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文章围绕高校在校生人数、生源分布、优质教育资源、社会阶层等关键指标,对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的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公正落实高考招生"专项计划"、提高重点大学农村户籍生源比例、合理分配高等教育资源等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由于高等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它。本研究抽查了1951-2000年间5355份云南大学"学籍登记卡"的家庭出身,结合历史宏观背景,对云南大学近五十年不同社会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等教育并非"完全公平",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和阶段,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群体各异,由此教育公平也呈现了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赵亚 《教育》2009,(23)
综观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在招生、培养方面"宽进严出"是主流,这既给予更多人受教育的机会,又促进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付出公平的代价,尤其是入学机会公平问题,越发显得突出。众多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而是在精英阶层的"大众化",是教育不平等下的大众化,各社会阶层的入学机会差距被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并没有实质性地增加"平等"和"公正"的内涵,反而为此而付出了公平与正义的代价。  相似文献   

5.
国家"高考扶贫"是从2012年开始推出的一个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户籍考生高考招生录取的特殊政策。虽然国家"高考扶贫"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却同时带来了"逆向歧视"新教育不公平问题。政治哲学上的"分配正义"理论并不适用于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因为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并非个体生存的必需。对于国家"高考扶贫"政策的"逆向歧视",我们可以采取六大方面的积极措施予以纠正,以维护并推进国家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从高等教育入口、过程到出口全过程考察了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全过程均受到来自家庭背景的显著性影响,但在不同阶段影响来源和影响程度不同。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数量上,受家庭城乡背景和经济背景的影响最大。在入学机会质量和学业表现上,受家庭教育背景影响最大。在高等教育的出口就业阶段,受家庭经济背景影响最大。总体看,受家庭背景限制而带来的高等教育不公问题主要发生在高等教育出口阶段,其次是入口阶段。这说明在重要的人生"拐点"上,优势家庭背景的孩子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种优势随着时间的累积不断强化形成在下一个人生"拐点"上的更高"起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已跨过"温饱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平均每年1.39%的速度提升,普通本专科招生保持平均每年44万人的增长规模,研究生招生按平均每年3.95万人的速度递增;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已达到"合格水平",优质高等学校数所占比例上升到11.8%,高水平大学覆盖全国范围内所有省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公平迈向"中满意度",专科生就业率逐渐超过研究生,"211工程"院校与非"211工程"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正在拉平。我国26.9%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不能与发达国家媲美,每10万人口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仅为8.93%,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只覆盖4.65%的考生,学历、户籍、性别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拦路虎"。需要通过落实经费投入、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平权运动"、重视立法建设提高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在英国阿斯顿大学召开的纪念首个"世界高等教育机会日"大会上,一份基于71个国家和8个跨国组织(如世界银行、欧盟和东盟等)的调查研究报告《全世界——全球高等教育公平政策》发布。这份"晴雨表"报告显示,全世界高等教育参与机会仍然不平等,大量国家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只做了表面文章;调查中超过2/3的国家没有制定任何促进公平的目标。这项调查研究由全球高等教育专家萨尔米完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6年发现,在70多个低收入国家中,只有1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普通高考考生的家庭背景有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对考生考入不同层次高等院校机会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校的扩招一方面满足了不同背景考生的高等教育入学需求,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中学生背景结构的失衡。因此,建议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保障"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统筹规划三本院校的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建设几所一流的地方高等院校,为地方考生提供更多的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通过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更高的教育质量和更灵活的培养方式,扩大了考生的选择空间,增多了考生成功的机会,从而促进了教育更公平的发展。追求公平择优的高考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体现了教育的平等,也凸现出了诸多的缺陷。因此,在丰富高等教育大众化内涵和实现高考制度公平的基础上,应努力促进二者的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别出现数量上的积极改善,但是高等教育的扩张和机会总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公平性程度的提高,制度层面依然存在着影响和加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别的事实因素,折射出教育观念意识层面对教育公平内涵理解的缺失.只有返回教育公平的原点.通过对教育公平"存在"的意义的追问和重新审视,才能确证教育公平的合理性.确证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学生必须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机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公平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了性别公平.在总量上男女两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已经达到公平.本科层次的两性入学机会差异在逐步缩小,专科层次已达到公平.在研究生层次上男女性入学机会的非公平仍然存在,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呈倒U字形曲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男女性机会差异不断扩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又转向逐渐缩小的趋势.在学科层次方面,人文经管类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远远超过男性,理工类男女两性高等教育不公平仍然比较突出,所以发展文科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公平.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的能力发展与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不公平加剧了贫困对弱势群体能力的剥夺,这是高等教育中最深层的伦理问题.高考录取制度形式公平而实质不公平置弱势群体于高等教育的困境之中,坚持教育的公平正义,就应追求高等教育的实质公平,尽可能保证弱势群体拥有利用高等教育机会的手段和资源,努力实现"机会的公平平等".这就要求政府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补偿,在高考录取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教育机会获得模型,家庭背景中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与个人能力等交互影响着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建国以来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影响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建国初期政治标准与能力标准并存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单一政治标准,经济与文化影响完全被阻断;改革开放以来,能力标准被重新确立.家庭政治背景开始弱化,经济因素的作用逐渐凸显,文化的影响始终持久有力.面对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现实,如何在市场化的背景下构建自由而又公正的教育体系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5.
对1990年至2010年间内蒙古城乡少数民族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变化状况的实证研究表明:城乡少数民族子女总体的入学机会差异缩小了。在入学质量上,城乡少数民族在重点本科高校的入学机会差异一直在缩小,在一般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的差异先快速缩小后有所扩大,扩大后城乡差距的表现形式变为"农村高于城镇"。这一时期,院校层次越高,城乡少数民族入学机会不平等下降得越慢。从性别差异来看,少数民族女生的入学机会明显高于男生。今后应继续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农村少数民族子女的入学质量,缩小城乡少数民族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质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中高等教育机会平等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中,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状,并就其产生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阐明了日本缩小阶层间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对策,以及日本缩小不同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推动高等教育研究对现实问题的关注,2007年7月12—13日,由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研究会与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高等教育机会公平与高考制度改革"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原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杨德广,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等知名学者专家为大会作了主题报告。来自全国高等教育学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等共50余位与会代表,围绕高考制度改革与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展开了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巴西"种族熔炉"神话的背后,黑人、混血种人等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同白人相比处于一种十分弱势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巴西社会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诉求得到全面回应,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纷纷开启基于种族的高等教育肯定性行动。由于肯定性行动本身即构成一种"反向歧视",加之推进速度与力度过于急促,巴西高等教育肯定性行动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是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代表的是一个国家高层次的教育,需要将女性入学的机会和高等教育学历层次做一定的联系,进而直接反映出入学机会在性别上的公平程度。文章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历层次的入学机会性别差异做了具体的分析,并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不同现象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福建省城乡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与类型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相比其他类型高校,农村学生进入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相对容易;在六类院校中,城镇学生皆拥有高于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显著程度由高至低分别为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211工程"院校、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和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城乡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和招生考试制度的潜在影响是影响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具有累积性与隐蔽性并存的特点,导致城乡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仍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