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水城市”是钱学森先生最早提出的,描绘未来生活的理想方式。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包含着深刻的山水审美思想,对山水城市的构建以及人们审美心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山水城市为人们在生活中体认自然提供了直接的平台。山水城市的构建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延续,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尹大中 《兰台世界》2014,(12):92-93
李唐不但继承了北宋山水的简练萧疏,同时也开创了南宋"院体"山水"风气之先",可谓两宋山水画转折时期的关键人物。本文通过解析李唐在两宋时期的绘画风格,旨在探析李唐之于两宋山水画风格嬗变及南宋"院体"发展之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唐不但继承了北宋山水的简练萧疏,同时也开创了南宋"院体"山水"风气之先",可谓两宋山水画转折时期的关键人物。本文通过解析李唐在两宋时期的绘画风格,旨在探析李唐之于两宋山水画风格嬗变及南宋"院体"发展之影响。  相似文献   

4.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悠久的园林历史为当代园林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隋唐之后,大批文人、画家都参与园林绘画或写作,在景园之中浓缩了大量的写意山水,从仿效自然山水园逐渐推向写意山水园,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大园套小园,园中有园的风格。当时的园林不仅仅是欣赏,其中还有游居的作用,真正成为人们放松心情、寄托心灵和回归自然的空间领域,帝王将相,平民百姓等各个阶层都切身感受到了园林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5.
王雪艳 《兰台世界》2013,(24):159-160
弘仁是清朝初期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享誉明末清初的画坛,为清初画坛带来了一丝生气,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弘仁山水画中所呈现的风格气息也是对中华民族时代变迁的深刻印证。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园林以精神寄托、陶怡情操的山水审美为主题的风格,于魏晋之后逐步确立,而其中东晋南朝皇家园林的风格与艺术手法尤其引人瞩目,在我国古代园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徐健  ;屠曙光 《兰台世界》2014,(12):187-188
我国古代园林以精神寄托、陶怡情操的山水审美为主题的风格,于魏晋之后逐步确立,而其中东晋南朝皇家园林的风格与艺术手法尤其引人瞩目,在我国古代园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元代大画家倪瓒是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其创作风格鲜明独特,尤以写实风格为主;同时他的绘画细腻传神,尤以山水题材最为出色。倪瓒在晚年创作绘制的《狮子园》,笔法娴熟,构图标新立异,是实景与意境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9.
陆南 《兰台世界》2014,(11):156-157
元代大画家倪瓒是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其创作风格鲜明独特,尤以写实风格为主;同时他的绘画细腻传神,尤以山水题材最为出色。倪瓒在晚年创作绘制的《狮子园》,笔法娴熟,构图标新立异,是实景与意境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0.
游记,不是写物采风的流水帐。作者借山水之游,或赞美自然,或褒贬世情,或张扬哲理,或追求理想-总有所寄托。成熟的游记,通过描写自然风情,无不在表达一种思想,寄寓一种感情。衡量一篇游记的高下优劣,也就不只看它描写了什么,还要看它表达了什么,寄寓了什么。中外的优秀游记,往往笔在山水风情,而意在山水  相似文献   

11.
谈谈自然美     
审美对象呈现着具体生动、丰富多样的形态。但概括说来,美的种类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类。这里,先来谈谈自然美。说到自然美,人们都不禁会联想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湖海,花鸟虫鱼以及那些令人陶醉的自然风景。自然美确是一个博大的审美境界,它千姿百态,色彩斑斓,动静交织,美不胜收。我们知道,放情山水的诗人李白,几乎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不仅以清新俊逸的诗句讴歌了大自然的明媚秀丽,而且以豪放浪漫的风格表现了自然界的  相似文献   

12.
"明代十能才女"薛素素是明代画家名妓中的杰出代表,她的绘画作品,花鸟、山水、人物皆有涉及。文章以薛素素为切入点,探求了晚明才子佳人的内心世界及其绘画风格的成因,希望能通过对薛素素的研究,能提高人们对晚明名妓绘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刘英俊 《兰台世界》2015,(9):114-115
倪瓒"逸品"山水的绘画风格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定精神表达,在其独特的三段式构图中,凸显其"简"的绘画风格,再加上其富有艺术性的"逸气"说,使得其山水画更加品格独立,成为一种不受视觉影响的精神运动。  相似文献   

14.
晚明的袁宏道以其丰富的人生游历、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审美视野中的自然,《满井游记》、《虎丘记》作为袁宏道游记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两篇名作。更向我们展示了人亲近自然,在自然山水中抒写性灵,寻求精神超越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5.
龚贤作为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其绘画风格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清韵浑厚"与"超然意蕴"之美。他注重以山石、树丛、苔藓、云雾、沟壑等为主要表现对象,在技法上具备了"黑、厚、润、实"的独特艺术风格。他善于采纳前人各家用笔所长,为我所用,对各种树体画法与山石丘壑表现都有开拓性的成就,其独特技艺皴法成为其绘画艺术的主要风貌。尤其是在山水画的探索中,龚氏独有的艺术皴法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皴法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技法,因为他的皴法具有鲜明的个性艺术风彩,其最大的审美特征就是画面中点线应用的温润、圆浑、厚重、透明,使山水画艺术表现极具立体感,这是龚贤对自然山水长期观察体验的结果。龚贤一生期望生活平淡疏放,简洁朴拙。闲情逸致是其精神家园,从而获得超越现实社会与尘世之外的审美心境,其艺术的表现与探研都给后人带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位美学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他承载了更多的艺术使命和社会责任,他不但追求美,创造美,而且在传播美,他承担了教书育人的重责,教育学生懂得艺品如人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集人品、艺品于一身的优秀艺术人才。他被誉为是中国美术大家,他的山水画,大气磅礴,洒脱自然。其大胆的构图、大块的墨色、大笔的渲染、深厚的笔墨中,也是对自然山水的迷恋和情感的释怀,同时也表达了自然风光的灵性和生机,使人看后仿佛置于山水间,品味了山水的秀丽和奇妙,实现了美学价值。近期,我刊记者有幸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所长叶建新教授。  相似文献   

17.
吴小伦 《兰台世界》2013,(4):136-137
<正>依水建城是我国城市兴起时的典型特征,城市水利又转而成为城市兴起后的重要建设内容,诚如张一恒所云:"从出现城市始,依山临水选址筑城,与自然山水共存、共荣、共雅就成为古代城市建设的传统追求,……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充满了自然山水特质。"[1]12这里就折射出一个问题,即水对城市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性。不难想象,一个狭  相似文献   

18.
唐代园林别有情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演绎,将园林艺术发展到了极致。魏晋以来的山水画使得唐代文人对自然山水之美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得园林别墅有着美学情趣,园中的景物有着真实的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06,(33):14-14
“乐活(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atainability)”族是群乐观、包容、透过消费和食衣住行的生活实践支持环保,并且乐观、包容、健康的人。向来非常坚持简约自然的风格,他们将LOHAS精神注入流行沟通语言中,例如轻柔的棉布与质朴的亚麻。  相似文献   

20.
龚贤作为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其绘画风格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清韵浑厚"与"超然意蕴"之美。他注重以山石、树丛、苔藓、云雾、沟壑等为主要表现对象,在技法上具备了"黑、厚、润、实"的独特艺术风格。他善于采纳前人各家用笔所长,为我所用,对各种树体画法与山石丘壑表现都有开拓性的成就,其独特技艺皴法成为其绘画艺术的主要风貌。尤其是在山水画的探索中,龚氏独有的艺术皴法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皴法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技法,因为他的皴法具有鲜明的个性艺术风彩,其最大的审美特征就是画面中点线应用的温润、圆浑、厚重、透明,使山水画艺术表现极具立体感,这是龚贤对自然山水长期观察体验的结果。龚贤一生期望生活平淡疏放,简洁朴拙。闲情逸致是其精神家园,从而获得超越现实社会与尘世之外的审美心境,其艺术的表现与探研都给后人带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