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是实现河南城镇化的主要途径,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为河南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城乡二元结构、供求结构性矛盾以及技能素质不高等相关因素造成了河南省城乡发展不平衡,阻碍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此,应当通过五个方面的努力,推动实现河南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二是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三是优化就业环境,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转移;四是扩大就业培训规模,完善培训补贴政策,实现农民工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五是落实各项配套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好服务;六是积极推动城镇服务业与"互联网+"有效融合,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按照奥肯定理: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就业增长。但在当今社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在下降。以河南省1978年—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应用Eviews计量软件和Excel为分析工具,对第一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证实河南省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的作用在减小,就业人员正在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我们发现:辽宁省第一产业存在大量过剩的劳动力;第二产业可以吸纳一部分劳动力;第三产业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部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辽宁省第三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尚需不断完善。由此带来的启示,一是第三产业仍将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选择;二是大学生就业的根本问题不仅在于经济的发展,更在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三是高校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四是学校要根据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作为人口基数比较大的省份 ,就业形势特别是城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扩大河南省城市就业 ,既要发展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 ,又要完善创业政策 ,建立健全创业和就业服务体系 ,以创业促就业 ,还要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 ,优化劳动力结构。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随着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模式的转变以及产业创新等因素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民工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认知偏差、情绪消极、盲目攀比、依赖心理和自卑心理,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三个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农民工就业心理问题,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吉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从相关度、结构偏离度分析、就业弹性三个方面对吉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吉林的"一、三、二"就业结构与"二、三、一"产业结构呈非对称状态,其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第二产业依然是吉林经济发展的重心,第三产业将会成为吉林经济中就业增长最快、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部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社会关联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国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具体包括经济增长模式对就业的影响、产业分布结构对就业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就业的影响、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就业的影响和个体创业鼓励制度性缺失等。因此,应采取以调整经济增长模式来增强就业弹性,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人才流通障碍来增加非传统就业,以自主创业的制度性支持等措施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近年有了长足发展。但可持续的、高效率的培训模式依然在探索之中。我国可根据区域农村经济结构的差异而采取两种不同的培训运作模式:"本土化就业-新农民"、"融入城市-新市民",从而为农村劳动力这一庞大群体拓宽向上流动的通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高增长、低就业"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高增长、低就业"的模式为背景,对目前学术界就中国经济就业弹性下降趋势给予的各种解释进行了简要评析,并结合国际发展经验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格局提出,企业中普遍的加班加点行为,抵消了经济增长创造出来的一部分就业供给,减少了对新职工的雇佣量,从而使中国经济形成了"高增长、低就业"的特殊模式.  相似文献   

10.
劳动与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要素,也是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起点。劳动力需求函数的导出,将经济增长、资本-劳动相对价格与就业问题放在统一的框架下。本文从宏观、产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前提,资本替代劳动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不同,第一产业负就业增长拉低了总体的就业弹性,"无就业增长"在我国现阶段表现为局部现象。  相似文献   

11.
依据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分别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研究建立和发展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从专业布局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三个方面研究建立和发展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从管理体制、招生体制、评估体系、政法体系、经费体系五个方面研究建立和发展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与河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适应,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商圣"范蠡的经济思想探讨当前河南省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利用"商圣"范蠡的经商思想,改进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促进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构建和谐的体育产业环境.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体育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旅游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产业开发的重要方向,是国家和社会共同兴办体育和旅游产业格局的新机制.借助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东风,充分利用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体育旅游业,对推动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南的服务业比重居全国最末位,服务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业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河南经济的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河南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转变思维观念,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及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本对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对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进步发展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立志 《职教通讯》2012,(19):52-55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具有强大的"后发优势"。河北省高职教育在建立"沿海强省"的战略背景下,应当首先发展沿海高职教育。通过产学合作建立和完善跨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对于河北省而言,建议建立一批跨区域高职实训基地、提高师资水平和待遇、实行职业院校董事会制度和聚合以沿海为中心的高职院校云。  相似文献   

18.
建设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原生态水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四城同建"是漯河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发挥漯河豫中南装备制造、口腔医学等高质量职业教育资源在豫中南地区的比较优势,以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为引领,加大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同步提升。破除"扩张式竞争"思维定势,着力构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生发展的豫中南职业教育"共同体",不断提升漯河职业教育在豫中南地区的影响力,努力把漯河建设成为豫中南职业教育地区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9.
从河南省高职院校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学生规模、基本办学条件、“双师型”教师现状等方面的调查得知,河南省高职院校的发展呈高度弱势状态,整体状况不能令人满意。影响河南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教育观念不适应;专业设置和定位不合理;办学投入严重不足;师资缺乏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加,辽宁省也不例外。为培养适应辽宁省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要确立和完善“模块式”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区域经济环境下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建立“岗位一任务”的实践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