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了MIMO OFDM系统中最小描述长度(MDL)准则在均方根时延扩展估计中的应用. 分析了多径分量功率和多径分量的自相关矩阵之间的关系, 使MDL可有效地应用于RDS估计. 该估计器能以较低的计算复杂度给出RDS、噪声方差、信道功率和信噪比等多个实时信道参数的准确估计. 根据估计的多径分量功率, 利用MDL准则获得了当前信道环境下的路径数及它们各自时延的估计; 根据路径数得到了噪声方差和各径功率的估计, 从而得到当前信道的功率时延谱和均方根时延扩展的估计. 仿真结果表明该估计器可有效对抗信道中信噪比变化和频率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跑是人体水平位移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配合的周期性动作.跑步中的一个周期由一个复步(即两个单步)构成的.所以,跑步的一个周期包括两个支撑和两个腾空时期.在此周期中,要做到多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保证跑步技术动作的正确性.1蹬与摆相配合当身  相似文献   

3.
陈仲珊 《考试周刊》2011,(86):153-154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体运动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备受关注的前沿课题。本文利用一个基于灰度、颜色和运动等时空特征的视觉注意模型,有效地提取出视频中包含运动信息的显著区域。将这一视觉注意模型与一个基于时空梯度特征提取与子块匹配的人体动作检测相结合.可弥补传统方法耗时长的不足,并提高了对噪声的鲁棒性。实验表明.利用该方法能有效提高人体动作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人体动作识别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运动历史图像(Motion History Images,MHI)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利用从运动图像序列获得的MHI图像获取视频帧中运动目标的运动特征,由运动特征的变化分类确定人体动作种类,同时给出相应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户外登山服运动时存在束缚和阻力问题,从人体登山运动的肢体动作与登山服结构的关系数据分析为切入点,为使其物理性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运动功能需求。通过对运动力学原理下的人体运动模型的研究,测出在登山过程中的人体肢体动作的变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为登山服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并将数据应用在设计实践中,改进登山服的结构及功能,提升舒适性能,提炼优化设计理论,推动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健身跑步本来是相对私人的运动,尽管跑步的人群并不少,但是跑步健身族却是松散且组织性较弱的一个群体。在移动智能手机得到普及之后,这一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通过跑步软件,跑步族们能记录下数字化的运动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同步到云端,与运动好友们可以进行相互的较量,还可以与手机社交软件相连,通过分享功能与亲朋好友交流。这样跑者在跑步软件的应用下,构建出一个虚拟的人际交往社区。本文将以nike running跑步软件为例,浅析人际关系的变化和交往,从而揭示这种人际关系给跑者带来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运动人体时空关系描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13元组运动人体时空模型的运动人体时空关系描述方法 .该模型包含了二维到三维空间对运动人体的拓扑关系、方向关系、和时间关系.三维可视域和云模型的采用,实现了三维空间中不确定方向关系的判定.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全方位从点、线、面、体在二维至三维空间中实现视频场景中运动人体时空关系的自然语言描述.  相似文献   

8.
从太极拳的动作特征谈演练与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动作圆活并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前后贯串。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用意识引导动作,意到身随,配合均匀细长的呼吸,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使全身上下得到均匀而协调的活动。它既能使人体的肌肉、关节和韧带等运动器官得到一定的锻炼,又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和消化系统等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实践表明;太极拳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溃疡病、神经衰弱、慢性腰腿痛、肺  相似文献   

9.
“跑”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跑”的速度,与跑步姿势以及途中跑的步频、步幅有密切关系。在教学和业余训练中,我发现许多学生跑步成绩提高不快的主要原因是两腿迈不开。为了提高跑步的速度,我有意安排了一些增长步幅的练习。通过几年的实践,收效较大。我首先分析了学生在跑步中步幅不够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年龄较小,腿部肌肉力量差,跑的专门练习少,造成大腿抬不起,后蹬无力,影响了步幅。二是小学生特有的运动心理影响,跑步中只图两腿交换快,不注意整个动作的完整与协调,以致动作变形,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同步与异步CDMA通信系统以及不同的信道模型,给出了连续接收信号的统一表达式。若对接收信号进行采样,也可得到离散接收信号的统一表达式。通过给出信道模型的统一表达式,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此表达式来进行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各种复杂信道的参数辩识以及盲均衡设计。  相似文献   

11.
In rea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the perfec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may be costly or impossible to acquire. But the channel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can be considered relatively stationary during long-term transmission. Th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at the receiver and fed back to the transmitter and do not require frequent update. By exploiting channel mean and covariance information at the transmitter simultaneousl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optimal trans- mission strategy for spatially correlated MIMO channels. An upper bound of ergodic capacity is derived and taken as the per- formance criterion.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lso given to show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the optimal transmission strategy.  相似文献   

12.
心与形共同构成生命的现实存在,然而对人而言,心重于形,心才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并且心乃是不死的存在。基于形体对心灵的束缚以及心在生命本质的层面之于形体的重要性与优越性,庄子提倡弃形从心、忘却形体的存在。心与形都同时兼有化与不化这两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POT模型的风险价值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大多数风险价值的计算方法都将正态分布作为最基本的假设前提,然而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回报序列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尖峰厚尾特性,这使得在正态分布假设下所计算出的风险价值常常会低估实际风险。其原因在于正态分布假设不能很好的体现回报分布的尾部特征。文章尝试引入POT(Peak Over Threshold)模型来克服正态分布的这一缺陷,以提高风险价值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主体的道德素质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网络安全危机、信息污染、信息侵犯、信息综合征等,危机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网络主体缺乏网络生态伦理理念、道德自律意识和缺乏对网络行为的道德认知造成的。所以,切实加强网络主体的道德素质培育显得非常重要而又迫切。首先,要引导网络主体树立正确的信仰。信仰能给予道德主体的行为以意义和价值,它的存在既对人行为的善恶标准给予评价和规定,也对人的善恶进行评判和范导。其次,网络主体必须确立网络生态伦理理念。保护网络生态环境实质上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人类应该像保护大自然一样,保护人类的网络家园。其三,教育网络主体应遵循互惠互利、公正平等、适度自由、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等网络生态伦理原则。其四,规范网络主体的道德行为。其五,引导网络主体不断“内省”和“慎独”。最后,构建网络生态伦理教育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GARCH-M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in the mean) model is used to analyse the volatility clustering phenomen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traffic. Normal distribution, t distribution and 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 assumptions are adopted respectively to simulate the random component in the model.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quantile of network traffic series indicates that common GARCH-M model can partially deal with the “fat tail” problem. However, the “ fat tail” characteristic of the random component directly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the calculation. Even t distribution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for all the data. On the other hand, extreme value theory, which only concentrates on the tail distribution, can provide more accurate result for high quantiles. The best result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 assumption for the random component in the GARCH-M model.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a rheology-based approach to animate realistic face model. The dynamic and bio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ce member (muscles) and stressed member (face) are considered. The stressed face can be modeled
as viscoelastic bodies with the Hooke bodies and Newton bodies connected in a composite series-parallel manner. Then,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is derived, and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s established. Using these constitutive equations, the face
model can be animated with the force generated by muscl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realistically
simula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face, and performance of this method is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17.
服装与人体是服饰设计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何处理好人体散热、体表面积与衣服外表面积之间的关系,是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目的。通过探讨人体动态规律,认识人体结构各部位运动方向和幅度,合理完成服装的人体"缩影"造型,就可以达到服装与人体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拉美特利人体哲学在医学中的历史地位具有双重性.其历史进步性在于,为医学彻底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突破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实现医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是进化论的先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历史局限性在于,将精神基质排除在医学视野之外,违反科学常识,误导医学,把心灵的运动还原为机械的运动,将理性消解于...  相似文献   

19.
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水与体内的其他成分一起构成了机体细胞工作的内环境,并起着调节内环境浓度的作用。在对饮水与疲劳的关系研究中发现:日常习惯饮水者易疲劳,不习惯饮水者不易疲劳。适应环境是生物生存的条件和基本活动规律,训练后适时、适量控制饮水,使体内环境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运动状态下一定浓度的代谢物成份,使其对内环境和机体组织细胞的持续作用;并依靠机体各个器官功能的协调作用来平衡内环境的改变,提高组织细胞对内环境改变的适应,从而提高机体在内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持续工作的能力和抗疲劳的能力,以增加运动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至今已显示出巨大的理论冲击力和颠覆力,成为不容忽视的批评流派。然而批评实践中亦有着批评视角单一,批评观念先行的潜在危险,多数批评成为单纯的政治批判及呼告,真正具有文学批评意义的论著仍不多见。必须有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取代简单对立的二元模式。而关于理论范式转变的讨论则需回到原点,重新检讨作为理论方法论认识论的基础的身体经验的含义。涉及“身体”这一概念的变化过程,何以由一种兼顾两性的含义丰富的生成性概念置换为一种单属女性的功能性器官?如果对此概念的涵义不能重新描述,理论仍将无法走出旧有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