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关乎我国资源、环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化肥产业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本文根据多年研究结果,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化肥生产消费与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化肥生产消费大国,到2002年,化肥生产量达到0.379×108t,化肥消费量为0.434×108t,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5%和30.7%,并且化肥品种向高浓度化发展.化肥消费的增多,保证了我国粮食安全,减缓了土壤养分缺乏,但目前主要作物施肥量较高,与先进国家相比,养分效率偏低,有大量有机养分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化肥生产需要消耗磷硫钾氨资源,特别是磷矿资源浪费严重,隐藏危机.化肥产业的发展还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包括重金属和氮磷排放等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化肥发展要适度规模,核心问题是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从人口、国民经济、农业经济、生产技术及政策角度分析了中国及世界上一些典型国家化肥消费和这些因素的关系。从化肥消费强度和消费系数角度深入分析了各个国家发展的特点。结果表明世界主要国家化肥消费都随人口增长速率的增加而增长,反映出人民基本粮食和营养需求对化肥需求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化肥应用领域已经扩展到化工、渔业、林业、牧业等多个领域,我国传统农田使用比例已下降到85%。各个国家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化肥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差异巨大,发达国家已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每万元农业GDP的化肥消费已降至lt纯养分,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度仍高于2t纯养分,且磷肥和钾肥的需求还在增长。从弹性系数来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化肥需求仍呈等比例增长关系,说明农业经济对化肥过度依赖,其原因是技术发展较慢,单位养分的生产力水平和整个国家的养分再利用水平太低。但从欧美的经验来看,中国提高技术水平、转变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很大,而且在不长的时期内完全有可能实现,但取决于政策因素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与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粮食安全压力是当前全世界特别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粮食安全压力的基础是提高粮食总产,粮食总产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共同决定的,而在中国由于耕地面积的限制,粮食总产的增加只能依靠单产的提高。化肥养分资源是粮食中的粮食,化肥在粮食单产增加中的贡献占到了50%,但是近年来由于地区间、农户地块间和氮磷钾养分间投入的不平衡,化肥养分的整体投入水平过高,以及忽视化肥养分以外土壤养分的变化、有机养分的补充和环境养分的贡献极大地限制了化肥养分增产效应的发挥,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化肥用量从64.9kg/hm^2增加到274kg/hm^2,而化肥偏生产力(作物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的比值)从42.1kg/kg逐渐下降到16.9kg/kg。加强国家层次的养分资源宏观管理,重视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切实抓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推广和农化服务工作,通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户的密切配合,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成为实现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化肥与农业     
化肥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粮食的“粮食”,但化肥施用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我国化肥从无到有、在过去60年中实现了生产和使用的双重飞跃,化肥的产量和用量从1950年(<5万吨/年)至2009年(>5 000万吨/年)增幅超过1 000倍,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地区施肥不当,化肥带来了局部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应结合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行动,采用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改进管理者和农户的认知水平,提高化肥、有机肥等各种养分的利用效率,以扩大经济产出、降低环境压力,支撑我国农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是向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形式发展,由于大量有机化肥的使用,使土壤中有机养分逐渐降低,因此以新疆瘠薄土壤为研究方向,通过实验方式制备生物有机肥料为该地区果蔬种植提供最佳土壤养分条件。首先,以花生饼和菜籽饼为主要原料,以醛渣、酒糟、鸡蛋壳及菌种为辅料发酵成为基质微生物复合有机肥料,利用重铬酸钾测定上述有机肥料的有机质含量,并采用凯氏定氮仪、碱熔-钼镝抗比色法及吸收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检测各肥料中的全氮磷钾等元素含量;然后,在实验区域种植番茄后并施加花生饼肥料、菜籽饼肥料及有机化肥,结果显示施肥后土壤中的有机生物质、土壤酶活性及其他性质酶活性等养分明显增加,且该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低于化肥施肥果实。  相似文献   

6.
当前,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它与农业产量、效益有着密切关系,做好化肥检测工作是促进农产品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举措。氮氯作为化肥中的主要微量元素,做好其检测工作是化肥质量检验重点所在。本文详细阐述了化肥中氮氯的检测方法要点,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9,4(2):153-154
要解决我国化肥紧缺,增产固然重要,节约同样不可忽视.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损失,是缓解当前化肥不足的出路之一.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方法很多,除了改善施肥技术之外,研制长效化肥就是一条重要途径.长效化肥是一种养分溶解释放缓慢、肥效期较长、氮素损失少、养分利用率高的新型化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省工、省肥等多种效益.长效化肥有3种类型:一是改变化肥的物理  相似文献   

8.
2008年石家庄市土壤养分调查表明,全区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氟舍量均有所提高,有效磷提高幅度较大,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全市氮磷钾肥投入逐年增加,但投入结构不合理,产投比失调。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还田、调整化肥投入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实行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培肥措施、改善施肥方法,是调控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秸秆年产量高达7. 6×109t,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秸秆作为物质、能量和养分的载体,是重要的有机肥料之一。因此,探寻一种既能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又能降低生态风险的秸秆处理方式已经成为农业与环境领域的热点。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实验,探讨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0%、12. 1%和43. 8%;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不明显,在±0. 05mass%范围内波动;各处理土壤p H值略有升高,增幅为0. 06~0. 28个单位。同时,秸秆还田使玉米均高和产量分别提高了29. 2%和54. 6%,且土壤水分含量对秸秆还田的有效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前平原秸秆资源高效利用途径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是太行山前平原的重要农业资源,可还田、饲用、制沼气以及作为食用菌生产和化工原料,其中还田和饲用是主要利用途径。秸秆还田表现出显著的水分、培肥和增产增质效应。覆盖能提高水分利用率约10%;小麦-玉米两熟制的50%-60%秸秆还田加施化肥能够实现土壤养分平衡;秸秆覆盖的作物增产约10%,果树增产约20%。秸秆还田采取覆盖、留茬和翻压等方式,实施配套技术。秸秆利用技术应纳入到整个农事操作技术体系之中,实施秸秆还田、饲用处理以及沼气技术、发展秸秆多级利用技术,提高秸秆转化效率,发挥秸秆在农牧结合中的重要作用。从战略层次上调整秸秆利用结构,如可调整为直接还田、饲用、制沼气、食用菌生产、化工原料、其比例分别为:60:25:10:3:2。  相似文献   

11.
肥料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发展离不开肥料产业的支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肥料产业是绕不过去的一个环节。当前我国肥料产业面临着传统肥料产能过剩、不合理施肥导致的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耕地退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行业发展亟待破局。文章从基层肥料市场和农业生产调研入手,以肥料产业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角度,较系统地阐释了我国肥料产业的现状、问题,提出了肥料和土壤调理剂产业可持续发展应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国家粮食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挥红黄壤地区冬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种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黄壤地区是指位于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的以红黄壤为地带性土壤的广大地区。这里是我国水热资源最丰富、发展冬种农业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也是冬种农业模式最为丰富多样的地区,已发展了包括冬粮、冬菜、冬肥、冬草模式在内的各种冬种农业模式。采取有效对策,大力发展冬种农业,可以有效地缓解人地矛盾,缓解增粮与增收之间的矛盾,弥补饲料的短缺,实现农业持续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农业地区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出现了如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传统农业地区一般处于经济落后的地方,往往还保持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着较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不能再重复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有机农业的过程,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也无法直接开发有机农业。贵州省从江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生物资源、劳动力资源及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受耕地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从江县农业发展应根据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入有机农业思想,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强产业化建设;引入生态农业思想,高效利用资源;发挥民族地区优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丰富农业形式。同时,随着拥有“稻-鱼-鸭”共生系统的从江县侗族地区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之一——浙江省青田县的协作点,其农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肥投入对油菜成本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  杨雪  周晓时  冯中朝  张智  丛日环 《资源科学》2018,40(12):2487-2495
近年来,中国化肥过量投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所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此外,化肥滥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投入,而且不利于农民增收,因此,提升农业化肥的使用效率既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油菜为例,探究在油菜生产中如何改善化肥投入结构以及减少化肥投入量。为探究油菜生产中化肥投入对成本效率的影响,首先利用中国10个油菜主产省市1543份大田实验数据,并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出油菜产出值最大时的氮肥最佳投入值、磷肥最佳投入值以及钾肥最佳投入值;其次,借用成本效率函数模型估算出中国油菜主产省份的油菜成本效率;最后,基于化肥投入合理性的视角,探讨油菜生产中的成本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生产中化肥投入结构不合理显著降低了油菜成本效率,其中油菜生产中的氮肥过量投入以及钾肥投入不足,对油菜成本效率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在今后化肥投入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户合理施肥的宣传力度,增加测土配方技术补贴力度,引导化肥企业提供更为科学适用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5.
生物工程在农业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工程是对未来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农业、环境、材料等行业。本文介绍了生物工程在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的重要影响,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以及酶工程等生物工程在农业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基因工程突破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利用全新方法培育出具有物种性能的新型作物和牲畜品种,使农业产生一次新的革命;细胞工程不仅通过细胞融合产生优良杂种,而且使工厂化快速育苗成为可能;发酵工程对于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而酵工程是农副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发展高效益农业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生物工程在农业资源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可使我国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更高层次的开发利用,使我国农业生产达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燕  张洪  高翔 《资源科学》2012,34(5):874-878
农业生产中实际投入的具体资源及形成的产出均不单一,在缺少产出与特定资源对应数据的条件下,为方便讨论,一种可行之法是用几何意义清楚、又相对简便的TOPSIS法对多种产出进行综合;将其与资源的“边际投入量”结合,可以较清晰地了解种植业中人工添加资源的利用状况。用此方法探讨和分析安徽各市种植业的资源利用状态,结果显示,资源利用存在3种状态:可以继续追加资源投入以提高产出;不必追加资源仍可提高产出;不宜再用追加资源的办法来提高产出。前两种资源利用状态相对合理,尤其不必追加资源仍可增产正符合资源节约型农业的要求,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资源利用状态;相比之下,不宜再追加资源则意味着当地种植业已到了转变生产方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畜禽废弃物是一种良好的可再生有机资源,蕴藏着大量的养分和能量,如果将这些资源加以综合利用,不仅可以遏制我国农村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而且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若使用不当就会引起对水体、土壤、大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危险,为合理利用畜禽废弃物养分资源,实现从畜禽废弃物养分向农用地养分的转换,本文以环境科学、农业生态学、畜禽养殖、土壤环境学和作物栽培学等基本理论为基础,在地理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系统分析了畜禽废弃物养分向农用地养分转换的影响因素,并在充分考虑了地块间的空间差异性,利用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技术,结合预测点与居民地和规模养殖场的距离权重和面积权重方法及建立的畜禽废弃物养分分配模型实现畜禽废弃物养分资源分配,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进行了应用。其中农用地中畜禽废弃物氮养分资源含量平均值为541.896kg,最大值2511.705 kg,最小值66.698 kg,总量459 5819.788kg。并将计算结果与普通的空间插值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本文研究的分配方法更符合畜禽废弃物养分资源施用的实际情况。该法可为畜禽废弃物无污染应用研究及养殖业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研究——以陕西关中灌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对水土资源的加速开发利用,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和水土平衡不断受到破坏,给水分的供需和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增添了新的压力,同时也严重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把水土资源做为一个整体,对陕西关中灌区水土资源的开发进行科学的评估研究,提出进一步开发水土资源潜力的设想,以促使在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按照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匹配与组合,协调水资源与环境之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北黑土地在长期高强度利用下土壤"变薄、变硬、变瘦、变酸",且面临水资源短缺及生态失衡等问题,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已经成为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黑土地保护和利用不仅是耕地系统自身问题,更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协同发展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在开展黑土地耕地数量保障和提升黑土地质量行动基础上,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黑土地生态屏障生态条件,阻控和修复黑土地退化,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