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石刻之乡大足流传甚广的望娘滩故事是一则典型的传统孝道叙事。作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望娘滩故事的叙事在大足特定文化背景下发生地方化变异,成为传达当地社会最重要的道德观念——"孝"的文化符号。见诸文献的记载扩大了其传承空间,增加了其可信度与生命力。望娘滩故事与当地风物、生活、信仰紧密交织,形成一个口头、书面、视觉艺术等多样形式共建的叙事空间,成为彰显孝道、传达大足人集体意识的文化事象。本文尝试采用综合研究法,在社会文化语境中具体考察民间口头叙事的传承与演绎,并为同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不同地区申报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地方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应开设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民间戏曲等课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地方文化部门、社会团体共同挖掘、保护、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当地民间文艺,服务地方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辽西高跷秧歌"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入手,对高校体育课程开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出了设想,对适合于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得出高校作为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载体,其合理有效的开设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方言消失与抢救方言已成为当下不能回避的课题,人们已经意识到方言消失对地方文化流失带来的严重后果。方言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方言是"口头非遗"的载体,"口头非遗"也成为方言的自然栖息地,以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切入口来保护与传承方言不失为一种新方法与新途径,从而使地方文化与方言获得传承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应该是“引导”而非“主导”,多方扶持帮助民族文化加强自生机制的建设,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贵州省黔东南州政府通过传承人管理、资金扶持、教育推广等多种手段,筑造民族文化的民间社会基础,推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青海南部多伦多泉盐历史文化悠久,是活态的文化资源,相关文献记载稀少。在多伦多盐场的田野调查过程中,搜集整理了当地流传的与泉盐历史文化相关的一系列传说和故事。这些民间叙事有一定的历史记忆功能,具有历史性、故事性和民俗性的特点,是植根于当地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是川青藏结合部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独特资源,亟待纳入以多伦多盐场为中心的传承保护项目的整体性视野中。  相似文献   

7.
“谭振山的民间故事”作为惟一的个人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全国民间文学普查工作开始到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者江帆持续性追踪研究故事讲述者达18年之久。持续性追踪研究为民俗学的田野调查工作提供了研究者的介入能促使讲述者对民间叙事价值的认识升华、调查互动中促使研究者反思田野调查伦理道德、如何充分挖掘故事讲述与故事讲述者背后的文化涵义等一系列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渗透与继承,能够有效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而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为继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学校体育教学中继承体育非物质文化进行了研究,以便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花瑶山歌民间音乐文化的创作题材广泛,音乐织体丰富,2008年被录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花瑶山歌的传承主要有口头传承和学校传承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是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且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音乐文化形式。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越发重视,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为关注,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进行展示与传播已然成为对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形式之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充分推动了我国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数字化技术所具备的存储性和开放性的优势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此,我国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也应重视对数字化的运用,确保通过其实现有效的展示与传播。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承、传统的艺术表演、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和与上述表现相关的文化空间与背景六大类型;具有久远的历史、清晰的传承、活态的存在、鲜明的特色四大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开发的途径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调查和描述三部分构成,它们之间环环相扣,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民间手工艺诞生并依附于农耕经济的社会环境,扎根于乡村的原生土壤,其文化传播现状与发展对策成为重要研究领域。作为一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手工艺,宾阳竹编在当今社会仍以语言、行为示范和工艺品为主要传播媒介,文化空间不断衰微,品牌叙事工作停滞不前,并受到知识产权保护和民间文化共享冲突产生的矛盾影响。基于此,应塑造并且维护宾阳竹编的文化空间,为其构建与时俱进的品牌叙事,多途径协调“知识产权和文化共享”的现实矛盾,有效化解宾阳竹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难题。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青岛市成功申报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等10类27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传承渠道不畅,与教育脱节,缺乏对民族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等原因,青岛市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为此应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构建有效的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形式、发展特色民俗旅游促进优秀民俗文化传承、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皮影源自古代的招魂巫术,民间信仰是皮影传承的重要基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学理基础是科学思维,对巫术思维具有天然的排斥,既要保护,又排斥其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悖论.当代的民间信仰主要是民众追求幸福生活的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心理调适功能,应当为其留出发展空间,使非物质文化在原生态的环境中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的见证。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襄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表现为:悠久的历史,强烈的地域性;来自民间,浓郁的乡土性;朴实的传承,古老的口头性。  相似文献   

16.
李建攀 《职教通讯》2019,(17):23-2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社区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灵活的教育活动,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广泛的民众基础和社会空间。随着社区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不断丰富,社区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鲜明的社区性且主体相同,但社区教育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存在政策支持不力、教育形式单一和参与积极性低等困境。基于此,应认识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利用社区教育的多样性,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形式;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倍受关注的今天,在职业教育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展职业教育,已然成为一种可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职业教育发展相结合,必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拓展,增强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优秀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灿烂明珠和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华和文化血脉,推动着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壮大。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不断深入,"非遗进校园"已经成为中小学的选修课程。基于学校所在地拥有的浙江省慈溪市级《酱油、米醋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笔者发挥当地三原色德育品牌优势,将非遗文化的传承贯穿到小学生的课程学习与活动实践,让学生的思维"海阔天空"。  相似文献   

19.
美术教学作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发挥着传承民族文化,延续民俗传统的重要作用,能够缓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的窘境。基于此,教师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美术、传统工艺、民族文化等融入初中美术教学,从而达到静态保护、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具有文化传承功能,可利用其自身独特优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此,以DS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传承“紫砂陶艺”为个案,从传承空间、生产空间以及表演空间三个维度揭示DS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空间构成要素,并从课程体系构建、游学项目实施、师资队伍完善和研学基地建设,分析其实施路径,并对发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功能提出相应思考:一是基于资源禀赋来定位成校的传承功能,二是基于三大空间来打造成校的文化空间,三是基于系统设计来构建成校的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