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前一篇中,我们讲到毛氏父子把曹操定格在“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上。但是,这并不等于作者(或注者)在全盘否定曹操,或者说是在简单化否定曹操。《三国演义》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是立体地、形象地描述曹操形象的,而不是一味地贬低。在突出其“奸”的一面的同时,也着力描写了其“雄”的一面。在曹操身上,奸臣权相的本质是他的核心性格,另一方面又有雄才、机智、豪爽、爱才和富有政治远见的特  相似文献   

2.
曹操传     
鲁迅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见《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的话,对我们今天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重新评价曹操是深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3.
刘肇立 《考试周刊》2014,(33):137-137
<正>鲁迅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这段话包含着如何客观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这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之一。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与同仁交流。一、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阶级分析,学会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考察历史人物的言行。  相似文献   

4.
何谓奸臣?八十年代,已故河北师院常林炎教授曾就替曹操翻案一事写过文章,并向友好(包括笔者在内)广泛征求意见展开讨论。常先生的文章有两点看法很有道理:一,评价封建王朝某人是忠臣抑为奸臣,大抵是站在那个王朝政权的立场看问题的。说曹操是奸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成就方面有重大的突破,首先是塑造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历史人物,像孙权、周瑜、诸葛亮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众多人物中,曹操这一人物饱受争议,各类人士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乱世英雄",也有人说是"奸雄"等等,这也充分证明了罗贯中在塑造曹操这一人物上的成功,笔者认为曹操这一人物形象不能简单地对他进行好坏的评断,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由于他不同的身份和多样化的性格,其亦奸亦雄、智慧卓越却又阴险奸诈,是封建社会中许多人物的代表与结晶。  相似文献   

6.
<正>三国中的曹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的人生信条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以"奸绝"著称。随着《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普及,这种认识"深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认识《短歌行》中真正的曹操造成了障碍。光凭借注释,很难矫正人们根深蒂固的认识,所以需要补充《三国志》、《资治通鉴》中曹操的相关材料。还原曹操,是理解《短歌行》的前提。(一)《三国志》、《资治通鉴》中的曹操。  相似文献   

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众多,但唯有三国时的英雄曹操最令我敬佩。《三国演义》把曹操描绘成一代奸雄,于是很多人就用一个“奸”字去评价他,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诈虚伪的人物。这种评价受了“尊刘贬曹”思想的影响,我认为这样评价是有失偏颇的。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可说引用《三国演义》开篇诗句,自然引出本文的“风流人物”。批驳他人对曹操的评价,提出自己新颖的观点。是历史上一个不折不扣的“风流人物”。曹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他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没…  相似文献   

8.
曹操是"奸雄"。曹操这个"奸雄",多半是被逼出来的。现在想来,项羽的时代,还是比较自由的。那时,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还处于草创阶段,而且试验的时间不长,秦就亡了,所以大家还不怎么把那玩意儿当回事。天底下只能有一个皇帝,无论这皇帝是神是人是猪是狗都得绝对效忠,否则就是奸是匪的观念也还没有真正形成。人们记忆犹新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全集》第三卷,第379-380页)文化革命先驱鲁迅,早在四十多年前说的这些话,至今,对于我们正确地评论曹操仍有指导意义。曹操在《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笔下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罗贯中从儒家“正统”思想出发,把曹操刻画成为“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败坏朝纲”、“欺君罔上”的典型奸臣。其实,历史上的曹操,并不是象罗贯中所描绘的那个样子。曹操是东汉末年继秦皇、汉武之后,执行法家路线的一位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是三国时代一大批法家人物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0.
张霞 《中文自修》2012,(2):46-48,2
从来没有一个"不那么正面"的人物,却在中国的军事史、政治史、文学史上留下显赫的声名——曹操算是一个"另类"。时至今日,他仍然栩栩如生地存在于小说、传奇、野史,甚至流行歌曲和电子游戏中。戏曲里的曹操总顶着一张神情阴险的白脸,人们也更愿意用"奸雄"来称呼他,但这其中未尝没有几分敬意。如果你所熟悉的曹操只是能打、会闹、精于算计,那你可就大大低估这位没有称帝、却胜过多数帝王的人物了。事实上,曹操的文采卓绝,虽然存世作品不多,却在文学上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武力之外的曹操,有着你想象不到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1.
王平 《考试周刊》2014,(26):25-26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称为"奸绝"。该书从政治、处世、用人及军事斗争等多个角度出色地塑造了曹操这一代雄才大略、精明能干的奸雄。  相似文献   

12.
《教师》2009,(16)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当时鉴人名士许劭评价说:"曹操是治国之贤臣,乱世之奸雄."这里仅就曹操"治国之贤臣"方面,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它的广泛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人物曹操。清人顾家相曾经说过:“盖自《三国演义》盛行,又复演为戏剧,而妇人、孺子、牧竖、贩夫,无不知曹操之为奸,……”曹操在人民的心目中,已成了奸雄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作者在曹操出场时通过许劭之口给予“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死后,作了“功首罪魁非两人,道具流芳本~身”②的定论。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曹操形象的评论,尚未超出一能臣”与“好雄”、“功首”与“罪魁”这一分为二的范畴。或问,曹操靠什么而成为“能臣”、“功首”?为何被人指责为“奸雄”、“罪魁”?再则,事物是矛盾的,但又是统一的。曹操身上的矛盾又是如何统一起来的?对此,学术界尚未作出科学的理论阐释。本文认为,曹操之所以能成为“能臣”和一功首”,靠的是法家的文化智慧。他之所以被指责为“奸…  相似文献   

15.
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杰出英雄,古往今来,褒贬不一。许劭所云"奸雄",与今天的感情色彩不尽相同,非纯是"奸",乃言其才智绝世也。曹操深懂兵法,常用"兵以诈立"的兵家思想为人处世,解决问题。这是乱世赋予英雄的一种本能,恰符合社会历史运行之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6.
196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对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你不知道吧?曹操是个了不起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当工作人员不解地问“他不是白脸奸臣吗”时,毛泽东不客气地说: 屁话!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中心地区。他改革了江汉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还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  相似文献   

17.
论曹操     
论曹操,无非就两种,喜欢他的就说是能臣,不喜欢的就说是奸雄,可能与其子曹丕篡位有关,也可能与其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关,但因此就说他奸,未免有些委屈了他。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否定了无数三国人物,唯指着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其实高看了刘备,只有这位擒吕布,平袁绍,灭刘表的曹操才更胜一筹。在当时的三国时期,有多少英雄豪杰死在马背上,而曹操那样驰骋沙场,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物恐怕是寥寥无几。当时曹操却不想  相似文献   

18.
曹操是汉末魏晋时期最有影响、争议也最大的人物。古今关于曹操的评论很多,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曹操生前就已出现的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评价。一般认为曹操“奸雄”说,是东晋孙盛篡改了许劭赞许曹操是“英雄”的评论,其实并非如此。从文献学角度看,裴松之采信孙盛的说法,证明孙盛的记载更近真实。从孙盛的史学写作实践看,他崇尚秉笔直书的传统,不会轻易改变这关键的评论之语。再从孙盛对曹氏家族与司马氏政权的认识看,他不偏不倚,坚持求是存真的史学立场,自然不会刻意篡改史料以丑化曹操。他所记载曹操“奸雄”的评语,符合汉末魏晋时期关于曹操具有鲜明两面性的历史共识。  相似文献   

19.
《观沧海》 师 同学们,有谁能讲一点关于曹操的故事? 生 我知道,他是一个很坏的人,他逃跑的时候杀了他的救命恩人。 生 曹操是一个奸雄,他想篡位当皇帝。 生 他多疑,而且很凶残,杀死华佗,自己脑颅里长毒瘤死了。 师 看来,曹操在同学们的眼里没有好的印象。其实,曹操是一  相似文献   

20.
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当时正在黄巾和董卓大乱之后.而且又是党锢的纠纷之后.这时曹操出来了。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的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曹操在史上的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