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今年的“两会”是在中国作为“全球金融风暴中一个崛起大国的角色担当”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由此受到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据报道,有3000多名中外记者云集“两会”,其中海外媒体记者就有800多人。报道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关系等各个方面。与中外记者直接联系的“两会”发言人及“两会”上的新闻发布无疑是传媒竞争焦点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外传媒争相报道的重点。作为十届全国人大、政协的最后一次例会,2007年的全国“两会”吸引了20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是“历年最多的一次”。对这一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和公众利益福祉的重  相似文献   

3.
在“两会”新闻学的门槛上新华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副组长朱承修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新闻大战的硝烟已经散去,“两会”新闻组于3月21日邀集首都一些新闻单位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总结。各单位在会上汇报的重点,是报道怎样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4.
当李鹏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录像顺利播出后,中央电视台全体参与“两会”报道的工作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20多天来,为了及时充分地报道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和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多少人殚思竭虑,多少人废寝忘食。亿万观众通过电视了解了“两会”的盛况,但他们可曾了解到电视工作者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记不清从哪年开始,人大政协会议的报道受到人们格外的重视,每逢两会召开,国内外记者云集,一场新闻界的  相似文献   

5.
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每年在召开全体会议之前,都要由“两会”发言人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召开人大、政协会议的有关新闻,并回答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两会”对外开放的显著标志之一。然而,“两会”新闻发布会起源于何时?什么时候开始电视直播?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什么时候开始?本文就全国“两会”新闻发布的历史做些回顾。  相似文献   

6.
2003年的“两会”意义重大,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仅参加采访的中外记者就有3000多人。 今年“两会”报道的背景是中央提出要改进会风、文风,改进领导人活动报道,增加基层代表委员的报道量。这是新一代领导集体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表现。作为新闻专业杂志的记者,我的采访目的与其他新闻界同行不太一样,任务是盯紧媒体与报道的变化,对今年“两会”报道的新特点进行分析综合,同时采访代表委员对新闻媒体、报道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搞好报道,编辑部专门开了策划会,同志们也都提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今年“两会”是例会,但因是新世纪之初和“十五计划”第一年,因此倍受海内外媒体关注,到北京参加报道的中外记者超过2600人,和代表、委员人数之比是1:2。中央各主要媒体高度重视这次报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热点难点问题,开辟新的传播渠道,创新报道方式,树立中国媒体新形象,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两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后的一次重大会议,因而倍受各界人士关注。 据“两会”新闻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参加“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共计1511人,其中1120人为国内记者,32名台湾记者和128名港澳记者来自台港澳50家新闻机构,还有分属于115家新闻单位的231名外国记者。 如此之多的记者集中采访这一重大会议,使新闻大战激烈、紧张。报道要出新、出彩,不仅要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更要对自身以往的报道方式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三月春风骀荡,“两会”隆重开幕,中外记者云集北京采访“两会”,各个媒体各施所长,展开一场声势宏大、竞争激烈的报道战役,“两会报道”已成为一种特定的新闻文化现象。在时间长、规模大、议程多的两会报道中,众多新闻传媒“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调动了现代化新闻传媒的一切手段,运用了消息、通讯、特写、言论、述评、图片、图表等各种新闻体裁,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两会”的盛况,从策划到运作、从广度到深度、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声像,每年都有令人欣喜的进步和创新。笔者在此选择《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0.
经历了近十年的人民日报“两会走笔”言论专栏,如今依然走俏。今年3月3日至15日召开的第十届第一次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会议期间,人民日报照例开辟了专题式言论专栏“两会走笔”。先后发表了《代表谈“代表”》、《请委员多说》、《老话题与新话题》、《“每于寒尽觉春生”》、《辩证看西部》、《伟大的十年》等十二篇言论,对会议的召开起到了上下和会内外的舆论沟通和信息交流,活跃了议政的舆论氛围。 在“两会”期间开办专题式言论专栏这一举措并非始自今日。早在1991年3月28日至4月12日召开“两会”时,人民日报就开…  相似文献   

11.
平稳平衡不平淡──人民日报1995年两会报道走笔斯通平稳改革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伴随着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揭开了1995年两会的帷幕。面对新的形势,3月2日,人民日报总编辑对即将出征的两会报道组成员叮嘱:“主要是一个把握全局的能力。”把握全局...  相似文献   

12.
从3月3日全国政协开幕到3月16日的总理记者会,2016年的全国“两会”经过14天的紧凑日程圆满落下帷幕。本刊记者从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了解到,今年有32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两会”。其中,境内记者有1900多人,港澳台记者有360多人,外国记者有1000多人。“两会”期间,共举办了15场记者会。本刊特派3名记者深入“两会”现场,从文化传媒角度为读者呈现记者眼中的“两会”特色。  相似文献   

13.
~~激战三月——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剪影!本刊记者@张雷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全国两会,3000多名中外记者云集北京同台竞技。其中,有一对父子"记者"尤其引人注目,吸引多家媒体报道。他们有何故事?他们如何看两会报道?如何评价对方的报道?本刊特约请这对父子撰文详述。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不问该不该,只问真不真截至3月1日,已有2309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两会”,“两会”开幕后还在陆续增加,可能会超过3000名。就算一名记者一天采访三  相似文献   

16.
温家宝总理2010年3月14日在回答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的提问时说:“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甘苦寸心知     
2月16日到3月15日,我随出席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江西代表团赴京,采访江西代表和江西籍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开好“两会”,行使自己的神圣职责的情况。在短短的十多天时间里,我们江西上中央电台稿件32篇(其中报摘24篇),名列全国第一,给编辑部发回消息、述评、录音专稿、人物专访共18篇,做到了“两会”期间中央电台天天有江西的报道,省电台天天有代表委员的声音。省领导称赞我台的“两会”报道全面、充分、及时,有份量。(一)要有一点吃苦精神历年来我台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人手少,任务繁重,要全面、充分、及…  相似文献   

18.
历史横断面的精彩展示评三月十一日中国青年报一版孙明新一年一度的“两会”每次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两会”中一项极为重要的议程牵动人们的耳目视听,那就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各家报纸于3月11日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对此加以报道。我们发现,这天中国青年报一版以...  相似文献   

19.
艾丹 《新闻前哨》2010,(5):77-78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各媒体长枪短炮争相报道的焦点。随着民主法治的发展,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普通民众期望参政议政、知晓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热点的心情越发迫切。据统计,参与今年“两会”报道在册的中外记者就达3000多人,没有在册的记者估计也有这个数。除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进入,我们看到网络媒体记者的身影也大量存在,如人民网、新华网、千龙网、金黔在线等。  相似文献   

20.
杨兆敏 《新闻知识》2001,(11):41-44
新闻线索是工人日报新闻采访部主任蒋升阳发现的。2000年3月,蒋升阳主任参加两会报道时,从辽宁省本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那里得知“本溪采煤沉陷区治沉资金迟迟拨付不到位”。“这是个重大的新闻线索。”蒋升阳敏锐地作出判断。训练有素的记者生涯使他立刻提出了一串问题:采煤沉陷区治理现状如何?资金不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沉陷区老百姓生活如何?资金为何不能到位?所有的问题不到现场是回答不出来的。于是,两会报道任务一结束,蒋升阳主任未曾休整,就于3月20日带领我们乘火车赶赴本溪。沉陷区,苦难之区“亟需治理的沉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