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王小波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王小波对卡尔维诺的作品爱不释手,他的小说创作中随处可见卡尔维诺的创作踪影.他们的小说创作在故事内容的设置、叙事技法的安排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三个方面都有很多异同.正是他们小说创作的异同,引发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2.
陈培浩 《文教资料》2008,(21):23-25
卡尔维诺和王小波都喜欢以超现实的方式来建构小说,但他们的小说所建构的超现实形象能够指涉读者的生存经验,使得作品不但可以获得读者关于真实的认同,而且还会获得一种强烈的陌生化审美效果.卡尔维诺和王小波的艺术经验,值得二十一世纪的小说家珍视.  相似文献   

3.
王小波的后期创作逐渐从《黄金时代》、《青铜时代》中的顽童想象走向《白银时代》中的智者想象。随着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理性多于感性,观念大于形式,其想象精神也由起初卡尔维诺式的轻逸逐渐嬗变为鲁迅式的凝重。尤其是在受虐倾向、孤独情结、悲观意识等三个方面,王小波小说创作中(尤其是后期小说)的想象精神与鲁迅在《野草》中的想象精神,显然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后现代的叙事理论从回环叙事、元小说和奇异的想象方面探讨王小波的<万寿寺>中的叙事技巧,通过对其叙事技巧探讨揭示王小波小说的"虚构之美"和"无中生有",我们力图发现隐含在这些技巧后的作品的意义:现实的束缚、庸俗和无奈.  相似文献   

5.
阅读王小波的作品,会引起人们的思索。自由之生活、自由之思想、自由之文学是本篇对王小波的概括。自由之生活,王小波放弃优厚待遇显赫的名声而做一名自由撰稿人,足以证明他的"特立独行";自由之思想,王小波在他的作品里营造了"三有"自由思想体系;自由之文学,王小波作文的自由,即他的作品中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如反讽、夸张、黑色幽默、逻辑悖论等文学技巧,显示了其独特的语言,形成王小波的风格。王小波是自由的,自由的选择生活,选择写小说这条路;但自由的同时又为自由付出了代价。这便是自由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祁坤 《新疆教育》2013,(12):9-9
诗意叙事是王小波小说叙事的一贯追求;但对他来说,诗意不仅仅是一个叙事策略,更是作者艺术活动中严肃的美学追求。王小波小说对纯粹客观景物的印象化描写,对男女情爱的零度叙述,对发生在非正常时期和虚拟领域里的死亡场面的夸张书写,以及对机械发明想象的迷恋,共同构成了王小波小说场景叙事的诗意色彩。  相似文献   

7.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叙事结构,进而探索卡尔维诺对小说形式创新所作的努力及其意义。《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是卡尔维诺探索小说形式创新的典型文本,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小说创作达到空前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淡漠与消耗:王小波小说中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孤零零的现象”,王小波小说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质地。论文对王小波小说中的“性”进行分析,认为与通常在弗洛伊德“性解放”视阈中编织的“性”叙事不同,王小波小说中的“性”是在福柯“从性中解放”的意义上写出的,它关涉的是游戏、快感和主体的自由,它以其无目的“消耗”来反抗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以其对“虐恋”游戏的呈现来戏弄权力,揭示权力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9.
论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的元小说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小鹂 《文教资料》2008,(19):23-25
<寒冬夜行人>是卡尔维诺用来演示后现代叙事理论的一部杰作.卡尔维诺在该书创作中进行形式上的实验与创新,采用了后现代叙事中的框架策略,在文中嵌入十部不同类型的未完成的小说片断,形成多维叙事视觉的元小说框架.卡尔维诺通过设置作家、读者等一系列人物来展示并讨论作家、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表述了小说阅读与写作理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小说中的小说",即元小说.  相似文献   

10.
王小波的小说是一种超越传统模式的现代先锋叙事文本,它以鲜明的现代艺术形式表达了强烈的后现代意识,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叙事(元小说叙事、新历史叙事、反乌托邦叙事)基础上的,以超越羞耻心文化姿态对传统禁区进行现代解构并充满智慧游戏和理性思辩的智性文学.  相似文献   

11.
王小波是90年代才开始写小说的作家,他的小说贯穿着有智、有趣、美好和自由的思想脉络.为了使文本能更好的传达出这些思想,他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的一些观念、技巧,其小说的叙事风格与技巧呈现出先锋性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2.
身体的叙事是叙事文学的一种天然要求,它是表现和观察人的内心世界的一个独特视角。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缺席后,身体在中国文学中重新出现。在王小波的小说中,那些追寻自由的身体在时代、制度的规训下,试图以性爱、离开为途径来求得解放。但是在寻找到身体短暂的自由后,依然处于网惑和迷失的状态。通过对这些身体的透视,作者表达了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王小波以游戏笔墨的刑场死亡叙事为切入点 ,使其小说具有狂欢化诗学特质、快乐的相对性精神、解构权力的功能及作者的死亡记忆和变异嗜死情结。从王小波的文学渊源和中国文学的源流上可以考察他的有趣、笑谑的美学追求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卡尔维诺的小说叙事充斥着一种游戏的趣味,而文本的游戏本身蕴含着特殊的艺术精神.卡尔维诺的文本游戏一方面是吸收了民间文学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对古老文本的戏仿.这就使作家文本有了一种真正主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自由、大胆的想象力,对自我的深度开掘,关注人类的纯精神,是卡尔维诺小说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影响同样致力于探索新型小说的香港作家董启章的关键因素。董启章接受了卡尔维诺的创作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两人创作中最突出的几点相同质素为出发点,具体探讨董启章对卡尔维诺的接受,以及其在后者的创作基础上取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小波其人其文存在明显的"逃离"意象,表现为小说中逃离和生存中逃离。小说中逃离主要指小说人物的逃离和小说叙事的逃离;而生存中逃离则着重从其自由撰稿人身份来考察对体制的逃离,边缘处沉默则是对中心的逃离。逃离的起点是无趣,逃离的终点是诗意。在诗意放逐的时代,王小波更显现其可贵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内第一篇研究王小波小说的博士论文,韩袁红先生的《批判与想象——王小波小说研究》一书是王小波研究中的巨大突破。本书作者以对王小波生命体验的关注、儿童情结的深层阐释以及对其创作谱系的细致勾勒取得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之功。此外,作者一个显著的优点是:不拘泥于本土经验,将王小波的创作放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中去作人类精神的普遍关照,发现其宽广的写作情怀。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讲稿》为切入点,我们考察发现卡尔维诺小说诗学植根于欧洲文学传统。论文剖析了卡尔维诺提出陌生化诗学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卡尔维诺提倡的陌生化就是反讽式地借用过去的文学经典,不断推陈出新,将世界描述成原初的样子、将对象描述成本来的面貌。陌生化诗学,在《宇宙奇趣》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通过文体的陌生化、叙事视角和主题的陌生化,它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宇宙、认识了自己,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镇定、自信、近乎不可思议的小说家卡尔维诺。  相似文献   

19.
《儿子的怨恨》是卡尔维诺著名短篇小说,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从修辞技巧来看,都沿袭了卡尔维诺一贯交混使用的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创作手法,在叙事艺术上展现出其独特之处:叙事角度从限知到全知的转换;叙事层次中展示了梦幻、回忆与想象的次叙述;叙事时间变形等。  相似文献   

20.
赵昉 《语文知识》2008,(1):38-40
《帕洛马尔先生》是意大利文学大师卡尔维诺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在这部书中卡尔维诺以小说的方式展示了他对文学“所言之物”的信心并提出了以“确切性”来抵抗语言的抽象与平庸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小说中语言问题的解读和章节目录的分析,以期对卡尔维诺“文学是福地”的主张发出应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