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学校布局调整、集中办学后,大部分农村小学也有了住宿生,中午还增加了在学校食堂代伙的学生。这就给学校管理、学生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到一所著名学校去参观,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操场上有不少学生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中有不少是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学生。正当我为这所学校重视体育活动暗喜时,再走到另一幢楼内,却看到更多的学生正在教师的指导下埋头做作业。后来我才知道,在操场上欢奔雀跃的是该校国际部的学生,而在教室里埋头读书的则是国内部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近段时间来学校出现了两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是在班主任之间,有些班主任为了拿文明班,不断地叫班上一些"特别听话"的学生做好事,按照学校的规定,这班做的好事越多,那么这个班就越容易获得学校的文明班,而学生所做的好事通常是,班主任指派一些特别听话的学生,打扫领导办公和校园的其它一些地方,领导办公室被  相似文献   

4.
苏兆安 《辅导员》2010,(20):25-25
学生的成长需要三方面的关注: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个方面中,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学校教育中,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把家长叫到学校,这无可厚非?因为家长有知情权,更有教育权,但是,如果“叫家长”成了老师的一个惯用杀手锏,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5.
陈松信 《生活教育》2009,(12):17-18
在学校,我们通常把学生使用手机、MP3等物品的行为称之为追求“时尚”。许多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这一行为嗤之以鼻,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相似文献   

6.
学校道德教育效果不佳,原因有很多。有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有家庭教育的负面作用,有教育方式的不当等。但我认为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最大的应是"教育道德",即在教育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道德。如果在学校教育中处处反映出来的是道德的,那么学生在学校受到的就是正面影响,反之,教育中的不道德是对学生道德观形成的极大损害。5 2等于0,也许有这种情况,但这不是必  相似文献   

7.
吴雪琴 《成才之路》2010,(1):I0006-I0006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成为一个困扰教育界的客观事实。要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呼声也由来已久,然而收效甚微,甚至在多次提倡“减负”之后,有愈演愈烈之势。当然.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单靠学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学校毕竟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这一前提决定学校应该尽可能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8.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提法已有好几年,这与职业教育特色有关,即在职业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一定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需要老师不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9.
沟通,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往往注重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作用,往往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沟通,以致我们在对学生品德教育等方面走了许多弯路,给学生的品德教育带来了困难。在日常生活中或闲谈中,我们常会听到许多老师说:"学生难管,很伤脑筋"等一些埋怨的话。认真想来,这并不是学生问题,而是我们当老师的缺乏与学生的沟通,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的麻烦。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沟通,对学生品德  相似文献   

10.
马生莲  马国智 《教师》2013,(4):124-124
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因学生犯错误而大声呵斥学生,声音高得吓人,摆出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我是有证据的""在事实面前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就这件事我可以让学校开除你""这回我算逮住你了"……学生耷拉着脑袋,像个罪犯似的,吓得只打哆嗦。学生在  相似文献   

11.
职业班在招生时对学生明确宣布:学生毕业后不包分配,由招工单位择优录用。这对以前中专、技校学生毕业后由学校负责分配的做法来讲,是一个大改革,它使学生克服那种认为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人为本”成为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前不久,在与一外省区校长培训班学员交流时,很多人也谈到在学校管理中要以人为本.这又一次引发了我对学校管理中全面理解和正确实践“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在学校的教育工作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离开这一主体,学校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学校管理者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的思想,心中时刻装着老师和学生,也就是常说的管理者心中要有“人”.确立了师生员工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后,才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这是以人为本搞好学校工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人们称道醴陵市石事乡老屋塘村学校为“万元户”村小:一则这所学校坚持从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劳动技术启蒙教育,为学生日后成为“万元户”打下初步的文化、技术基础;二则15年来,学校坚持勤工俭学,发展校园经济,开发庭院经济,除去各种开支外,现在还有近万元存款。记者在听取了醴陵市教育局的情况介绍后,饶有兴趣地采访了这所学校,所见所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台湾,有一所著名的学校,该校有3000多名年龄在15—18岁的在校生,却没有一名校工,没有保安,没有炊事员,没有图书管理员。所有校内后勤服务工作都由学生们自己轮流去做。学校校规严明,违纪者轻则挨打,重则开除。学校实行学长制,每一名高年级学生负责带一名低年级学生。学生见到老师5米以外要鞠躬行礼,3000多名学生集合完毕只需3分钟。学生没有任何课外作业,但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这所学校就是由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创办的具有35年历史的台湾忠信高级工商管理学校。35年来,这所蜚声海内外的学校及…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学校工作对这一思想的体现首先要表现在能够与时俱进、确立并落实学校的“学风”上。在价值观念多元化、个人追求个性化的现代社会.明确学校的学风显得尤为重要。确立了学风,就是抓住了学校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明确了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学生群体。学校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他们行为懒散、精神颓丧、成绩不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后进生。后进生是相对的、变化发展的,学校没有一成不变的后进生。根据我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对后进生的观  相似文献   

17.
若问学生受9年义务教育,或者12年基础教育,在学校中主要都做些什么,最精辟的回答莫过于在上课。学生在校的生活,就是一节课接着另一节课,一种课接着另一种课地上过去,这一切都从课程表得到体现。课程表属于学校中寻常与必备之物,本身没有多少深文大意。不过  相似文献   

18.
《今天.双语时代》2008,(7):105-110
对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光荣榜和奖学金进行鼓励是美国教育的基本传统。这一想法的初衷就是校方通过公开的方式对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受到表彰的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并且以他们为榜样,可以激励其他学生更努力地学习。一般而言,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你也可以将学生的成绩称为他们在教室里的资本。  相似文献   

19.
有一回,我在辅导区一学校的学生作文本中,发现学生在句后用上“·”号,原来他们把“·”当作“。”号用了,这合适吗?  相似文献   

20.
刘春英 《班主任》2004,(3):32-32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往往很难协调起来.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到每天都能与每个学生的家长去沟通,而家长也都处于百忙之中,不可能经常到学校去了解孩子的情况.因而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很难形成教育合力.而事实上,每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都非常高,很想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校应该为家长提供这样的机会.当然,每个学校在这方面都做过努力,如召开家长会、家访等.但这毕竟是有限的,不能使每位家长天天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实践中我发现,作业是我们与家长沟通的最好途径,因为学生每天都要做作业,每天都把作业带回家,我们何不在这上面做做文章呢?经过尝试,我发现作业本上的"留言板"是一种很好的家校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