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集团公司迅猛发展。母子公司的投资模式和组织结构无疑是跨国公司、集团公司最基本的形式。加强对母子公司关系的法律调控,保护各相关主体的权益,理当是法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拟从母子公司的法律界定、法律特征、法律规制、债务责任关系等方面对母子公司关系的法律调控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一次制度性变革,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利益实现机制.相应地,大股东的行为特征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改革前的倾向于采取“隧道行为“,变成改革后的积极采取支撑行为和市场套利行为。其中,支撑行为主要包括大股东注入优质资产、大股东积极与上市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大股东提供支持下的债务重组、大股东直接收购上市公司不良资产等四大类,这种行为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业绩具有重要作用;而市场套利行为一旦失范,将会对二级市场造成破坏性的冲击.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对该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审计署网站发布了2013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对于日渐增长的政府性债务,应如何加强管理以防止财政金融风险的发生是当前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及问题1.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及规模。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其举借主体主要是融资平台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其主要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BT和发行债券。第二类是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第三类是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根据审计署的公告,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额为108859.17亿  相似文献   

4.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考虑了实际控制人的股权性质以及公司个体之间的差异,选取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与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期限结构正相关;股权集中度与债务期限结构正相关;少数股东持股集中度与债务期限结构正相关;实际控制人的性质为国有产权的公司更加偏好短期债务融资.  相似文献   

5.
近日,审计署网站发布了2013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对于日渐增长的政府性债务,应如何加强管理以防止财政金融风险的发生是当前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及问题 1.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及规模。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其举借主体主要是融资平台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其主要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 BT和发行债券。第二类是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第三类是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根据审计署的公告,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额为108859.17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额为26655.77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额为43393.72亿元。这些债务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在已支出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1188.77亿元中,用于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支出87806.13亿元,占86.77%。截至去年底,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负债率为36.74%,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参考值;全国政府外债占 GDP 的比率为0.91%,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20%的参考值;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为105.66%,处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90%到150%的参考值范围内。此外,三类债务的逾期债务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企业法人的财产责任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法学界没有统一的说法和理解。事实上,法人创立人(股东)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并不表明企业对自己的债务也承担有限责任;企业法人的独立责任也不同于有限责任;企业法人破产时的有限债务,更不能说明企业法人在正常情况下的财产责任就是有限责任,同为企业法人的资产有限并不等于责任也有限。因此,企业法人的对外财产责任应为无限责任。  相似文献   

7.
“债转股”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种客观需求,是企业债务重组的一种手段。上市公司的“债转股”包括“普通债权转股权”和“大股东的债权转股权”两种方式,而避免退市是上市公司大股东采取“债转股”的主要目的。ST厦华的增发预案,具有典型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债转股”的特点,其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的财务困境。  相似文献   

8.
传闻:据传,工大首创(600857)实际控制人为著名风投人士,有借壳上市预期。记者连线:记者多次拨打工大首创证券部工作电话,均无人接听。200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公司第一大股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八达集团公司70%权益转让给深圳市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膨胀速度已经达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危及中国的金融安全及地方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地方政府性债务已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头号杀手"。通过对省及省以下政府的债务规模进行识别来测算地方政府履行偿债责任的能力,并对地方债务风险进行分类。同时,对当前地方债务改革所涉及的省级政府举债权和年度债务限额的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陕西将用5年时间化解高校债务,今后省属高校贷款必须报省政府批准,严禁未经批准新增贷款债务。此项工作已列入校(院)长经济责任审计。  相似文献   

11.
关于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法学界对此观点不一,司法实践的判决也大相径庭。本文以悬赏广告法律性质的两种学说为基础,从维护当事人利益衡平,维护经济交易安全价值以及发展社会信用资本角度出发,以功利比较的视角主张应将悬赏广告认定为单独法律行为,广告人应当承担单方允诺之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我国2005年<公司法>创设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制度,因股东单一,故立法规定不设股东会,因此存有法人治理结构先天缺失.针对此,立法上应强制设立一人公司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及或执行监事,建立会计监察人制度,采书面记载形式,规范股东自我交易行为,明确股东违反书面记载义务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平衡失衡的法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公司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即公司股东或投资人滥用公司法人人格与有限责任制度,损害债权人合法利益问题,提出应在公司法中规定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的相关条款,并在司法实践中谨慎运用,以保护债权人合法财产权和社会公众利益,补充和完善公司有限责任和独立人格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公司法必须规定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规定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不仅有其坚实的公司法理论基础,而且有着夯实的法哲学和民法学理论基础。深入研究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的法理基础,对于我国及时规定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限制和纠正资本多数决的滥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公司的法律人格,保障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等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上承运人的责任制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内容当属海上承运人责任的归责原则。《海牙规则》所确定的承运人的过失责任原则是不完全过失责任制。从法理学角度来看,不完全过失责任制是违反公平原则的。而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维持不完全过失责任制仍是当前海上运输业水平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一种比较有效率的做法。我国海商立法在优先考虑效率价值目标的同时,应兼顾公平价值,在当前基本保持现状的同时,对承运人的不完全过失责任制进行一种渐进式的修改和完善,以推动我国海运业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母公司的侵权行为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公司通过资本支配而控制着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如果故意利用自己的公司势力侵害公司、股东及债权人利益,即构成侵权行为责任。本在讨论母公司支配与子公司利益保护的基础上,系统地检计了母公司侵权行为所损害的对象、构成要件和法律救济的途径,提出在现行法构架下依照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以违反社会公德为由追究母公司的侵权行为责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民事责任与债关系的定位是民法基础理论中的难题之一,也是围绕民事责任所展开的关键性问题。通过梳理近代民法上民事责任与债的"融合"到"分离"形态、现代民法中民事责任与债的"交叉"形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民事责任与债的关系,一方面肯定了民事责任与债在特定阶段上的重合关系,另一方面强调了民事责任不同于债而是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法律范畴与法律制度。因此,民事责任与债在现代民法中必然以交叉的形态存在,二者在对立统一中共同保护着民事主体的合法利益,治理越轨的民事活动和民事关系,维护和保证民事法律关系的正常运转,保持民法中秩序的良性运作,从而在民法领域中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不是基于《民法通则》设置的监护制度,而是源于带有公法性质的《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幼儿园与幼儿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教育管理法律关系。幼儿伤害事故分为过错事故和意外事故,在过错事故中,幼儿园按照过错责任原则归责,但是应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在意外事故中,幼儿园不需承担法律责任,解决意外事故的真正出路在于幼儿园参加责任保险和幼儿参加人身伤害保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各国环境侵权法律实践的发展,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演绎出“过失责任-公平责任-无过失责任”的社会化之路。即所谓“从个人损害到社会损害”,主要表现为无过失责任原则的兴起。无过失责任具有过失责任和公平责任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价值,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目前各国立法均致力于通过实体法途径,时归责原则作出调整。在环境民事责任领域确立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采加强时环境侵权案件中受害人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雇用人责任是大陆法系的一项法律制度,英美法系称之为替代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大法系中构成该项法律制度基础的雇用关系突破了固有含义的限制,雇用关系发展为事实上的使用关系。雇用人责任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尚属空白,我国已经具备了建立该项法律制度的社会基础,虽然我国已有该项法律制度的一系列立法尝试,但尚不足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