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高等教育机会平等问题已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如何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并没有达成共识。因此,本文从比较与借鉴的视角,对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不同社会阶层对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以及缩小阶层间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举措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对缩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各阶层间子女的入学机会差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云南属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存在典型的区域和城乡差异,这种差异集中体现的阶层差异成为入学机会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各个阶层学生在家庭城乡归属、家庭职业类型、家庭文化背景和家庭经济能力上的差异,导致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等,而且四大指标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和重叠性。缩小区域差距和阶层差异,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和均衡,是推进区域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研究--对广东省几所高校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和阶层差异都较为显,而且二有着极大的相似性。阶层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城乡差异的一种反映。由于各个阶层和城乡所拥有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化资源的不同,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缩小差异,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对高等教育来说,也同样如此,它的平等问题日益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正确认识高等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教育平等问题,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我国高等教育平等的主要表现及对策思路作一简要分析。 一、 当前高等教育不平等的主要表现 1.经济阶层差异导致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经济收入差异明显,富有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差异悬殊的存在,导致贫困家庭的学生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以及毕业…  相似文献   

5.
不同高校类型中农民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平 《高教探索》2006,(5):22-23
通过对我国10个省份不同类型的50所高校农民阶层子女的抽样调查,探讨了不同高校类型中农民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发现伴随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阶层男女接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逐渐缩小,尤其在公立高职院校农民阶层女子接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已经超过农民阶层男子。  相似文献   

6.
胡云  孟珍伟 《文教资料》2010,(10):167-168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问题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作用。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受资源的影响.其具体表现为不同阶层、地区、民族、性别的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异。从法律的视角来看,这种机会不平等的成因包括政策制度的不合理,立法、司法、行政机制的不完善,以及主体权利意识的淡薄。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保障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明显的阶层差异,出身较高阶层的子女比出身较低阶层的子女拥有更多入学机会。从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教育资源配置的结构性不均、教育成本的制度性失衡、拥有资本的代际影响、高招指标投放的不合理、高校资助体系的不完善等方面,具体分析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阶层差异的原因。从社会学角度思考教育公平问题,认为教育要努力缩小不同阶层子女的入学机会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前,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已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日本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的国家之一,其中私立大学发挥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本文从比较与借鉴的视角,就日本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表现、影响因素以及缩小差异的举措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对我国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闽、湘、川3省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对闽、湘、川3省部分高校内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调查分析表明,当前我国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主要体现为农业劳动阶层、失业人员阶层与其它各阶层的差异;各类高校在缩小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方面有不同地位和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提出了当前应选择公办高职院校作为缩小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突破口;在入学要求(包括学费和成绩)、学位层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布尔迪厄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可以成为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阶层固化成因的理论范式.高等教育是实现个人向上流动的最好通道,但近年来高等教育却不再是实现社会合理流动的渠道,反而成为“阶层固化”的助推器,表现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寒门难出贵子”与“蚁族”现象.社会资本差异与失衡是导致高等教育助推阶层固化的重要原因,家庭社会资本差异导致高等教育机会及就业机会不平等,催生了阶层固化;城乡社会资本失衡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占有不均,进一步加剧了阶层固化.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缩小社会阶层高等教育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发现,出身于较高阶层的子女拥有较多的入学机会;公办高职院校中各阶层子女入学机会盖异最小;拥有较多家庭文化资源的子女获得更多的入学机会;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各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阶段发展,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对1990年至2010年间内蒙古城乡少数民族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变化状况的实证研究表明:城乡少数民族子女总体的入学机会差异缩小了。在入学质量上,城乡少数民族在重点本科高校的入学机会差异一直在缩小,在一般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的差异先快速缩小后有所扩大,扩大后城乡差距的表现形式变为"农村高于城镇"。这一时期,院校层次越高,城乡少数民族入学机会不平等下降得越慢。从性别差异来看,少数民族女生的入学机会明显高于男生。今后应继续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农村少数民族子女的入学质量,缩小城乡少数民族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质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性的失衡存在一定的制度性原因.为保障社会各阶层平等获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一方面应改革招生制度,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平等分配,另一方面还需转变高等教育收费模式,完善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出现了不同的阶层。由于各个阶层的经济收入差距、文化层次、职业职位等差异,导致其对各个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过程及结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社会优势阶层相对于社会中下阶层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无论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还是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及结果中都占有巨大的优势,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各社会阶层在占有高等教育机会的结果方面是不均衡的,这种教育机会的阶层差异,主要是由个人背景所积累和放大的教育竞争能力差异,以及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等制度安排不当造成的,并非是高等教育机会分配过程中社会排斥的结果。对高等教育机会实现结果的改善,可以通过基础教育投入制度和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等制度安排的改革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主要特征是,城乡差异在不断缩小,但差异仍然十分明显,特别是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还比较大。城市化和高校扩招对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应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现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城乡、区域、阶层等方面存在着现实上的不公平。囿于主客观原因,其主要体现为教育权利与机会的不平等以及公共教育资源占有的不平等。而现代远程教育所独具的特性,使其无论在实现教育机会与过程的平等,还是在实现教育结果的平等上都有着突出的作用。为此,大力扶持现代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应成为我们目前情境下的首要之选。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付出公平的代价,尤其是入学机会公平问题,越发显得突出。众多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而是在精英阶层的"大众化",是教育不平等下的大众化,各社会阶层的入学机会差距被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并没有实质性地增加"平等"和"公正"的内涵,反而为此而付出了公平与正义的代价。  相似文献   

19.
当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时,高等教育机会是否会变得更均等一些呢? 均等程度又如何测算? 从这一视角来看,中国的高等教育到底是趋向于平等,还是更加不平等呢? 本文试图通过理论探讨,以及对中日两国数据的实证分析来回答上述问题.首先,我们检验了几种用于标识不平等度的尺度,发现基尼系数等不适于检测类似于升学率这样的由百分率表示的指标.其次,在1992年与2001年之间,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有了明显的扩大.第三,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日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1960年至1975年).理论依据和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要矫正迅速扩大的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今后必须在调控高等教育的供给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等教育收费过高,导致低收入阶层难以接受或完成高等教育,不但影响公民的教育机会平等,也影响社会平等。从免费到低收费再到高收费,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解决高收费以及高等教育经费来源问题,需要合理界定高校运行成本,加大政府投资,拓宽高校经费来源渠道,提高现有经费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