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中学生网络接触行为、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和判断、对网络的需求、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青少年网络接触行为的特点,阐释了目前青少年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原因,提出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中学网络素养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效果理论中,媒介接触是影响受众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14所公立中学的高中生进行问卷调研(N=1538),系统地分析了媒介接触风险和网络素养对青少年网络欺凌(包括欺凌与被欺凌)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下,青少年接触网络暴力和色情信息均会对网络欺凌、被欺凌产生正向影响,玩网络游戏对被欺凌状况也有正向影响。并且,网络被欺凌是网络欺凌最大的影响因素,网络欺凌也是网络被欺凌最大的影响因素。此外,虽然网络技能、网络自我效能感对网络欺凌、被欺凌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是网络技能在玩游戏对网络被欺凌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网络自我效能感在色情接触对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中也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媒介素养是大众传媒时代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整饬网络行为失范要从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入手,通过教育、媒介和社会三个视角构建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炎龙  邓倩 《新闻界》2008,(3):29-33
关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是提升我国全民网络素养的关键。本报告通过对中学生接触网络媒介、认识和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调查,展现未成年人的网络媒介接触和网络语言使用行为的现状和特点,从而透视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现状,并探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创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作者通过自编问卷,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状况实施抽样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时间、使用频率、使用类型、使用行为等方面的状况和特点,进而提出通过重视认知教育、心理疏导和舆情监控,建立网络学习互动平台,设置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等方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城乡青少年媒介素养水准的最大落差在于媒介素养水准的客观层面,即媒介接触条件和使用条件层面,而两者在媒介素养水准的主观层面,即媒介接触动机和媒介认知层面无实质性差别。甚至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农村青少年更偏爱的获知-学习型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行为,使得农村青少年也呈现出比较积极的媒介参与姿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弥补和缩短他们和城市青少年在媒介素养客观层面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22)
网络暴力既指网络中通过语言再现的凶杀、抢劫、斗殴等场景,又指借助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设备对他人实施的有意的反复的侵犯性伤害。青少年是网络用户的主体人群,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认知能力、使用能力、反思批判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其道德意识、法规意识,安全素养和心理素养,是网络暴力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3,(23):61-65
通过对广西区青少年媒介素养及道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青少年日常中接触媒体的比例很高,对新媒体的使用频率普遍大于传统媒体。青少年对媒介使用的目的多集中在娱乐、消遣、获取信息、辅助学习上。青少年的价值观念、道德状况容易受到媒介影响,政府和高校、家庭、社会应该联合改进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12):51-54
网络村庄是中国农村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我们的网络村庄官办色彩浓重,旨在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强调参与意识的"网络村庄"应是青少年实用空间、草根自下而上的试验田、网络村庄筹划创建者、青少年社交空间、草根表达空间和精神家园、舆论阵地和文化传承基地。青少年于其中的参与角色分别为:实用信息收集、编辑及发布者;网络社交达人;社会观察者与网络表达达人;舆论参与者、引导者与意见领袖;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者。  相似文献   

10.
Web2.0媒介为青少年提供了充分表达思想、行为及认知世界的平台,并赋予网民充分自由、民主和互动的权利,促使了媒介自身传播方式和网络环境的极大变革,以Web2.0为代表的媒介传播必然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提出新要求。本文在分析Web2.0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Web2.0视阈下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和途径,以促进青少年更好地利用Web2.0媒介服务自我、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11.
陈小川  白霞  霍媛媛 《今传媒》2011,(10):44-45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网络这种新兴媒介,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作为一把"双刃剑",其特点日益凸显,对转型期的中国提出挑战,对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更是提出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主要以西安地区的中学生为对象,开展了关于媒介素养等方面的调研,分析了中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及其教育情况,并就其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黄建军 《今传媒》2008,(2):74-75
网络媒体是一种集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大众媒体优势于一体的新兴媒体.青少年使用网络既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很多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以网络探究的方式在互动式教育过程中培养青少年的网络素养,让学生具备理解当代文化的能力和解析网络信息的掌控能力,减少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以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思辨力以及生存于网络时代的技能,从而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型传媒使用者.  相似文献   

13.
闫翠萍 《今传媒》2013,(5):134-13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媒介技术的进步,媒介环境发生了改变,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受众的角色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性大大加强。青少年的媒介接触行为也不同于在传统媒介环境下,产生了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由此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潇  屈小顺 《新闻世界》2010,(7):208-209
在当今信息时代,接触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最频繁的媒介行为之一。但是,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状况令人堪忧,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就大学生应具有的网络媒介素养以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新媒介时代河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红强 《今传媒》2011,(6):38-40
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媒介信息先天"把关"不足,后天监控缺位,以至网络舆情、网络道德、网络有害信息、网络不良舆论导向等问题突出。这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河南省8所高校1000余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媒介接触情况、媒介认知能力、媒介分析能力、媒介信息评估能力、媒介使用参与能力5个方面,调查获得了河南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于推进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媒介素养教育“社会行动者网络”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介传播问题的凸显催生了新的教育内容——媒介素养教育。文章在阐述日本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之着力点——"社会行动者网络"构建的基础上,指出日本媒介素养教育中"社会行动者网络"的模式构建、构建力量与特点,并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本土化的"四位一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青年亚文化与当代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了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但极具现实意义的命题。青年亚文化在青少年中很有影响力,它的存在自然会影响青少年对媒介使用和对信息的接受,也自然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青年亚文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难点较多,最突出的是认同感的调整。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努力使青少年从对亚文化的强烈认同中转化过来。为此,要发挥学校社区的作用、组织讨论、让学生学会控制自身行为、强调媒体自律、强化经典的传播渠道等。  相似文献   

18.
陈新  杨洁琼 《今传媒》2013,(5):36-37
不同层次媒介素养的受众在接触媒介的过程中表现也不尽相同.本文选取在不同教育程度的背景下,维吾尔族受众接触网络媒介的不同体现,分析其特点并提出建议,增强维吾尔族受众素养,完善和发展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19.
张旺 《新闻世界》2011,(12):88-89
“网络暴力”往往表现为语言暴力、敌意行为等。它不仅损害当事人的权益,也对青少年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网民的媒体素养教育和自律意识,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20.
微博作为重要的社交媒体之一,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追捧,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及有效利用微博,形成对其信息的批判性解读,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环。论文采取实证调查的方法,对福建省高校大学生的微博使用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媒介的接触和选择上存在盲目跟风的情况;对媒介内容的解读上过于感性和随意;在媒介利用上缺乏时间和注意力的管理等。对此,本文从注意力、垃圾识别、网络参与和协作等方面,探索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培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