;第三个模型为区域能量通量和日蒸散模型 ,它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同步观测而建立 ,本模型可以监测区域地表的干旱状况 ,用于估算区域能量通量和日蒸散 .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4):295-299
伍荣生 大气科学家。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 1934年出生于浙江瑞安。 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在大气动力理论方面做出了系统而有创新性研究成果 ,特别对边界层动力学与锋生理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大气波动动力学中 ,弄清了大地形对波动移动与不稳定的作用 ,从理论上解释了气象观测中的某些实际现象。在非线性波动共振的研究中 ,最早提出共振周期与大气中的中期天气过程有相应关系。在边界层动力学研究中 ,建立了四力平衡条件下的边界层动力学模型 ,提出了Ekman动量近似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形、摩擦与锋生等的…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植被保持土壤效应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任志远  刘焱序 《资源科学》2013,35(3):610-617
植被的土壤保持功能评估是生态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有研究中缺乏较大尺度、较高精度的土壤保持估算.基于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与年尺度风蚀预报方程,估算西北地区土壤现实侵蚀量与潜在侵蚀量,得出植被土壤保持物质量与价值量,并进行土壤保持效益分区.结果表明:植被土壤水蚀保持量高值集中在秦巴山区一带,其值超过5000t/(hm2·a);青海东南部三江源地区植被土壤水蚀保持量在(500~2000)t/(hm2·a);而1万t/(hm2.a)以上的植被土壤风蚀保持量样本很少,集中在天山、西祁连山、三江源三大区域;沙漠内部几乎不发生植被土壤保持作用.单位面积价值量大于2亿元/km2的像元几乎全部位于陕南和陇东南的秦巴山区中.黄土高原土壤保持价值量也多在1000万元/kim2以上.最后统计土壤保持价值总量,进行县域单元的土壤保持生态效益分级,并阐述了4种县域生态建设定位.  相似文献   

7.
根据土壤含水量和粒度测定,对青海湖北侧沙柳河镇附近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北侧土壤含水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0.6m深度以下土壤含水量严重不足;该区土壤水库蓄水性非常特殊,上部蓄水量多,下部蓄水量少。该区土壤厚度小,土壤水库容量小,蓄水能力小,干旱年易于发生草原退化。沙柳河镇土壤水集中分布在土壤的上部,初步认为这是该区土层冻结期较长和低温导致蒸发作用较弱决定的,这对该区根系较浅的草原植被的生长发育是非常有利的。在近年降水增多条件下,该区土壤水分能够满足草原植被的生长。该区不适于发展乔灌木植被,适合发展根系短、耗水较少的草原植被。  相似文献   

8.
土壤圈物质循环实验室(LMCP)建立于1987年8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第二批开放实验室之一。研究方向主要是土壤-植物系统中物质运动的过程和机理及其宏观效应,为农林牧业的发展和改善环境生态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室下设6个分支实验室:土壤碳、氮循环实验室;土壤金属元素迁移转化实验室;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循环实验室;土壤胶体界面物质传递实验室;根圈物质迁移转化实验室;土壤演化与退化实验室。1987年11月,正式宣布对国内外开放,并于1990年11月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对本实验室三年工作的评审,在学术评议和管理评议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好评。现就三年来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走过的路程作一简短的回顾,并就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选择谈一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9.
水量平衡始终是我国北方沙区植被建设所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决定着植被-土壤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蒸发渗漏仪(以下简称"蒸渗仪")是研究水量平衡的最可靠手段,但其目前存在研究站点单一、系统不匹配、精度不一致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沙区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于2019年建成了目前规模最大的中国北方沙区水量平衡自动模拟监测系统——沙坡头蒸渗仪群。该平台以36台大型称重式蒸渗仪为主体,集成了降水和地下水模拟、根系动态测量和土壤溶液提取等系统,配置了不同生物气候带沙区的土壤和典型固沙灌木,开发了数据管理信息系统。该平台可模拟降水和地下水,连续精确监测土壤水动态、蒸散发、植物生长等过程,实现不同生物气候带沙区水量平衡的自动监测-模拟-量化-集成研究,是科学认知、客观解析沙区植被-土壤系统生态水文互馈机制,探索植物固沙模式及沙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理论的重要研究平台。该平台显著提升了我国野外站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皇甫川流域小流域地块土壤侵蚀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壤侵蚀模型预报研究方面 ,国外早于国内 ,并以美国的研究为代表。 5 0年代中期 ,美国水土保持科学工作者利用全国 49个地区 1 0 0 0 0多个小区年的水土流失基本资料建立了著名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LSE)。到 70年代 ,方程进一步完善。我们于 1 980年开始至今 ,在“六五”、“七五”、“八五”以及“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 ,测验获得了 40个坡地土壤水蚀小区 2 0 0多个小区年资料 ,以美国“ULSE”为原型 ,初步建立了皇甫川流域典型小流域地块土壤水蚀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1.
旱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有机质、全氮、C/N比差异较大的10种土壤进行盆栽和培养试验,用对数方程、指数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对土壤氮素矿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幂函数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土壤N素矿化过程;建立了土壤氮素矿化的一级动力学模式,求出了不同模型中的参数;最后探讨了影响土壤氮素矿化动力学模型系数的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人物简介:“韩勇,1982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4年出任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主要从事N素在土壤中迁移过程的研究,物质循环计算机模型建立,原位监测系统及遥测遥控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与一种新的研究模式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耕地和粮食的质量安全及稳定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体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志是耕地资源质量问题,其中对盐碱化土壤等中、低产改造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为此我国在农田盐碱地改良利用治理和研究诸多方面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根源于我国盐碱地改良整治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水利改良技术、后起的土壤生物化学改良技术、现代节水灌溉农田水盐调控技术研究内容和效果等进行了综述分析。随着我国多形式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以适应新的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管理利用的新技术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呈现,如"土壤水盐定向迁移"和农田土壤"盐分上移地表排"即为近年来我国水利科技人员,创新提出并研究的土壤水盐改良利用新技术理论和解决模式,本文对这一新的技术理论和灌排模式研究内容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王玉娟  杨胜天  吕涛  刘瑞禄 《资源科学》2008,30(9):1421-1430
在光能利用率原理基础上,对CASA模型中的水分胁迫因子进行改进,将土壤水分含量作为一个直接变量引入模型,建立起针对于黔中部喀斯特地区的植被NPP估算模型;并与土壤水分层均衡模型进行有效耦合,得到模型所需的土壤水分含量,在此基础上,依托遥感和GIS手段,将模型扩展到区域尺度上,模拟出黔中部喀斯特地区2005年10月~2006年5月月尺度上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动态变化特征,并以实测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①该模型在数据获取上比较容易,仅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就可以对陆地植被MPP进行估算,使其实际的可操作性得到加强;将土壤水分含量作为一个直接变量引入模型,从而可以从模型本身,对土壤水分与植被NPP的直接响应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得到生态脆弱区植被生长的土壤水分敏感点,为区域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依据; ②不同植被类型下植被NPP变化特征有着重要的差异.林地的植被NPP最高,平均值为19.89gC/m2,其次为灌丛,为19.01gC/m2,草地和农用地分别为16.71 gC/m2和16.54 gC/m2;林地、草地、灌丛和农用地等不同植被类型季节变化表现出同样的特征:春季>秋季>冬季,其中林地植被NPP平均值冬季14.62 gC/m2,春季增加到26.26gC/m2,秋季又有所减少,为18.79 gc/m2,其它植被类型也表现出同样的季相变化特征,与当地气温和地表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一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人物简介:"韩勇,1982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4年出任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主要从事N素在土壤中迁移过程的研究,物质循环计算机模型建立,原位监测系统及遥测遥控系统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国  相似文献   

16.
BROOK90模型主要是模拟蒸发、土壤水和径流的集总式水文模型。本文介绍了该模型的基本结构、特点以及应用特点,可用于研究小区域的水分变化和运动、土地管理和预测气候变化的水分收支模型和演示土壤水分蒸发的教学工具,而且在这些方面比那些相关的模型更合适。  相似文献   

17.
隶属单位。中国科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是根据中国科学院“改造、重组、联合、转制”的方针,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所(成立于1958年)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所(成立于1979年)于1996年3月12日合并而成。在基础研究方面,以“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电离层物理青年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青年实验室”为主体,研究磁共振方法及其应用、原子分子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电离层与电波传播基础理论以及低电离层、中层大气观测;数学物理方程、数理统计、…  相似文献   

18.
沈志云,机车车辆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机车车辆动力学尤其是轮轨动力学、运动稳定性、曲线通过理论和随机响应等研究方面成绩卓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六自由度工业机械臂的动力学特性,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机械臂的动力学理论和仿真模型。分别建立各个构件的转动动能、平动动能和势能方程,进而得到各个构件的拉格朗日因子,通过虚拟样机模型测量对应构件的拉格朗日因子三个组成部分,与相应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拉格朗日因子的正确性。基于正确的拉格朗日因子和广义多刚体动力学方程,建立最终的机械臂动力学模型,并通过ADAMS动力学仿真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了解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干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从土壤容重、土壤水热特性和土壤化学性质方面进行了探讨。火干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火干扰的强度、火后时间,而且也受到过火迹地本身植被、土壤、水文、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