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主体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社会实践是学生的主体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动适应当代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举措。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效性之间的落差问题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落差的产生和存在原因很多,从教育者本身考察,没能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着力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弱化、甚至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具有为我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重视和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是解决落差问题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重要地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要求;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构成及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主体性发挥受传统教育理念、传统教育关系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大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和主体作用发挥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应通过转变观念、改善关系、创新模式和优化环境等措施,发挥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重要地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要求;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构成及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代表着国家意志的实践主体。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的特定内涵.指出了实践主体的主体性是多元并存的主体性发挥作用,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管理人员组成。认为激发主体意识、提升主体素质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为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纠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彪 《教育导刊》2011,(1):13-16
当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哲学正在走向主体间性哲学,这一走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和突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诉求主体间性,交往式和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化”教学是相对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级授课制提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小班化”教学为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级授课因学生人数多带来的困境和局限性,为师生交流互动、平等对话创设了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化”教学的研究也为实现主体间性或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在遵循主体性—主体间性等原则基础上实行“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密切相关。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帮助大学生实现向"社会人"过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实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教学方法与学生认知能力的统一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调查分析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状况,可以为当前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构建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批判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本文以新时期大学生主体性特征为切入口,分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批判精神引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批判精神培养的“两个转变”:从“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从“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致化”教学是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内在价值,既尊重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性,同时又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人本性、科学性、实效性、可持续性。以此为基点,文章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体的“精致化”追求在于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客体的“精致化”培养在于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过程的“精致化”发展在于教学实践性的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结构的“精致化”构建在于教学理论的创新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的“精致化”运用在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4.
艺术专业学生特点鲜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把弘扬、培植大学生的主体性,作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追求的目标,从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等主体属性出发,发挥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把它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始终,有计划、有步骤地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传统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遭遇困境,借鉴主体间性理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转变、目标界定、内容整合以及教学方式优化等问题进行探索。对于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谓主体因素是指施教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受教对象——大学生,他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人的因素。在施教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在受教对象中学生是主体,两者统称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中的主体因素。在实际的专科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双方都由于自身的局限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在转向本科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从这两个方面的主体因素入手,探寻一条顺利转向本科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时代,引入接受理论对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推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颇具现实意义。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期待视阈,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实现师生视阈融合、提升接受效果的基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创新的根本;促进大学生第二文本的生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创新的关键;建构知行统一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创新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主体性要求日趋提高,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内化、践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加强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升思政课教育的实效。而目前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表现消极,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很好地体现。本文通过探究增强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主体地位的路径来增强思政课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