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研究两性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浓度在2.0×10-5到1×10-3mol/L范围对苹果酸-溴酸钠-[CuL](ClO4)2(L为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硫酸组成化学振荡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两性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浓度在2.0×10-5到1×10-3mol/L范围对苹果酸-溴酸钠-[CuL](ClO4)2(L为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硫酸组成化学振荡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月桂酸钠(SL)组成的表面活性剂双水相(ASTP)的性质及维生素(B12)在其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在富含正离子表面活性剂的ASTP(ASTP-C)中,DTAB的上相浓度高于下相,在富含负离子的表面活性剂ASTP(ASTP-A)中,SL的上相浓度高于下相,随着B12浓度的增加,在ASTP-C体系中B12的分配系数(Kd)和萑取率(Y)均增加,但在ASTP-A体系中B12的Kd和Y均减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表面活性剂双十六烷基磷酸(DHP)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固定在EPG电极表面,研究了酶中Fe((Ⅲ)/Fe(Ⅱ)电对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递过程以及酶催化双氧水还原过程,结果表明:(1)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固定酶的理想材料;(2)这种体系可能应用于构造第三代生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5.
基于表面活性剂的浊点现象所建立的浊点萃取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萃取方法.本文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14作浊点萃取剂,研究了由酸性大红与活性紫构成的单元和二元混合染料模拟有色废水的萃取脱色过程,讨论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染料浓度、盐浓度、平衡温度、平衡时间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表面活性剂浓度、盐浓度有利于提高萃取效率,而染料浓度增加则使萃取效率略有下降.在由活性紫和酸性大红构成的单元和二元混合染料体系中,酸性大红的萃取脱除率明显较活性紫高,混合染料体系的萃取脱色行为与单染料体系的脱色行为相近.  相似文献   

6.
四氮杂大环配合物催化的振荡反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这是因为此振荡反应更接近于生物振荡体系。选择了一种四氮杂大环铜配合物催化的化学振荡体系:NaBrO3-苹果酸-H2SO4[CuL](ClO4)2,其中L为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环杂十四-4,11-二烯,研究了左旋多巴对该振荡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左旋多巴的加入明显改变了振荡体系的周期和振幅.且浓度与振幅的改变值△A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9.90×10^-6-2.44×10^-4,相关系数为0.9933。同时对加入左旋多巴后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利用Tracker全自动液滴表面张力仪测量了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和ASP三元复合体系与油的界面扩张黏弹性,研究了碱类型和活性剂类型对界面黏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驱油体系界面黏弹性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界面黏弹性中黏性和弹性大小及贡献。结果表明:在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和三元复合体系的比较中,三元复合体系油水界面黏弹贡献比最小,复合模量以弹性模量为主;含重烷基苯磺酸盐的三元复合体系界面的扩张黏性模量、弹性模量、复合模量要比含石油磺酸盐的三元复合体系的低,相对于重烷基苯磺酸盐的三元复合体系,由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三元复合体系中弹性的贡献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研究了油分子量、油分子浓度、剪切及表面活性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油水体系相行为的影响.发现随着油分子量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增加;随着油浓度的增加,体系由最初的水包油聚集状态逐渐演变为油水分层状态.随着剪切速率的加大,油滴被逐渐拉长,最后断裂;表面活性剂加入油水体系后,以亲水头基伸入水相、疏水尾巴伸入油相的方式分布在油水界面上.  相似文献   

9.
将抽象因子分析法用于解析配合物体系的吸光度数据以确定体系中的吸光物种数,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金属离子与显色剂反应体系增敏作用机理提供一种新方法。用该法对Fe(Ⅲ)-SCN和Fe(Ⅲ)-SCN-Tween-80两显色体系的吸光度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新的多元配合物的生成是表面活性剂对Fe(Ⅲ)-SCN显色反应增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浊点压力是描述CO2复合体系相行为的重要参数,目前确定浊点压力的主要方法是目测法,但是由于体系由澄清变浑浊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因此目测法存在很大误差。该文利用光敏电阻的阻值与感光强度成反比的特性,通过光敏电阻监测CO2体系的透光强度,得到电阻值随体系压力的变化曲线,通过曲线的拐点可以准确地确定体系的浊点压力。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读数时的误差。同时,利用该方法评价了烷基聚醚表面活性剂在CO2体系中的浊点压力,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组成及烷基链长度对浊点压力的影响,可为亲CO2-亲油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设计及CO2体系浊点压力的测试提供重要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CTAB/正丁醇/正戊烷/水微乳液体系结构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法计算了CTAB/正丁醇/正戊烷/水的微乳体系的结构参数和醇由连续相转移到界面层的自由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随ω的增大,水内核半径Rw、界面层厚度,以及表面活性荆和醇在微乳粒子表面的平均聚集数n^-增加,而醇转移自由能-△G c→i、分散相所占总界面面积Ad和颗粒总数心减小.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Rossler化学反应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利用数值结果,相图和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了系统的周期振荡态和混沌态运动过程.利用四种方法实现了系统的混沌控制.结果表明,系统的状态由单周期振荡态变为周期2、周期4等多周期振荡态以及混沌态,最终系统的混沌行为被有效的调制到稳定的周期振荡态.  相似文献   

13.
四种药用蕨类DNA提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四种药用蕨类的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进的CTAB法、SDS法分别对四种蕨类进行了总DNA提取效果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实验获得最佳的DNA提取方法,为PCR扩增,引物设计,为筛选四种药用蕨类中的活性成份的相关基因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两种方法均能有效的提取较高质量的DNA,其中CTAB法效果最好,获得的DNA纯度较高、产量较大;SDS法提取的量次之且多糖等杂质含量更多。  相似文献   

14.
几种药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图  黎云祥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8):98-101,128
采用改良2×CTAB法和改良SDS法提取富含多糖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几种药用植物不同器官基因组DNA,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凝胶电泳和PCR扩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改良2×CTAB法和改良SDS法均能有效去除不同药用植物材料中的蛋白质、多糖、酚类及其他次生代谢物质,获得较高质量基因组DNA。但与改良SDS法相比,改良2×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5.
HeZhanbopointedout[1] thatsurfactantscanbeusedtomakenewchemicaloscillatorsinaqueoussolution ,suchasbromateoscillator[2 ] andpermanganateoscillator[3] .Untilnow ,however,thereisnotanyelectrochemicaloscillatorre latedwithsurfactant.  Anelectrochemicaloscillatorisoneofthefirstdisco veriesofchemicaloscillators .Todayhundredsofarticleshavebeenpublished[4— 6 ] aboutelectrochemicaloscillators.Theyprovidematerialstoenrichmaturetheoriesandmecha nisms[7— 8] .InourexperimentsweusedaDaniellcellasele…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活性剂和蛋白质作用的方式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结构、浓度和其理化性质有关。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多种类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非离子型、氟表面活性剂及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以蛋白质-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特征为出发点,综述了该体系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包括二者作用时所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理论,复合物的吸附机理及其作用过程中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总结分析了蛋白质分别与各类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过程中作用力特征、相行为、作用机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RLC阻尼振荡电路的系统模型,得到三种不同的阻尼振荡类型及其通解的形式,利用M atlab程序对后两类阻尼振荡电路的时域和频域进行编程描述,对此两者仿真波形,证实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同时指出了第5条临界阻尼非振荡波形失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Cable stayedbridgesarewidelyappliedinmodernbridgestructuralsystem .Thelargestspanofcable stayedbridgeiscloseto 1 0 0 0mwhenmanynewmaterialsandtechnologiesareapplied.Thestaycablesareimportantbridgestructurecomponentsmostpronetoexhibithighamplitu…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for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a kind of parametrically excited vibration of stay cable caused by support motion in cable-stayed bridges. The sag,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stay cable are considered in the model, based on which, the oscillation mechanism and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ind of vibration are analyzed through numerical, calculation. It is noted that parametrically excited oscillation of a stay cable with certain, sag, inclination angle and initial static tension force may occur in cable-stayed bridges due to deck vibr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a cable approaches to about half of the, first model frequency of the bridge deck system. A new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 installed on the cable anchorage is proposed as a possible damping system to suppress, the cable parametric oscillation.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use of this damping system, the cable oscillation due to the vibration of the deck and/or towers will be considerably reduced.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9978044)  相似文献   

20.
为了将纳米颗粒的强化传热吸收作用应用于氨水吸收制冷中,提出了在氨水溶液中添加铁酸锌纳米颗粒和复配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和CTAB的纳米流体的配制方法,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阴阳离子活性剂质量分数、复配比例及超声分散和光照对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铁酸锌-氨水纳米流体分散的最佳工艺为:SDBS质量分数为1.5%,CTAB质量分数为0.015%,超声时间为30min,光照时间72h以上.最后根据双电层原理分析了活性剂质量分数对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表明存在最佳活性剂质量分数,并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