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亲社会行为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及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儿童行为量表-亲社会行为项目和儿童气质评定量表,通过对269名3~5岁朝鲜族幼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3~5岁朝鲜族幼儿各年龄阶段亲社会行为表现无差别,女孩比男孩更容易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气质维度上的注意分散度与反应阈会影响到其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本文从家庭教养方式、幼儿自身的认知发展水平、同伴关系、社会环境等分析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栋 《科技风》2015,(5):239
本文通过幼儿观看动画片,阐述该动画片的主要故事情节,介绍被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及性格特点,通过给研究对象播放动画片来观察分析该动画对他产生的影响,进而阐述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分析如何正确引导幼儿观看动画片后的行为,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亲社会行为是指准备帮助他人或采取有益于他人的行动。强烈的社会动机;相信自己对事情有影响力;有适合于情景需要的特殊能力的人更可能表现出有助人行为;同情和理解他人与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有正相关;同时,亲社会行为还受到人际关系类型的影响。培养亲社会行为可以帮助青少年增加亲社会行为,能够促使他们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被社会接受,从而使社会化顺利地进行,使青少年成长的进程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5.
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释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内涵,分析了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培养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是指一切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且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主要包括合作、分享、助人、关爱、安慰、捐赠、谦让等。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具有利他倾向的过程,不仅能够加快他们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社会化进程,而且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融合亲社会性和社会创业研究的基础上,聚焦亲社会性与社会创业机会开发的联系,将创业行为双阶段模型拓展至社会创业过程,把社会创业机会开发细化为他人机会与自身机会的环节,并以社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案例分析方法,深入挖掘亲社会性对社会创业机会开发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非亲缘型亲社会性直接作用于他人机会产生过程,亲缘型亲社会性直接作用于自身机会转化过程。据此,构建了亲社会性嵌入的社会创业机会开发框架,对跨学科创业研究和社会创业实践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研发团队及成员为样本,实证研究测试团队学习行为对个体社会资本、个体学习倾向与其创新行为关系的跨层次影响.结果显示:个体社会资本、个体学习倾向对其创新行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学习行为对其成员创新行为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学习行为可强化其成员互动频率与创新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且对其成员学习倾向与创新行为之间正相关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有效管理研发团队、促进成员的创新行为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孙际铭 《科教文汇》2008,(29):31-31
本研究采用多基线的研究方法,探讨幼儿系列游戏是否能矫正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实验征明幼儿系列游戏可以矫正幼儿的退缩行为。  相似文献   

11.
谢峰 《科教文汇》2011,(26):54-55,67
社会退缩行为指社会情境下的独处行为。本文从一个幼儿的案例中分析社会退缩行为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和有效干预的策略。通过参与式观察、访谈和家访,了解社会退缩行为的心理特征:孤独、怯懦、害羞、迟疑,好奇心低;游戏中独处较多、与同伴一起活动少;独立意识和能力弱,自信心不足;在新环境中缺乏安全感等。个案研究表明,幼儿退缩的发生既有人际关系、教养方式的外部环境因素,又有个体气质、自我效能感的内因。通过近一年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行为训练,该幼儿的心理行为发生明显转变,这表明研究方案是可行的,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享行为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与同伴交往,融入集体生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小班幼儿刚入园,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他们需要与同伴相处,共同生活。然而,小班幼儿自我意识较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很强的独占意识,不愿意与人分享,这将阻碍孩子的发展。因此,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十分必要,它有利于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为今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也是幼儿园德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分享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是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幼儿社会领域教育实践中却存在许多分享教育的误区,这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社会性教育,通过树立榜样、创设分享的情境和机会,让幼儿实践和体验分享行为,在家园共育中把握分享教育的尺度,促进分享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组织公民行为体现的是员工的合作意愿,与组织绩效密切相关,因此保持并强化组织公民行为显得异常重要,社会嵌入观点为组织公民行为的保持和强化提供了分析视角,组织公民行为不仅受积极组织背景特征的影响,在行为实施过程也会产生有利于组织公民行为持续和强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合作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幼儿个人全面发展的必备素质。幼儿期是合作行为发展的关键期,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抓住关键期,给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和机会,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纲要》中提出"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结合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基于607份在职员工的多时段配对数据,构建亲社会行为通过影响自身情绪资源的消耗及获取,进而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验证了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实施亲社会行为会获得情绪资源从而产生积极情绪,但其也会消耗情绪资源使员工感到情绪耗竭;积极情绪和情绪耗竭中介亲社会行为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能够调节亲社会行为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强度。  相似文献   

17.
亲自然活动是指儿童亲近和纳悦自然的积极活动。本文提出在尊重幼儿天性的前提下,以亲自然活动为途径,让幼儿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以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并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返璞归真,热爱自然、爱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亲社会性视角,关注创伤个体的积极反应与创业之间的联系,依据多案例研究范式,深入挖掘不同类型组织中个体创伤对其社会创业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亲社会性在社会创业者由创伤到创业的全过程中发挥关键的正向调节效应:在创伤个体从产生意愿到采取行动帮助创伤群体缓解危机的过程中,亲社会性加速创伤经历者向利他施助者的转变;在创伤个体试图通过社会创业帮助更多的创伤群体时,亲社会性加速利他施助者向社会创业者的转变。本文将创伤引入机会开发模型中,深挖亲社会性调节下源于创伤的社会创业机会开发过程,丰富了社会创业机会开发研究成果,为社会创业者践行创业行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9.
柏传芳 《知识窗》2014,(8):77-77
《纲要》中要求:“幼儿应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体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规则性也较强,它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各项基本能力,而且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尝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20.
宗尽炎 《科教文汇》2011,(31):169-171
本研究采用自我管理策略对一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反馈行为的多样性,提高社会适应性行为,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研究结论:(1)正确的行为反馈能力得到提高,社会互动技能得到强化;(2)在外部监督和自我监督阶段,自觉遵守日常活动安排的能力增强;(3)在自我强化阶段,适应不同社区情境的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