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高校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导言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而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以及伤害他人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如:马加爵事件—2004年2月云南大学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因为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下,生命意识教育出现严重缺失。近年来出现的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件以及近期发生的"李刚门事件"、"药家鑫事件"、"留学生刺母事件"等等。大学生自杀事件也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这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生命的漠视。同时,随着"马加爵"案件、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件的爆发,大学生对他人生命的不成熟对待现象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所以在高校内进行科学、合理的生命教育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生命观的有着重要意义,也对大学校园内所有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一生命,是人类最珍贵也是最脆弱的东西,生命价值,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在追求和探索的永恒价值。但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残害他人或自己生命的事件层出不穷,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以及去年震惊全国的马家爵杀人事件,是比较极端的例子。据报道,武汉市高校共发生学生自杀事件12起,其中10人死亡。深圳大学两次发生学生跳楼自杀惨剧。有关资料显示,仅2003年2月至7月的半年间,北京、武汉、深圳三地高校至少失去了14个年轻生命。2003年4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有研究人员估计,最近几年每年都有近100名大学生自杀。樊富珉…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生命与死亡教育的缺失,使得青少年面对压力或遭受打击的时候,动辄选择轻生。近年来频繁见诸报端的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诚然,自杀意味着身体的死亡,而身体的消失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在一个人决定结束自己生理生命(身体)时,其心灵、精神早已死亡。所以,拯救自杀者,主要不在于改变外部的物质生活环境。生活在富裕环境中的人,依然有自杀的;生活在艰难环境中的人,依然有坚强乐观的。问题不在于环境,而在于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命、对待人生。自杀者的最大问题就是生命意识薄弱,他…  相似文献   

6.
马加爵事件发生后,同学们对马加爵杀害同学的行为非常气愤,他们说,马加爵不仅剥夺了同学的生命,也断送了自己的生命,是他们学会做人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其现状我国长期缺乏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一些大学生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生命常常显得非常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就会轻生厌世。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逐年增多,自杀的人数呈明显增长已经凸显生命教育的必要。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5年,我国共报道281名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209人死亡,自杀死亡率为74.4%。2006年大学生自杀仍显上升趋势,截止至4月20日,湖南省教育工委通报了省内15起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其中大学生自杀5人。教育专家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恋爱和学业困难问题,据南…  相似文献   

8.
于泽元 《今日教育》2007,(6S):40-41
在马加爵临刑前,《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当记者问他在行凶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杀害的是珍贵的生命,他回答说“我对自己的生命都不重视,何况是他人的生命!”马加爵的这种回答.给很多人以震撼,然而这种回答.又何尝不是当前很多教育的真实写照?很多教育在聚焦学生智力发展、知识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恰恰忽略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注.甚至成为抹杀学生生命活力的教育!马加爵的悲剧,一方面是他个人的悲剧.另一方面,也是整个中国教育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2004年2月,云南大学发生了震惊华夏的马加爵事件。23岁的大四学生马加爵,由于不能忍受同学对他的轻视和怠慢,竟然残酷地将四个同学锤杀,藏进寝室的储物柜里。我们还不时听到许多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自杀的不幸消息。不能否认,所有这些不幸事件的发生,病态心理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是,也许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还有一种游离于健康心理和病态心理之间的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杀人事件频繁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老子有着独特而深邃的生命哲学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敬畏生命、爱惜生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升生命境界;积极应对挫折,理性看待死亡。  相似文献   

11.
马加爵事件主要是因马加爵情感缺失而引发的生命悲剧.目前各级学校教育对情感教育的相对忽视是导致马加爵积极情感品质缺乏的重要原因,它呼唤着我们目前的各级学校教育需要更多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充分体验生命的美丽与可爱.当然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马加爵杀人是由于心理问题所致.在此案发生之前,不少大中学生就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这些孩子在走极端的时候往往是选择自杀,也就是选择把烦恼,不平衡的心理压力留给自己一人承担,而马加爵的行为却改变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自杀比例也一直呈上升趋势,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中的首位原因。本文从康德的“完全道德义务”出发,认为禁止自杀是个人对自己应承担的必要责任,极力反对自杀。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从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角度,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教育界对“马加爵事件”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有两个根本弊端,即未从人与人的互动对其进行考察,也缺乏从根源上对“马加爵事件”进行解析。我们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深入探讨“马加爵事件”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最近,频繁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几起大学生杀人和自杀事件,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尤其是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他曾经是父母眼中的懂事儿子,是亲戚乡邻们称赞的聪明孩子,是老师们认可的优秀学生,可他从小就寡言少语、性格孤僻,可以说很早就埋下了心理问题的种子。  相似文献   

16.
在马加爵临刑前,《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当记者问他在行凶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杀害的是珍贵的生命,他回答说“我对自己的生命都不重视,何况是他人的生命!”马加爵的这种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08,(23)
由头与反思:云南大学生化学院四名男大学生,被发现残死在同一宿舍内,其凶手就是作为他们同学的马加爵。马加爵潜逃后被抓,并被执行死刑。五个年轻的生命,五位大学生的青春,就这样结束了。马加爵事件,除给五个家庭带来巨大悲痛和损失外,也给教育标树起警示。观察与点评:马加爵,出身贫寒家庭,父母含辛茹苦供养他考入大学。被害的四名同学也大多出身农村家庭。就是这个平时老师同学都认为与他们关系不错的马加爵,因为一些生活小事,以残忍的手段结束了同学的性命,也断送了他自己的前途。在教育中,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命题:做人对教育远比知识传授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去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案震惊全国;前不久,四川航空公司在昆明国际机场起飞时,两个男孩爬上了飞机右后起落架的吊舱里,《中国青年报》在报到此事时,幸存者对媒体说:“看到同伴掉下机时,我不难过,我们认识的时间并不长。”每年的高考结束后,都有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采取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近几年来,媒体关于学生自杀或杀人的报到也越来越多。有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杀,所有这些都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着我们的教育,更多地关注着生命。  相似文献   

19.
<正>人的一生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然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0年全球约100万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者则为此数字的10至20倍,这意味着平均每40秒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每3秒钟就有一人企图自杀。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2003年09月0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也就是说平均每2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相似文献   

20.
“2·23”云南大学凶杀案在各高校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犯罪嫌疑人马加爵的被捕更成为大学生们谈论的焦点,师生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马加爵杀人事件的发生是社会的悲哀,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我们难以想像马加爵这样一个父母心中懂事听话的好孩子,老师眼中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沉默乖巧的伙伴,却在转眼之间成为连杀四名同班同学的杀人疑犯,现在的大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我们现在尚且不知马加爵杀人的真正动机和目的,但至少我们可以说,这一事件凸显出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存在严重的障碍,在人格发展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