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海蓬子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微波温度和微波功率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海蓬子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海蓬子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60%(V/V),料液比1∶40,微波时间9 min,微波温度60℃,微波功率500 W,此时海蓬子茎叶总黄酮得率达到6.06%,与模型预测值6.34%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橙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5个因素,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橙皮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微波温度为60℃,微波功率为500 W,提取时间为5 min,料液比为1∶25(g/m L),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达到1.88%,与模型预测值1.85%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微波辅助黄精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黄精总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依据,以云南黄精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研究了料液比、乙醇浓度、微波加热时间及微波加热功率等工艺参数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精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70g/m L,乙醇浓度为:60%,提取时间80s,微波功率为:350W,在此条件下,黄精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达到0.92%。  相似文献   

4.
野生和栽培马齿苋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辅助乙醇浸提的方法提取马齿苋黄酮,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的影响因素顺序为:料液比〉微波处理时间〉乙醇浓度〉微波强度;马齿苋黄酮微波辅助乙醇浸提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50(g/ml)、微波处理时间120s、乙醇浓度70%、微波强度为中高火档(648W)。提取得到野生型和栽培型马齿苋黄酮含量分别为:5.432%和5.506%。  相似文献   

5.
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研究微波法提取川芎中多酚的方法。以乙醇浓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微波法提取川芎中多酚的最佳条件是:乙醇浓度为80%、微波功率为450w、提取时间为2min、料液比为1:8,此条件下可提取的多酚浓度为1.862mg/g。  相似文献   

6.
以桔梗为原料,采用微波提取方法提取桔梗皂苷.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从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固液比(g:mL)四个方面对桔梗皂苷的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微波提取桔梗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微波功率420 W、微波时间260 S 和固液比1:14(g:mL). 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桔梗皂苷的得率4.59%,表明微波提取方法是较好的桔梗皂苷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红薯茎多糖条件.结果表明,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影响微波辅助提取红薯茎多糖的主次因素为: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并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红薯茎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0min,微波功率80%(全功率为800W),液料比25:1.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水浴法提取发酵后山葡萄皮中的花青素,在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和乙醇浓度4个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正交实验确定发酵后山葡萄皮中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正交结果显示4个单因素对发酵后山葡萄皮花青素提取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乙醇浓度,得出发酵后山葡萄皮中花青素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时间1 h,料液比为1:20,浸提温度65 ℃,乙醇浓度为50%.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藜蒿黄酮,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提取藜蒿黄酮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藜蒿黄酮得率的因素顺序为:乙醇浓度>超声处理时间>浸提时间>料液比,在50℃下,用30倍于干物料的60%乙醇浸提6.5h,再超声处理45min时黄酮得率最高(0.899%).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四楞蒿为材料,探索优化微波辅助提取黄酮的工艺,分别探讨了乙醇溶液浓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液比4种因素对四楞蒿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溶液浓度为40%、微波时间为90 s、料液比1∶40 g/mL、微波功率为490 W时总黄酮得率最佳,在此条件下,四楞蒿中总黄酮得率达为31.7 mg/g.微波辅助提取总黄酮法,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值得重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微波辅助萃取儿茶素优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微波萃取法并结合正交试验研究提取儿茶素的优化条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对儿茶素与茶多酚的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在以儿茶素为评价指标时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为400W、乙醇浓度为60%、萃取时间为70 s、料液比为1∶20,在此条件下,儿茶素的得率和含量分别为8.9%和26.6%,高于以茶多酚为评价指标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以苦瓜叶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苦瓜叶中黄酮类物质用乙醇和微波法进行提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乙醇提取因素由强到弱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得到比较优势的组合为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1:3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4h.在微波法中影响苦瓜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效果各因素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而得出比较优势组合为乙醇浓度为70%,液料比50:1,提取时间为3min,提取次数为3次.从时间及成本等方面考虑微波法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3.
两种不同方法提取枸杞多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枸杞多糖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对枸杞多糖的提取效果.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枸杞多糖提取工艺(热水法和微波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比较了料液比、浸提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热水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5 h,料液比1∶10(mL/g),提取次数3次;微波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480 W,微波时间20 min,料液比1∶30(mL/g),提取次数2次.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微波法提取多糖提取率提高近40%,微波法提取枸杞多糖优于热水浸提法.  相似文献   

14.
采取微波-碱水法提取泉州湾产南方碱蓬叶总黄酮(LFSA),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所测定的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与5因素4水平L16(45)正交实验筛选碱水的pH值、微波功率、液料比、微波处理时间4个因素的4个水平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碱水的pH值对LFSA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LFSA微波-碱水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13、微波功率600W、液料比70、微波处理时间9min、提取次数1次,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4.87%.  相似文献   

15.
运用响应曲面优化法优化超声波辅助的茶粕中提取茶皂素工艺,建立以75%乙醇为提取剂的料液pH值、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固比和超声波功率等因素与茶皂素提取率间数学模型,据此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pH值8.0、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4h、液固比8:1和超声波功率80W,此时实际茶皂素提取率8.041%(n=5),与模型预测接近。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微波法提取沙溪蜜柚废弃物中黄酮的提取工艺,以沙溪蜜柚柚皮为原料,考查了微波功率、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辐射功率为250W,辐射时间2min,乙醇浓度70%,料液比1:70.在最优条件下黄酮的提取率为0.272%.  相似文献   

17.
以丙酮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分别采用微波法和超声波法进行正交试验,探讨了茶叶废料中提取茶单宁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提取法效果较好,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60(g/g),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5 min,丙酮浓度为70%,茶单宁的提取量达215.04 mg/g.  相似文献   

18.
乙醇浓度对滁菊多类成分提取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不同浓度乙醇对滁菊花各类成分提取率影响.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为30min,提取次数为3次,料液比为1∶30,超声功率为200W;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60%乙醇溶液提取滁菊花总得膏率最高,为47.52%;70%乙醇溶液提取滁菊花总黄酮得率最高,为10.86%;80%乙醇溶液提取滁菊花总酚得率最高,为3.02%;水溶液提取滁菊花总糖得率最高,为4.27%.乙醇浓度对滁菊花不同成分提取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绿茶中儿茶素超声波提取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春铜鼓幽居茗荼(绿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提取的方式,以儿茶素的吸光值为指标,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试验对象与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考察四个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确定出儿荼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1次提取、80%乙醇、1:13(料液比)、35min、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