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谈谈技术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最普及的项目之一,这方面的技术研究资料浩如烟海。可是,跳法五花八门。助跑有正面的,侧面的。过竿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各种姿势。每一种姿势都有各种不同的跳法。有的运动员着重助跑的速度,而有的运动员则着重踏跳的力量,过去运动员的训练就是根据这两个方面进行安排的。对于杜尔谢涅夫所谈的,说我国运动员长期以来只采用了米列夫斯基的训练方法,我不敢苟同。训练的数量和质量使训练过程不断臻以完善,新技术一经出现马上就为许多运动员和教练员所接受。杜尔谢涅夫只说对了一半,即在五十年代初期,力量型跳高占了优势,那时的的跳高运动员力量很好,但“动作迟笨”。然而,无论如何也不能说,他们的跳高只是靠起跳腿用力的蹬伸。恰恰相反,他们很强调摆动腿的摆动。一般来说,每一个运动员都各有特色,正是苏联运动员他们首先掌握快速助跑,其结果是,出现了斯捷潘诺夫,布鲁梅尔的好成绩。但是,俯卧式本身的结构却限制了助跑的速度,这也是出现新的福  相似文献   

2.
对5名兵团竞技体校跳高运动员测试,2名队员跳高采用美国Ariel公司APAS软件进行图像解析处理。主要通过速度、角度、时间方面分析起跳技术,获得他们跳高技术基本特征:两人助跑起跳着地瞬间的水平速度和与国内青少年接近,但是低于国内优秀运动员,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转化率低,起跳垂直速度与优秀运动员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着地角偏大,起跳腿的着地瞬间髋关节角、膝关节角都偏小,离地瞬间踝关节角小于优秀运动员;两人摆动腿的摆动角速度不够迅速。论文结果对指导兵团青少年跳高训练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视频拍摄和解析、实地观察、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董子昂进行研究。认为,(1)其技术特点为:助跑最后2步步长稳定、步速快且保持能力强和质心不断升高;起跳过程中H0与H1较高,起跳着地时已获得向上的垂直速度,起跳时间短;起跳腿着地膝角较大,腿部肌肉弹性和超等长收缩能力出色;摆动腿摆动速度快。(2)其技术不足为:助跑速度、节奏和点位不稳定;起跳腿支撑能力差;起跳阶段速度转化率低,垂直速度慢、腾起角小和质心垂直工作距离短;过杆经济性差。(3)其失败跳次成因为:助跑速度过快超出自身可控范围;助跑节奏和助跑点位发生改变;起跳阶段速度转化能力降低;摆动腿摆速降低,离地时刻折叠程度和制动高度不充分;起跳腿蹬伸幅度小,离地时髋关节和膝关节未充分伸展。对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提出建议:(1)助跑阶段训练中,在提高助跑速度前应先评定运动员起跳阶段速度转化能力;在提高助跑速度的同时注重助跑节奏、助跑点位及助跑稳定性;关注髋关节在助跑过程中的相对位置。(2)起跳阶段训练中,除训练运动员起跳腿支撑能力和蹬伸能力、摆动腿的快速摆动和高摆制动...  相似文献   

4.
跳高专项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与跳高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跳高技术和提高成绩的身体素质。在进行专项身体训练时,不仅要注意方法与手段的选择,还要注意到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同时还要处理好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的关系。跳高专项身体训练包括专项速度训练、专项力量训练、专项耐力训练和专项柔韧及协调性训练。一、专项速度训练跳高的专项速度训练可以分为助跑、起跳和过杆速度训练。(一)助跑速度训练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生物力学方法、数理统计法和数理分析法分别从助跑速度、摆动效果、蹬伸实效性三个方面对中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发现起跳的过程中垂直速度偏小和摆动腿角度角速度慢是导致我国跳高成绩落后的原因.认为决定跳高成绩关键因素是起跳时的垂直速度,如何充分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是当前背越式跳高技术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一、诱导训练的依据助跑快、起跳快是背越式跳高的重要特点,在快速助跑中顺利有效地完成起跳是背越式跳高训练的中心环节。众所周知,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跳远助跑除了弧线区别外,在动作结构和速度要求上都十分接近,起跳技术也无明显差别,只是背越武跳高的腾起角大于跳远。基于这种原因,我们便有可能合理利用跳远的助跑起跳技术,在尽可能保持水平速度的情况下,不断加大腾起垂直速度,即通过采用适宜的手段方法逐渐加大腾起角,使之顺利过渡到  相似文献   

7.
研究选取201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跳高比赛前六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三维高速摄像机对助跑阶段最后两步进行全程拍摄,使用APAS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中国顶尖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的步长、摆动腿蹬伸膝角、起跳腿离地水平速度等技术指标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技术分析的研究成果与跳高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中国跳高运动员训练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管连军 《中华武术》2007,(11):18-19
运动员要先学习掌握起跳技术后,再学习掌握助跑技术。当短程跳高技术掌握了,再学习中程跳高技术。最后到掌握全程跳高技术。学习助跑时,应先以"走"的形式练习,等到运动员对动作的概念理解清楚后再过渡到慢跑,最后到快跑。在助跑起跳掌握后与过杆衔接前,可先让运动员进行跳上  相似文献   

9.
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衔接技术原理及其训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背越式跳高运动学参数,构建了国内外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动作技术模型。借鉴力学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及其衔接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背越式跳高快速助跑起跳训练的练习手段。  相似文献   

10.
跳高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是以“速度为核心”贯穿于跳高技术的全过程。少年时期身体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是进行全面身体训练,打好扎实基础的有利时期,是进行全面身体训练适应跳高专项特点和需要.使之成为将来不断提高专项训练水平的坚实基础。在身体全面训练的同时,要着重发展跳高运动员的基础速度素质(包括跑的速度、起跳时的收缩速度及完成助跑、起跳和过杆落地所需要的肢体反应速度)训练。  相似文献   

11.
在跳高运动中,运动员所能腾越的高度,主要取决于起跳动作。因为人体重心所能上升的高度,在起跳的一刹那间就已经决定了。而过杆技术,只是为了使身体在所上升的高度上避免碰落横杆,所以起跳是跳高技术的关键。在急行跳高中,起跳的目的,就是要把助跑的水平速度尽量多地转变成竖直向上的速度。所以说,运动员身体腾起的速度,主要是由助跑的速度转变而成的,这就是带助跑的起跳比原地起跳效果好的原因。但是,起跳动作是否把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全部“扭转”成腾起的速度了呢?这一点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来说明:设运动员起跳前的水平速度是8米/秒,如果起跳时把这个速度“扭转”成60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7名一级男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与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男子一级水平的跳高运动员在技术上主要表现为助跑最后两步步长较短,助跑速度相对较慢,起跳过程中摆动腿动作幅度与高水平运动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提高我国运动员跳高最后两步的助跑速度与摆动腿、臂的技术动作将有利于我国运动员进一步提高其运动成绩和跳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雷 《中华武术》2010,(7):18-19
张宇,男,17岁,身高1.87米,体重70公斤,跳远国家一级运动员,三级跳远国家一级运动员,上虞中学高三在校训练学生,下面是该运动员在2008年11月~2009年11月三次主要比赛成绩:在湖州第九届重点中学生运动会上,张宇个人技术特点表现为跳远助跑速度快,但到板前4、5步不自觉地会调整步子,不敢在快速助跑中做到快速起跳,影响助跑速度的利用率。三级跳远技术表现为第一跳高而远,影响了第二跳的幅度和速度,第三跳起不来,三跳不均衡的最大毛病,而且该学生还有一个特点是腰容易受伤。针对这一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跳高起跳准备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明  闫洁 《体育学刊》2007,14(4):90-93
对索托马约尔等4名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录像和技术图片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背越式跳高的整个助跑过程所表现出的技术动作都是为完成良好的起跳做准备,所有的技术环节都直接影响运动员起跳效果。结合运动训练实践从运动员助跑节奏、倒三步起跳腿支撑、倒二步摆动腿支撑以及最后一步的起跳支撑4个方面对背越式跳高运动的起跳准备技术特点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总结出运动员采用步频型和步幅型、倾斜支撑型和屈腿支撑型等不同准备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之一,随着横杆的不断升高,对运动员稳定地发挥各项技术的要求也就越高。当代世界跳高运动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是:(一)助跑距离相对加长,助跑技术更接近短跑技术,助跑速度加快。(二)助跑与起跳衔接紧密。在进入弧线助跑中保持积极加速,身体重心快速前移,使助跑与起跳衔接紧密,为快速起跳做好积极准备。  相似文献   

16.
田径跳跃运动最明显的特征是利用助跑所获得的动能,通过起跳最大限度地改变人体身体重心的运动方向与运动速度。跳高技术的核心是围绕如何利用助跑速度,创造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如何深刻认识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技术实质,如何快速提高青少年跳高运动员快速起跳力量,在  相似文献   

17.
<正> 跳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主要表现在:弹跳力、起跳速度、助跑速度和协调性四个方面。良好的弹跳能力及高速助跑快速起跳,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我们根据跳远运动员身体训练特点反复探索、实践,在训练过程中经常采用以下练习,实践证明它们对增长运动员弹跳力、提高运动成绩效果显著。一、重复练习示例 1.上下小凳,两足交替蹬起(如图1)。每次10-15次,重复2-5次。 2.单腿左右交叉跳前进(如图2)。每次前进30-40米,重复2-5次。 3.三级跳或多级跳。 4.助跑3-5步做起跳。  相似文献   

18.
背越式跳高是目前最先进的跳高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为顺利越过横杆创造有利条件。跳高技术的核心是围绕如何利用助跑速度,创造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而快速弧线助跑起跳是背越式跳高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的核心,如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23人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提高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跳远速度训练的重点;正确处理“跑得快与跳得起”的矛盾,仍是我国跳远技术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校是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多年来,在学校业余田径训练中,经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在跳高项目训练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下面是自己多年来,背越式跳高训练的教练体会: 一、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步骤第一步,主要任务是使运动员初步建立正确动作观念,初步掌握起跳技术和原地模仿过杆动作。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掌握半程助跑起跳技术。初步掌握半程助跑与过杆技术。第三步,提高半程助跑与过杆技术。初步掌握全程助跑技术。第四步,提高全程助跑的准确性。掌握和改进跳高完整技术。第五步,提高运动员的助跑与起跳能力。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