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以下是笔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实验管理的初步探讨。一、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课题管理的必要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的研究是前人所没有做过的,没有经验和资料可以借鉴,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另外,由于课题实验周期较长,使得一些学校的实验难以坚持或有名无实。为保证课题实验能够按照计划,科学、规范地进行并取得预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应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来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 课程整合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3.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必须要从信息技术、课程和人三个层面进行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互动整合,体现在三个层面,即课程知识层面的贯通、课程经验层面的融合和课程文化层面的创生,并最终使三种不同的课程观借助于信息技术走向统一融合.  相似文献   

4.
李海龙 《考试周刊》2012,(10):106-107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教师必须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革新了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而且促进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了新的课程理念。所谓整合就是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融入课程内容,强调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增强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情,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  相似文献   

5.
补白     
高峰 《学习之友》2013,(1):37-37
现在回想起来,中美之间刚刚开始开放的时候互相真的是很不了解,我们故意要让美国人看到一个特别没有瑕疵的中国,总是想把什么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所以有些事情就做得穿帮了。  相似文献   

6.
胡伦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4):181-18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是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而且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内的许多整合课存在信息技术手段切入不自然、生硬,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设计没有切合学科教学。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哲学意义探讨,无疑可以加深教师的理论认识,从而提升现实价值.信息技术于课程教学整合根本上是信息技术与教育之根本——人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的“整合”,而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整合”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从剥离异化走向“合璧”.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中,教师的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必须的第一位的,就是说教师必须以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整合信息技术,而不是对信息技术的简单使用或“亦步亦趋”.在教育教学实践,绝不是教师退居为幕后工作者而变成各种信息技术的汇演,教师要通过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的建构,将信息技术转为自身独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技术,重新走上教育教学实践的舞台,让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合璧之魅”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8.
1.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大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大学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信息技术与大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很不一样。不是谁辅助谁了,而是二者要逐渐融为一体。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大学语文学科,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大学语文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是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整合",是一场面向未来而又立足于现在的教学改革。它不是简单盲目地否定以往语文教学中的经验,而是力求把大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该做却难以做好的事情真正做好,是让过去一切宝贵成果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并真正实现共享。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主体针对性偏离、对新课程教学目标认识不全面、采取的整合方法不恰当等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小学应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采取专业化的示范引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和教学改革创新紧密结合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工作,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回归到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0.
从2001年开始,我国中小学逐步全面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逐步深入的时候,有必要对一些问题进行再认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退步转变。信息技术课作为初中的必修课,在新课程改革中运用何种教学模式,来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是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道课题。本文提出在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应当立足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层层深入,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显得尤为迫切。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是课改走向持久深入的现实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校本研究的主体是校长、教师和教师研究集体。校本研究主要通过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的方式来展开。校本研究将对教研员、教师和学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出发,总结出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般模式,并分析了其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煤矿地质学“课程内容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建设精品课程,煤矿地质学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基础理论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矿井水文、工程地质内容;突出矿井瓦斯地质工作的内容;更新储量计算分类标准;增加应用型矿山地质信息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第25届国际远程教育校长会议的主题是消除发展鸿沟。消除发展鸿沟是远程开放大学的使命。远程开放大学教育对于数字时代强化学生入学、参与和成功完成学业;基于推进发展理念院校承担促进知识转移的社会责任,在一种文化中有益教育资源如何为欠发达地区共享;全民教育时代高等教育的政策、计划、实施;高等教育在全球化中的合作、参与和交流等四个核心问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课程设置柔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要求高职学院能够及时捕捉并反馈就业市场信息,使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这就需要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柔性管理,通过就业分析调查小组的"就业分析"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应用"职业分析"进行课程模块设置和实训项目设置,实现自下而上的课程设置,使课程教学具有活力和生命力,使高职学生能够立足于社会,真正做到教育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创业教育与创业课程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向传统的知识型人才提出了挑战,呼唤现代教育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创业教育实际上是人才观的转变和教育观的革命,通过创业课程开发,加强大学生创业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创业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There is a long tradition in education of examination of the hidden curriculum, those elements which are implicit or tacit to the formal goals of education. This article draws upon that tradition to open up for investigation the hidden curriculum and assumptions about students and knowledge that are embedded in the coding undertaken to facilitate learning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emerging ‘semantic technologies’ in particular. Drawing up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case-based pedagogy in higher education, we examine the ways in which code becomes an actor in both enabling and constraining knowledge, reasoning, representation and student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how this occurs, and to what effect, is largely left unexamined and becomes part of the hidden curriculum of electronically mediated learning that can be more explicitly examined by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 in general, and code in particular, as actors rather than tools. This points to a significant research agenda in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课程。在该课程学习中,学习者一方面要了解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同时还要掌握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该课程学习来提高学习者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培养其成为具有适应信息时代从教能力的师范人才。针对目前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专业-素养-实践"三维结构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从目标、内容、策略、媒体和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并对实验教改的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信念形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能否落实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是信息技术教师是否拥有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一致的教育信念。而分析影响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因素,是找到促进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信念变革的有效策略的本源性保证。文章构建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信念与其形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文化环境、教育培训、自我反思等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