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主性技术创新的知识整合过程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魏江  刘锦  杜静 《科研管理》2005,26(4):15-21
在对现有知识整合理论简要介绍和评述的基础上,本文将自主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整合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知识整合的发生机理,并通过案例予以佐证。最后,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整合过程的动态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2.
加权RIN知识流动效率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切描述RIN网络的本质,提出了创新网络主体间知识互动率的概念,把其嵌入到加权RIN图的解释中,通过界定主体间知识互动距离,对创新网络特征路径长度进行修正研究,在此基础上修正了意大利学者V.Latora和美国学者M.Marchiori的网络图交流效率算法,提出了RIN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给出进行网络间比较的关键变量度量规则。  相似文献   

3.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是目前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关于二者耦合机制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复杂耦合机制的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业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系统,确定高端装备制造业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度测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耦合度测度模型,最后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度测度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永续盘存的知识存量测度改进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存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知识生产状况和创新的潜力,对知识存量的测度,有助于我们掌握国家知识资源的总量。文章在对现有的知识存量测度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永续盘存的知识存量测度的改进模型,并利用永续盘存的思想建立了一种基于科技文献的知识存量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5.
郭燕子  武忠 《情报杂志》2012,31(6):139-143
在产业技术创新络中,以企业为主导的核心网络与以科研机构为主导的辅助网络之间存在知识捕食关系.通过分析网络间关系,发现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获得两个网络间长期有效的合作.利用分析种群间捕食关系的Lotka-Volterra模型研究核心网络与辅助网络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得出网络间知识创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核心网络与辅助网络间知识创造过程以达到知识开发与知识利用平衡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网络中的知识-信息-知识作用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篇论文首先推广了信息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知识与知识时空的概念,将跨组织学习的动力问题理解为信息场上某一特定知识时空与信息的相互作用,利用能量的观点来研究技术创新网络跨组织学习的绩效,将其定义为知识时空能量的产生与转移,并分析了在此过程中模糊知识与明晰知识的转化过程;严格证明了对于给定知识来说,技术创新网络中两者之间的跨组织学习比通过第三者更为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增长作用要素中,知识资本是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要素之一,因此对其价值测度和结构优化成为知识网络研究的重要方面。我们研究将知识存量和脑力劳动投入统一在网络节点下考虑,认为知识网络中的知识资本=知识节点+节点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知识资本结构与知识传导的关系,并利用知识网络中的类C-D函数作为知识增长生产函数,进而建立了模型。模型利用边际产量、产出弹性得出各知识集群相对价值,从而测度其价值并优化结构。最后还对模型的应用作了说明及相关的拓展,发现了提高知识节点生产率的四种途径,知识资本结构与知识传导路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苏加福  杨涛  胡森森 《科研管理》2020,41(8):248-257
知识流动效率对创新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在协同创新领域更是如此。为有效测度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知识流动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无向加权网络(Undirected Weighted Network, UWN)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首先,基于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节点特性、节点间关系特性,构建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UWN模型;综合考虑协同创新知识网络中知识流动效率的多重影响因素,提出一个新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并进一步提出该模型在成员管理中的延伸应用;最后,通过某智能手机开发企业的应用案例验证本文所提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都是目前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关于二者耦合机制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复杂耦合机制的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测评要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二者耦合度测度模型,最后通过算例研究从实证角度证明了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度测度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以及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断进行的知识积累对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的转化过程。本文通过不同类型隐性知识在创新过程中的贡献分析。认为隐性知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隐性知识利用模型。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合作中基于知识位势的知识创造模型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党兴华  李莉 《中国软科学》2005,49(11):143-148
本文从知识位势角度出发,在网络环境及企业技术创新合作的背景下,以Nonaka SECI模型的认识论、本体论为基础,修正与改进SECI模型,构造知识创造O-KP- PK模型,论述了企业技术创新合作中的知识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室研究”是科学知识社会学兴起的研究热点。在这之前,科学哲学从其方法论规则出发,将研究视角锁定于实验,而非实验室。实验室只是自然呈现的场所,为实验提供恰当的场地。作为赋予科学一种完全不同的解释,科学知识社会学将最初的研究视角转向了对科学实验室的探求。他们认为实验室的意义已经不是自然呈现的场所,乃是人们理解科学的一个理论概念,实验室自身已经演变为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成为能够解释科学成功机制与过程的场所。于是在科学知识社会学与科学哲学之间就实验室的问题展开了争论,表现为:实验室是被强化的场所,还是自然呈现的场地;实验室是知识生产的领域,还是科学研究的制度环境;实验室是制造了事实,还是发现了事实。由此,二者的差异也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知识的价值具有长时间、多维度、广发散的特征,这就决定了知识的效应具有多元复合性,尤其是在无处不在的知识外溢过程中,知识的效应更呈现出前置、同步、后续等连续性特点。以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知识的外溢效应随着知识价值的实现而逐步减弱,转换为另外一种效应,以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关系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4.
董伶俐 《科学学研究》2012,30(1):152-160
 以变得蓝光DVD播放器为例,分析了消费者知识(包括产品知识和使用经验)对高新技术产品创新扩散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创新性和产品兼容性的调节作用。采用两个组间实验设计,结果表明:消费者的产品知识对创新扩散影响不显著,使用经验影响显著;当消费者创新性高时,产品知识的影响变得显著,使用经验影响增加;当产品兼容性高时使用经验影响显著增加,产品知识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在高新技术产品创新扩散中使用经验比产品知识重要,消费者创新性和产品兼容性对产品知识和使用经验的调节作用不同。企业应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营销策略,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创新扩散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员工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意愿与信任基础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周密  姚芳  姚小涛 《软科学》2006,20(3):109-113
分析了员工信任关系产生的基础,进而从知识拥有者和知识分享者两方面揭示了知识共享意愿与不同类别信任的关系,以及这种信任关系建立的原因,提出促进知识共享意愿的员工信任关系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知识链的知识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常荔  邹珊刚  李顺才 《科研管理》2001,22(5):122-127
知识链是基于知识流在不同市场主体间的转移与扩散而实现知识的集成、整合与创新的具有价值功能的网链结构模式。在对知识链的内涵、特征和二个维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以知识链组成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出发点,从几个方面探讨影响知识扩散速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当今知识共享研究成果尤其是个体知识共享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当今知识共享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了个体知识共享是一种沟通、交流与学习过程的主张,初步构建了基于个体认知发展的知识共享发生机制,并对未来知识共享的研究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个体知识资本的积累起了基础性作用。本文从市场、权力和教育三个不同层面对个人知识资本的积累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了知识资本积累自身的内在逻辑,探求知识资本积累的有效路径,以求得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小锋 《现代情报》2016,36(5):52-56
馆员知识自律模式体现了馆员知识转移行动并把自身最有利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使复杂的知识从内化到外化得以知识共享。根据馆员自律特征,采用布尔代数方法,对表示馆员条件进行布尔代数定性比较。分析馆员知识自律特征结构以及和知识转移、知识共享关系。揭示馆员知识自律特征和知识转移和共享管理之间的联系,为馆员提供支持知识转移合适条件。  相似文献   

20.
学科知识簇是以学科主题词为中心的知识汇聚,展现并揭示与该词相关的知识概念网络。学科知识簇对于学科知识的关联、聚合与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基于领域知识词网的学科知识簇实现方法、模型和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结合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科知识簇建设的实践成果,验证了该实现方法的可行性,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