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运用鲍莫尔等人提供的多产出组织分析框架,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在考虑产出质量的情况下,在均值产出的各个水平上都存在范围经济现象,完全联合生产方式是最经济、最节省的。  相似文献   

2.
范围经济是刻画高等教育内部效率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运用鲍莫尔等人提供的多产出组织分析框架,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在考虑不同高校类型的情况下,在均值产出的各个水平上,不仅不同类型高校范围经济的变化各不相同,而且同总体样本比较也存在差异。说明在从范围经济的角度考察高等学校的内部效率时,高校的类型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投入的效率不仅是评价政府工作绩效的关键指标,更是决定国民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回顾2000年以来有关义务教育投入与产出的研究成果,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义务教育投入产出地区差异和教育投入的经济效率等三方面,同时现有研究还存在着研究范围不全面、研究方法不完善、研究结论存在争议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育生产函数与义务教育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地区和学校间的教育质量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也非常不均衡。教育生产函数的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以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质量为核心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地区和校际教育质量的差异。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基础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心在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0—2020年全国区县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八项指标的生均值及县际间差异系数分析,发现十年间义务教育的硬件、教学设施设备和师资配置水平及配置水平在县际间均衡程度都有很大提高,但是从更大范围来看,我国八大区域间表现出较大差距。东部沿海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配置水平及其均衡程度均为最高,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则表现出较低水平。未来,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继续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区域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配置差距;聚焦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6.
他山之石可攻玉。现将近期在日本考察的观感择要记之,以期对我们有所启迪。 一、日本基础教育的突出特征:为国民提供机会均等、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 日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从满6周岁后的第一个4月开始入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的中小学都实行免费。同时,还有为残疾儿童设立的盲人学校、聋哑人学校、保险学校和设置了特殊班级的中小学。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后,97%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由于公立中小学教育质量优良,给国民提供了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所以,日本一般不存在择校的社会热点问题。 日本之所以能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7.
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研究——教育生产函数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教育生产函数的视角对我国中东部地区义务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统计描述和教育基尼系数分析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和校际间的数学教育质量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也非常不均衡.教育生产函数的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和校际间以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质量为核心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和校际间数学教育质量的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保障中东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公平的前提基础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心在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内部效率研究——基于范围经济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的关于我国高校效率的文献多集中研究高校的规模(规模经济),更深层次的关于高校内部运行效率尤其是内部产出组合效率(范围经济)的研究寥寥无几。我国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资源是否互补、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培养资源是否共享等重大问题缺少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现实背景下,研究高校范围经济对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意义重大。使用多产出成本函数,并利用教育部直属高校数据对我国高校的本科生教学、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活动之间的资源互补状况进行的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提供这些产出时未充分共享资源,其中研究生的培养较为孤立,范围不经济程度最高;在考虑我国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后,高校产出间的资源不共享程度更为加大。反思范围不经济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高校的设备、师资、图书的条块分割和内部管理体制的交叉重叠,同时,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导致了研究生培养的相对割裂。因此,有关部门在制定高等教育管理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高校内部资源的共享和互补,还应重视学校的类型和办学地点对高校内部资源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比较我国城市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对应性的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不择校家庭,择校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择校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子女就读学校水平的正向影响更强。说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一致性增强,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分层与教育分层之间的对应性,从而进一步引发教育机会分布的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
陈纯槿  王红 《中学教育》2010,(11):3-6,26
基于对广东省N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调查发现,县级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普九"巩固水平、办学条件、资金投入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要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逐步完善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薄弱学校改进,全面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科尔曼报告》公布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对于学生学业成绩来说,学校投入与家庭投入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依然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利用我国东部和中部5省16个城市中小学校大规模测评数据,采用广义教育生产函数方法,运用两水平线性模型,分析了学校投入和家庭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代理变量)的影响效应。同时,采用Shapley值和Owen值分解技术,识别出对学校教育产出有较大影响的投入要素,得出以下4个方面结论:第一,除生师比之外,办学条件和教师质量等学校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第二,父母参与、父母教育期望等家庭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第三,对于小学平均学业成绩而言,来自家庭的相关投入更重要;对于初中平均学业成绩而言,则是来自学校的相关投入更为重要。第四,相比学校办学条件,教师质量对中小学校平均学业成绩变异的贡献度更大;而且,相比小学,教师质量对初中学校平均学业成绩变异的贡献度更大。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生产效率的5点建议:一是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优先保障初中阶段学校教育投入;二是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入义务教育事业;三是通过校外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校本教研合作等途径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策略水平,尤其要重视提高初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水平;四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家庭教育的制度规范,强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督促父母积极参与子女教育生产过程;五是学校和社区应广泛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家庭教育实践培训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养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合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维吾尔族基础教育发展进行了论述:以“两基”为重点,基础教育得发展,以保证投入为前提,提高教师水平,以大力推进双语教学为发展,切合实际的落实到实处。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教育教学质量得以加强和提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地方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投入有限,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支出,国家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中小学教师严重缺编,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应向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申请教师定向名额、申请延长定向招生的优惠政策、以统招的原则分配定向生;中小学学生流失仍严峻,狠抓法令法规,遵守劳动法,国家对贫困县的少数民族高中阶段应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解决贫困县学校的正常开支;提高高中升学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东莞市某镇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尽管当地政府对非户籍适龄儿童的教育政策比较宽松,但是,与户籍儿童相比,非户籍适龄儿童仍然不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了发放教育卡、废止等级学校和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等政策性建议,以冀能保证适龄儿童享有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虽然已成为最为薄弱的学校群体,但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学校经费紧缺、生源减少、教师队伍素质偏低等。据此,教育部门应采取重在改造的方针,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抓好小班教学,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以及办好家长学校等,以促进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常认为私立学校主要为中、上等收入家庭服务,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大量低收入家庭选择私立学校来获得教育服务.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公立学校教育质量不如人意,教育开支在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以及公立学校的高限制性入学要求等.发展中国家应致力于改善低收入群体的受教育条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教育补偿投资;优化教育投资分配比例;规范对私立学校的管理;提高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学区集团化管理是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之一,已成为我国多个区域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从政策作用的主客体,教育管理者、教育举办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角度,探讨学区集团化管理这一教育政策的实践效果,进一步完善学区集团化管理,要促进"合作利益"的产生和分享,鼓励学区成员参与不同合作群体。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功能之实现,有赖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义务教育主体义务之积极履行。在众多义务主体中,又以国家义务之履行最为重要,也最为全面。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应依据国家最高义务原则,积极履行国际人权法规和国内宪法、法规规定的义务,推动义务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择校热”会破坏义务教育的平等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择校热”的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其中,最关键是教师不均衡,教师的发展在不同的校际之间差距越来越大。鉴于此,需要区域内师资队伍的有效流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教师流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并完善教师流动机制,实现教师多样化流动;建立区域内的“大义务教育”体系,促进区域内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总结泉州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策略: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府行为,努力创造平等、公平、和谐的教育环境;学校的规划设置应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其建设应与城市建设和谐同步进行,形成科学合理、均衡和谐、符合实际的学校布局结构;创造条件实行“集约式”办学,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结合旧城改造工程,优先扩大部分学校的校园面积,努力实现办学主要条件标准化、均衡化:加大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和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逐步完善学校配套设施建设,促进设备设施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合理调配学校师资配备和结构,强化交流研讨和专业指导,不断提高区域内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加强教育政策宣传,坚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原则,合理调控生源入学流向。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制定中,必然伴随着多个主体的不同价值问题。作为政策的制定主体,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在政策中会有一定的价值选择,这种价值选择如果得到政策执行主体(地方政府和基层学校)和目标群体(广大的一线教职员工)的认同,则其政策的合法性就高,政策实施的效果就好。其次,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间的价值冲突问题,如何平衡好这些价值冲突,也是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