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Nafion117表面粗糙化和“预先溶胀法”制备技术提高了微型PEM燃料电池膜电极(MEA)的极化性能. 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等电化学检测手方法证明, Nafion117表面粗糙化后扩展了催化层/质子膜三相界面区域,增大了电化学反应的催化活性点,降低了界面的接触阻抗.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PEO LiClO4 Al2O3及PEO LiClO4 碳酸乙烯酯 (EC)两种聚环氧乙烷(PEO)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SPE)薄膜,用不锈钢及铂两种惰性电极研究了聚合物电解质的交流阻抗特性,并对SPE/惰性电极的界面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等效电路,发现电导率的测定与采用的惰性电极有关.而且交流阻抗谱图与所加交流扰动幅度无关,但与直流极化电势有关.EC含量的增加对低频直线的斜率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非绝热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两条随机耦合的聚合物链中的极化予动力学.研究发现,极化子的动力学性质由电场和无序的链间相互作用共同竞争的结果所决定.极化子动力学被划分为两类,弱耦合动力学和强耦合动力学.在弱耦合动力学中,链间耦合强度是影响极化子输运的主导因素,而在强耦合动力学中,链问无序效应占主导作用.链间耦合越强,载流子的迁移率越高;链间无序效应并不总是阻碍电荷的输运,在一定的电场和耦合强度下,反而有利于电荷的输运.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维紧束缚模型,研究了一维有机磁性聚合物中极化子在外加电场下漂移的动力学行为.计算结果表明:侧基和主链电子的自旋耦合使得侧基悬挂格点上电子的在位能升高(或降低),作为一个势垒(势井)阻碍极化子的运动.当驱动电场大于某临界值时,极化子会突破势垒(势井)的束缚,在磁性聚合物分子内自由漂移.磁性聚合物分子中的自旋反转因素可以通过调节极化子自旋降低临界电场.  相似文献   

5.
以高纯Ti和Si为靶材,在不同偏压下于Ar/N2气氛中溅射沉积了Ti-Si-N纳米复合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和划痕法研究了复合膜的结构、界面结合力和摩擦系数与偏压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溅射Ti-Si-N膜层结构为nc-TiN/a-Si3N4/a-和nc-TiSi2复合结构.纳米复合膜的XRD谱图出现(200)、(111)、(220)和(222)面衍射峰,其中的择优取向为(200)面.在偏压为-150V时,薄膜XRD谱图中出现TiSi2(311)面衍射峰.发现适当施加负偏压,有利于获得细小、均匀、致密和平整的Ti-Si-N纳米复合膜.在偏压为-120V时沉积的复合膜组织和性能最好,其表面粗糙度为3.26nm,界面结合强度为53N,平均摩擦系数为0.11.说明偏压对磁控溅射Ti-Si-N纳米复合膜的微结构和性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电荷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过程是目前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发展了一种制备金属纳米电极和SECM探头的方法.围绕着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与纳米探头(金属、玻璃纳米管)的结合以及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与极化的液/液界面的结合,本文研究了加速离子在可极化的液/液界面上的转移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并对电子在液/液界面间的转移的Marcus理论做了较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和非定常面元法,实现了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膜在拍动中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并研究薄膜在小攻角沉浮运动时,在惯性力和气动力共同作用下的非定常变形响应及对应的气动特性. 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沉浮运动条件下,薄膜的柔性有助于改善其气动性能,即薄膜弦向、展向弹性模量减小,引起柔性变形幅度的较大增加,则作用于膜上的平均气动升力也相应显著增高,而平均升力与平均气动功率的比值仅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8.
系统研究了晶粒尺寸对铁电性、相结构、晶格动力学和光致发光等性质的影响.研究了择优取向钛锆酸铅铁电薄膜异质结构的取向机理、光学常数以及电学性质,并采用建模的方法分析了影响铁电薄膜红外探测器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地物分类精度,提出一种基于AdaBoost改进型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SVM)结合的二级分类结构。首先将AdaBoost改进型随机森林作为初级分类器,该分类器能根据决策树的分类能力赋予权重,分类能力越强则权重越高,从而提升初级分类精度。初级分类器还能评估输入特征的重要性,获得重要性排名。根据重要性排名进行特征筛选,用筛选后的特征训练SVM分类器,获取二级分类结果。最后利用邻域投票法将两级分类结果融合。AIRSAR极化数据对比实验表明,该分类结构可有效提升极化SAR地物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损毁评估对灾害应急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极化SAR图像蕴含丰富的地物信息,并且记录有目标地物的极化散射矩阵,可用于建筑物的损毁评估。针对完好和损毁建筑物两类目标的散射特征,利用Touzi分解散射角αs1、去定向后Yamaguchi分解二次散射分量和Touzi分解散射对称度|τ2|进行RGB彩色合成,对极化SAR图像进行视觉优化,进而利用单一时相SAR图像快速识别出不同损毁程度的建筑物区域。以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地震为例,利用灾后的ALOS PALSAR全极化数据开展实验分析,并利用汶川地震RADARSAT-2图像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对极化参量的组合不仅可以优化建筑物目标的视觉显示效果,同时可提高不同损毁程度建筑物区域识别度,从而大大降低灾害评估对于数据源的限制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富硅二氧化硅薄膜。红外 (IR)透射光谱表明退火过程中发生2SiOx→xSiO2 +(2 -x)Si化学反应。SiO2 与纳米晶硅 (nc -Si)界面上与氧有关的缺陷 (NBOHC)是蓝光发射 (2 .8eV)的主要原因。用纯二氧化硅靶制备的样品有 1.8eV的发光 ,可能与硅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帽儿山林区的水曲柳、山杨两种主要林分类型林下凋落物层进行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林分内凋落物层的贮量分别是:水曲柳林1350.0kg/hm2,山杨林3933.4kg/hm2。山杨样地内凋落物层平均总持水量达5.55t/hm2,平均持水率为139.5%;水曲柳样地半分解层持水量为2.233t/hm2,平均持水率为165.4%,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凋落物层的拦蓄降水、调节森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的生态功能。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各层有所不同。山杨林从两层各元素总贮量来看则是N>P>K>Ca>Mg;水曲柳林各元素贮量大小顺序为N>P>Ca>K>Mg。  相似文献   

13.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相干斑噪声降低了地物分类的准确率;联合极化SAR图像众多特征分类,过大的输入特征维度导致分类耗时长。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像素与LightGBM的分类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极化SAR图像的极化特征与纹理特征,具备较强的分类能力;采用LightGBM处理大维度输入特征,能够快速得到基于像素的初级分类结果;利用SLIC生成基于超像素的极化SAR图像,并在各超像素内逐像素投票得到基于超像素的二级分类结果,抑制了相干斑的影响。利用实测极化SAR数据进行实验,分类的总体准确率超过97%,且分类耗时短。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双边界层理论,建立含CO2的蒸汽在竖直平板表面凝结换热模型。CO2的存在极大恶化了凝结换热性能。在CO2浓度一定时,随着过冷度的增加,热流密度逐渐增大,凝结换热系数逐渐减小,界面温度近乎线性降低;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凝结换热系数迅速降低,界面温度逐渐增大。CO2的存在使得凝结液膜表面形成一层气膜,随过冷度的增大,液膜厚度逐渐增加,气膜厚度逐渐减小,但气膜厚度要比液膜厚度大一个数量级;随着CO2浓度的增大,液膜厚度与气膜厚度均在减小,但气膜热阻与液膜热阻的比值逐渐增大,并且在高浓度CO2情况下,气膜热阻成为主导热阻。  相似文献   

15.
钕掺杂氧化锌薄膜的形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XRD和AFM分析了Nd掺杂ZnO薄膜的表面形貌,表明随着Nd掺杂量的增加,ZnO薄膜的结晶度变差,薄膜表面变得粗糙,晶格畸变增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和程氏改进的TFD理论提出了计算双相NiAl合金界面电子结构的计算模型与方法.计算了含常用合金元素的单相及双相NiAl合金中的异相界面的电子结构.分析发现(NiM)Al(110)∥(Ni3M)Al(100)与(NiM)Al(110)∥Ni3(AlM)(100)是决定合金强韧性的主要相界面(字母M代表任何一种可加入的合金元素).利用界面电子结构信息讨论了双相NiAl合金增韧机制.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区域定位系统(China area positioning system,CAPS)接收机采用圆极化天线接收极化信号时会引入3 dB的极化损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线性极化天线的信号合成捕获算法.该算法先对双线性极化天线接收的两路CAPS导航信号进行捕获,并根据捕获结果进行信号同步;进而利用最大信噪比合并来合成两路信号,从而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通过实测数据分析表明,该算法得到的合成信号的信噪比比单路信号得到的信噪比增加1.5dB,提高了信号接收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现象常见于动力机械、喷雾冷却和薄膜材料沉积制备等工业生产中。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作为分散颗粒,应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制备均匀性与稳定性良好的树脂基纳米流体。利用高速摄像技术,研究纳米流体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的动力学行为。基于有限元法,通过修正的幂律黏度模型耦合纳米流体的剪切变稀特性,采用水平集方法捕捉相界面的移动,建立纳米流体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的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好一致,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与准确性。研究发现实验配制的纳米流体表现出非牛顿剪切变稀特性,纳米颗粒的加入抑制了液滴撞击固体壁面过程中的铺展和回缩行为。随着幂律指数m的减小,液滴撞击固体壁面后的铺展范围变大。随着表面张力的增大,液滴的无量纲直径在铺展阶段无明显变化,但在回缩阶段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筛选和二级分类的建筑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极化SAR数据进行精致Lee滤波,获取多维极化特征和纹理特征构成原始特征集;然后将随机森林作为初级分类器评估各特征的重要性,依据重要性排名进行特征筛选;最后通过支持向量机对特征子集进行次级分类,并用邻域投票法将两级分类结果融合。AIRSAR极化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可有效提高极化SAR建筑提取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的定位与解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是两个有区别的不同概念。生理负荷是描述人体系统机能状况改变的内部参量,其性质是一种状态量。运动负荷是描述人体行为动态过程的外部参量,其性质是一种过程量。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数量,运动密度是构成运动负荷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