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关于跨栏跑的研究大多是从速度和技术动作的协调性、连续性、节奏性及直线性等方面来分析,但速度依然是跨栏跑的核心。现代跨栏跑技术发展的特点就是要求运动员在更高的跑速中更加经济实效地完成技术动作,因为只有在更高的跑速中发挥技术动作才更有意义。"向前性"是现代短跑技术发展的特点。在跨栏跑过程中虽然运动员要跨越一定的障碍,但最终的目的也是通过完成各种技术动作保持身体协调、连贯、富有节奏地快速向前运动。所以在跨栏跑中也应强调技术动作的"向前性",同时"向前性"也体现在跨栏跑技术的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2.
跨栏跑是一项具有较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从事系统的跨栏跑训练,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速度、弹跳、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等心理品质。所以,尽管跨栏跑的难度较高,但仍然是青少年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也是中学体育课与课余训练的重要内容。青少年跨栏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是:素质训练必须与专项技术的环节动作技术和整体动作技术相结合,为提高过栏速度和栏间跑速度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10年以前的重大国际跨栏比赛中,那些获胜者的速度素质是极为突出的。当时的短距离跑—跨栏运动员和速度慢的运动员都可以达到13″20—13″40的成绩。现在在跑道上的是短距离跑—跨栏运动员占优势。他们的风格特点是充分发挥速度潜力,而其技术的所有单个动作不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校体育》2014,(Z2):54-55
<正>一、跨栏跑技术特点(一)速度成为跨栏跑技术的灵魂随着"跨栏"向"跑栏"技术发展过渡,人们对跑的要求越来越高,跑与跨的动作区别也在逐步地缩小,运动员跨栏跑的平均速度与运动员平跑的平均速度逐渐接近,跨栏跑的成绩更接近于平跑成绩。因此跨栏跑技术的发展对跨栏跑运动员的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速度将成为优秀跨栏运动员的灵魂。(二)"远起跨,近下栏"的技术逐步形成起跨是指从起跨腿踏上起跨点至蹬离  相似文献   

5.
“耐力是在不散失技术的情况下多次重复一个动作或一系列动作的能力。”短跑和跨栏需要什么样的耐力呢?对于所有的短跑运动员,既使是优秀运动员也难以长时间维持最高速度。在接近比赛终点时他们都经历了一个速度下降的过程。跨栏因有栏架阻碍减速就更大。所以短跑和跨栏都需要特殊类型的耐力。要弄清短跑和跨栏运动员所需的耐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查阅献、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国内外部分运动员的技术数据,从跨栏运动员速度利用率及绝对速度的角度,分析国内外运动员的跨栏技术水平、跨栏速度以及跨栏运动成绩,发现不同运动技术等级的跨栏运动员的速度利用率不是等同的,跨栏技术与速度存在着各种差距。要利用跨栏跑的速度利用率,处理好跨栏跑中的速度与技术的关系,既要提高跨栏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又要发展跨栏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以此促进跨栏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发展我国跨栏运动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1.“跑栏”理念的建立:在目前的短跨技术中,比较流行的是“跑拦论”,即运动员采用高重心和高支撑下栏技术,步频快,栏间三步步长,跨栏跑和平跑技术更趋一致,给人的印象是“跨栏跑”即是“短跑”。2.跨栏跑节奏理论的提出:在跨栏过程中,运动员必须跨越固定数量、固定距离、固定栏高的栏架,因此决定了跨栏跑只能是一种按一定的节奏完成动作的周期性项目,提高每个栏周期的动作节奏是提高跨栏成绩的重要途径。3.速度核心论的提出: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认为,现代跨栏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速度为核心,全面提高周期动作速度和跑动速度。速度与跨栏…  相似文献   

8.
跨栏跑的平跑技术对跨栏速度有很大的影响,一定动作幅度的平跑技术,为跨栏步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更有利于栏间跑速度的发挥。跨栏运动员必须重视大强度的速度训练,必须重视速度训练与跨栏技术的有效结合。运用快速力量的有效手段,有利于跨栏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黄金分割律”与跨栏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栏跑中,流畅而鲜明的节奏是良好技术的标志,也是运动员提高跨栏跑成绩的关键。跨栏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强弱,时间的长短,构成跨栏跑特殊的技术特性速度──节奏的完美结合,这一特性是评价跨栏跑运动员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一直是跨栏跑教学和训练的主要内容,并成...  相似文献   

10.
黄坚毅 《中华武术》2001,(12):13-15
100米跨栏跑作为短距离跑的直道栏项目,是技术性要求较强的田径项目之一。跨栏跑的动作较复杂,对运动员的身体协调配合、速度、力量、柔韧、耐力等素质要求极高。现代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身材逐步向高大型发展,技术上更趋向于“跑”,即我们称之为“跑栏”的跨栏技术。只有掌握了“跑栏”的技术,才能达到较高的跨栏成绩水平。  相似文献   

11.
安钢 《健与美》2024,(3):132-134
在田径运动中,跨栏跑是一个基础项目,通过科学有效的跨栏跑技术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肢体协调能力,对运动员意志品质进行培养。女子100米跨栏跑一般都是基于男子100米跨栏跑形成的,阶段划分与男子100米栏有着相同之处。因为与男子运动员身高相比,女子跨栏高度相对较低。所以,在全程跑过程中,身体重心起伏、跨栏步动作幅度都相对较小,动作比较自然,与平跑相接近。100米跨栏跑对于女子来说,不仅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要求,也需要面对诸多复杂的技术,并重视身体素质和技术之间的高度统一。为有效提升女子100米跨栏跑技术训练效果,需要围绕其技术训练方法展开进一步分析。从而推动女子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全面发展,形成统一的技术训练,不断克服心理障碍等。  相似文献   

12.
跨栏运动是一项节奏性很强、很讲究动作质量和平衡能力的项目。理想的跨栏选手应是身材较高、体形修长、有较好的柔韧性的学生。为了获取预想的结果,必须要求我们的跨栏运动员具备几种基础的素质:中等水平或高于中等水平的速度(但不一定要求是一名短跑运动员)、  相似文献   

13.
谈跨栏运动员的技术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栏跑在田径运动中,是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之一。其运动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短跑速度,过栏技术和跑跨结合的能力等。掌握合理的跨栏技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为此,就有关跨栏跑技术训练中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在跨栏技术训练中,要狠抓摆动腿的攻栏动作 一个优秀跨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是在一个较长的训练过程中,经过艰辛的磨练而塑造成的。对于未经严格训练的运动员来说,他们在  相似文献   

14.
有效地进行选材和能力预测,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明确对优秀运动员的要求。近年来,成功地制定出了一些“最佳运动员”的模式,这些模式有助于找出优秀运动员的特点,是训练的目标。我们来看看对跨栏运动员的要求。专项身体素质是最重要的模式特征之一。已经证明,速度素质对提高跨栏跑的成绩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意义。在短跑和跨栏跑中,速度素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动作反应时,最快地开始运动的能  相似文献   

15.
跨栏运动员要记住的要点是他们是越过栏架的短跑选手。跨栏运动员的跨栏动作越象短跑动作,他们就越能获得成功。“短跑”概念必须支配着运动员起跨攻栏和过栏,还必须了解他们的腿部有三个主要屈戌关节一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跨栏时,当运动员摆动屈膝的(象短跑选手)摆动腿朝栏顶跨越时,重点强调髋关节的动作。跨栏运动员从一个“高”位置完成这一动作,起跨脚的脚趾朝上。这时,教练员要站在运动员的后面或者前面,这个位置使教练员能观察到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16.
跨栏步是跨栏跑的关键技术,在跨栏步中,其摆动腿动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跨栏步动作质量。本文依据跨栏步中摆动腿动作应遵循的生物力学原理,借鉴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摆动腿技术动作加以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摆动腿技术动作进行了描述和概括,提出了摆动腿在整个跨栏步中合理性、经济性、实效性的动作规格。  相似文献   

17.
100米跨栏跑作为短距离跑的直道栏项目,是技术性要求较强的田径项目之一。跨栏跑的动作较复杂,对运动员的身体协调配合、速度、力量、柔韧、耐力等素质要求极高。现代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身材逐步向高大型发展,技术上更趋向于“跑”,即我们称之为“跑栏”的跨栏技术。只有掌握了“跑栏” 的技术,才能达到较高的跨栏成绩水平。而你的身体素质水平,是掌握“跑栏”技术的基础,也是获得好成绩的基础。因此,如何通过训练,达到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突出专门素质,是跨栏运动员在训练中应注重的训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8.
跨栏跑是集速度、力量、柔韧性、灵敏协调性、耐力为一体的项目,对运动员的各种素质要求很全面。力量素质是跨栏跑运动项目的基本素质,在跨栏跑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绝对力量这三种力量的训练来发展专项力量,有助于跨栏跑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机体的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协调能力的培养 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有机体各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合理地完成动作的能力,是运动员尽快掌握专项技术的基础。跨栏跑中的关键性技术环节,如跨栏步,其肢体运动方式比较特殊,与日常生活中的走跑动作相差较大,要想熟练地完成跨栏步技术动作,需要身体具备良好的协调性。因此,少年业余运动员协调能力的提高,是跨栏跑专项技术训练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对跨栏跑速度训练的研究,发现跨栏运动员必须重视大强度的速度训练,必须重视速度训练与跨栏技术的有效结合,并提出发展快速力量有利于跨栏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