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德国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投资和政府拨款。德国的企业主动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愿意为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投资;职业学校的费用由国家及各级政府负担。政府也以拨款的方式支持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培训的主管部门——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2.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通过财力、人力以及心力投入等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并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双元制"提供的用工选择平台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核心动力;政府的有力支持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推力;完善的制度设计与质量体系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建构中,必须加强制度的系统化设计,以保证系统要素的有效联动;同时,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重视,切实提升校企合作效果。  相似文献   

3.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和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由一个战败国迅速发展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其成功的秘密在于有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据此分析了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对职业教育立法;加强对职业教育师资投入;调动行业、企业、个人等多元办学主体参与职教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比较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存在"民众在思想观念上不够重视,政府在制度建设上略有滞后,行业企业在主动参与上非常被动,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方式老套"等问题,指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重在加强政府主导作用、突显行业关键地位、提高企业合作热情以及深化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管理框架是法律依据下的政府协调。联邦文化与教育部长联合会、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和州政府学校发展研究所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政府管理主体。在联邦层面,政府的作用体现在对职业教育的依法管理与合作管理上;在州政府层面,体现在对相关部门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上;在培训层面,体现在培训过程的步骤化与协调化,以及对培训过程和结果的质量监督上,这些都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师企业实践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中占具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促进职业教育院校教师的专业化、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至关重要。因此,主要阐述德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方面的先进经验:一是严格选拨,注重企业实践经历;二是国家扶持,注重职后企业实践。同时,探讨了国外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先进经验,提出对改革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下,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政府的重视和积极协调,企业有利可图。德国企业与学校通力合作,共同育人,协调发展。借鉴其成功经验,对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的路子,以期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和实力。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经费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职业教育要得到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经费投入作为保障。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筹资体制。通过对这些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进行相关分析和比较,进一步梳理出这些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筹资中的经验。基于我国国情和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借鉴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三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筹资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的相关政策法律,加大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多元化筹资体制。  相似文献   

9.
中德两国国情不同,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也不同。通过比较两国职教发展的现状差异,可以对我国职教改革和发展产生有益的启示。对照德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分析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昭示我们要重视职业教育中缺少企业参与的缺陷;参照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让我们明确专业和课程设置改革的重点与方向;解读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要求我们重视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周跃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128+130-128,130
职业教育在各国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肩负有培养企业中约80%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使命。然而,我国的中职教育存在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需要政府解决职业教育的体制问题、投入问题及对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问题;需要社会改善舆论氛围,重视技能人才;需要企业将职业教育当做“公共事业”,实现学校和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易玉屏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6):43-45,94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法律法规非常健全,确保了高标准培养目标的实现。德国依靠大学严格教学,确保职教师资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德国职教师资实践能力培训属于继续教育范畴,一般要求与生产同步,主要由企业完成。德国职教教师取得资格必须经过两次严格的考试。  相似文献   

12.
德国有非常完善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和任职资格考核认定体系,要求教师具备四大领域的能力,并完成12项工作任务。要成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学历,而且必须有企业工作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要经过三个阶段严格的系统培养,并通过各项考核才能达标。建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德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发展、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中国和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存有很大的差异。中国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该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协会指导等方面学习和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中德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和知识结构的分析入手,剖析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进而借鉴德国先进、科学的做法,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师资保障。然而,当前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却存在着诸多难题,"职前培养"先天不足、培养政策体系不健全、行业企业未能充分参与、职业院校缺乏长远培养规划、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薄弱,致使"双师型"教师培养成效甚微。为此,我国职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亟需构建政府、行业组织、企业、职业院校与教师"五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方能解决培养中的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16.
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观、"双元制"培训模式及职业培训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找出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构想.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正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紧缺,近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强劲,高学历人才成倍增长,这些高学历人才拥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却缺乏实践操作技能。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现实,国家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异常之高,与此同时,国家加点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2017年,李克强总理强调“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努力造就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大军。”针对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对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一系列“中国化”的实践,找到适合我国高等艺术类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职业教育为日本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对经济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日本职业教育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日本政府在培养专业师资和注重入职后的进修方面实施了多元化的措施和不断的尝试,这些措施对于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方面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面临缺口大、学历程度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教师的在职培训对于缓解师资紧缺问题、提高教师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中职教师在职培训在形式上主要有校外培训、校本培训、自我研修三种培训形式,在内容上涵盖师德、知识、能力三大方面。并且在目前研究中存在研究针对性差、培训体系不科学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