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规律”与"关于教育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规律的规范表述是教育基本理论的“职责”。本文在哲学逻辑和文意常识上与“内外部规律说”进行商榷,指出该说的问题和漏洞,并提出关于教育规律规范表述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透过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反思我国教育理论在教育目的研究方面的不足,指出在我国教育理论中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仅提满足"两个需要"是不充分的,教育理论应成为教育目的体系确立的一个依据:不言要依据具体的教育理论,就意味着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对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不起实质性作用,而这是与教育事实不符的;满足"两个需要"的教育目的体系确立的三种方式,即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演绎——归纳整合方式,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教育理论应是对教育目的体系进一步筛选的筛子;在教育目的表述上也需教育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稳定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是这两年职业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者本人对适度维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持支持态度,但这里要讨论的问题,不是中等职业教育是否还有必要保持与普通教育大体相当的规模,而是我们是否还要继续用这一表述来领导职业教育的发展。我这里要讨论的问题只涉及表述,至于实际规模问题,不做讨论,因为它需要非常复杂的研究做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研究对象和教育研究服务对象一般可概括为两个方面: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教育研究和服务的对象固然是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但教育研究本身却体现为一种理论探索的过程和逻辑表达的结果。教育研究结果与教育决策者和教育实践的应用之间,历来存在一个能不能用、好不好用的问题,即使是受教育决策者和教育实践者委托研究的成果,能否为委托方直接应用也常常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被形象地表述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两层皮"现象,并且,  相似文献   

5.
吴灯 《教学研究(河北)》2009,32(1):18-20,73
揭示教育规律是教育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文章对当前教育规律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反思,同时思考并追问教育规律研究的一系列问题。论证了教育规律存在的根据,说明了教育规律是非线性规律,对教育规律分类进行思考,批判了教育内外部规律的提法,分析了教育规律的表述,同时对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灯 《教学研究》2009,(1):18-20,73
揭示教育规律是教育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文章时当前教育规律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反思,同时思考并追问教育规律研究的一系列问题.论证了教育规律存在的根据,说明了教育规律是非线性规律,对教育规律分类进行思考,批判了教育内外部规律的提法,分析了教育规律的表述,同时对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 ,考证教育产业化是否成立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理论依据 :教育单位可不可以作为市场主体而存在 ?人力资本论是否成立 ?教育是否存在“市场”、存在供求关系 ?教育产品是否具有商品属性 ?教育可不可以引进市场机制 ?在对上述几个理论问题论证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 :教育可以在保持其特殊性的前提下适度进行产业化 ,这是教育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在教育产业发展中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从皮亚杰的人格形成及其特征看他对教育的真实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皮亚杰对教育的影响,历来有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或评论:一种意见认为,皮亚杰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它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与之相反则认为,皮亚杰理论由于其本身的缺陷只能对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所谓皮亚杰对教育的贡献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神话”。①更有甚者,皮亚杰晚年在接受采访时竟然声称他对教育没有真正特别的兴趣;他说作为一个“发生认识论者”,他对教育学没有什么可说的,或对教育没有什么看法。②也许这只是皮亚杰不谨慎的戏谑。但问题是,皮亚杰的这一说法就使本来很复杂的问题——他对教育的态度问题或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再认识,可以对其中两大误解进行正本清源:一是通过对"五种社会形态"教条公式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误解的剖析,还原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发展道路的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的本来面目;二是直面在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存在的争论,弄清马克思晚年关注东方问题的动因.  相似文献   

10.
教育理论的普适性思想是研究者的一种下意识行为与信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最大危害在于扼杀了理论或教育研究的多元化.普适性情结来源于人们对教育理论、教育研究"形而上"的"科学"认识,体现在研究者对其研究成果的表述中,同时也体现在一些研究者的霸权行为中.实践表明,教育理论在移植过程中的扭曲及教育理论的境遇性,使教育理论的普适性可能只是一厢情愿,情境理性也许是我们面对教育理论的合适态度之一.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从社会需求角度阐述和沦证高等教育问题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把制约教育活动的内部和外部凶素等同于"规律",并由此概括出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一是强调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外部规律";二是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内部规律"。它尤其强调外部规律对内部规律具有强制和制约作用,从而把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系列问题都归于高等教育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2.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09,(7):80-80
蒋建华:“解释与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是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新的学术路径 蒋建华认为,在理论与实践、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维度上,就教育科研的终极目的而言,“面向科学、面向学科”的教育科研成果表述方式要突破对“学术”的传统理解,处理好学术与思想的关系,直面教育现实问题,特别是热点、难点、敏感和盲点问题.开拓“解释与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科研成果表述的新的学术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研究》2013,(4):92-93
声音VOICE张剑平(教育思考者)评判教育教学理论的价值与对错,不是看这个理论的表述是否直白,也不是看你我是否看得懂。当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几个人看得懂,并不妨碍他理论的伟大。如果我们看不懂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书,并不一定是这本书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存在着"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混同使用,概念不清的现象.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事实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述,二者之间是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为概念起源背景上的不同与研究领域、范围上的差异.在承认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存在显著差别,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忽略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5.
于光远先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政治经济学"和"自然辩证法"两个领域有重大的学术贡献,晚年又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创新探索。从教育经历对于光远的影响,可以看到一些他在教育理论方面创新的历史背景和学术渊源。于光远先生对教育科学有九点贡献:1.启动教育属性和功能的讨论;2.发起对教育科学体系的研究;3....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对当下教育快节奏现象的反思批判。慢教育的思想有其历史沿革,可见诸某些思想家关于教育思想的表述中。依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慢教育理应成为儿童教育的秉性。然而,现实的诸多因素消解了慢教育,形成他者对儿童"占有"的课程化生长,自然对儿童成长产生一定的危害。慢教育理念可以得到科学理论的论证,亦为儿童教育发展阐明了指向。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维度,即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作为学科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前者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后者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大致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演进大致经历了"施加论"、"转化论"、"内化论"和"发展论"四种模式,这些模式的嬗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自觉提高生活质量和追求生命意义的内在发展向度,体现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不断认识与把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心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探讨其中的价值本质、特征与规律,是其重要的理论课题之一.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包括"是价值"、"有价值"和"如何处理价值"三大核心问题,"是价值"和"如何处理价值"是其中的焦点问题.从价值哲学的视角,具体分析心理教育的价值属性与心理教育的价值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标准是评价个体心理是否健康的准则.本文综述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近代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七种依据、两种思路与两种倾向,指出了目前心理健康测评的常见问题.并介绍了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全人教育模型",为心理健康测评提供了一种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嬗变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维度,即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作为学科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前者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后者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大致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演进大致经历了"施加论"、"转化论"、"内化论"和"发展论"四种模式,这些模式的嬗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自觉提高生活质量和追求生命意义的内在发展向度,体现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不断认识与把握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