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唐宋到明清,考试与作弊相始终,科场与刑场门相通。”这是李国荣在《科场与舞弊》中所下断语。是书概述了李唐至明清的科举舞弊大端,依据清代档案,以翔实史料和慎密辨析,全面考察了咸丰八年因顺天府乡试舞弊处斩重臣柏一案。在古代科场舞弊案件中,依受罚官员品级和所处刑罚而论,咸丰八年顺天府乡试舞弊案可以列为第一大案,柏官至一品,位当宰辅,以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之身,因在顺天府乡试中担任正主考官时舞弊案发而在菜市口人头落地。关于咸丰杀柏,旧说纷纭,多有言肃顺设计杀柏之说,影响所及,流传今日。李著依据清代此案…  相似文献   

2.
明人张朝瑞辑、许天叙等续辑的《南国贤书》,记载了明代南直隶(约为今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举人名籍、乡试考官、考题等情况。是书的明崇祯刻本较为常见,其所载史料主要辑自乡试录和地方志。由于现存明代应天府乡试录残缺、《乾隆江南通志.选举志》等地方志对举人情况记载不全等原因,故《南国贤书》相较而言是一部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记载明代南直隶举人的科举题名文献,具有较高的科举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咸丰帝登极特开辛亥恩科,于咸丰元年(1851年)举行乡试恩科,二年举行会试恩科。咸丰元年八月,顺天乡试贡监生孙启盛等呈诉直隶京官刘岱骏等把持印结,阻挠考试;刑部郎中刘岱骏等联名申辨,称因该贡生籍贯于例均有违碍,是以未曾出结。上谕著顺天府会同直隶总督查核,最终经礼部复议以有无坟墓为断据,予以不同处置。此案对于清代科举入籍制度等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现从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及上谕档中编选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武乡试科举制度之一。清承明制,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及顺天府考试武艺,凡各省武生和绿营兵丁均可应考,称为武乡试。每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在十月,分三场:首场马射;二场步射和技勇(演弓、刀、石),称为外场;三场考试默写《武经》,称为内场。各省乡试由总督或巡抚为主考,会提镇以视外场。顺天府外场考官以领侍卫内大臣、满洲大学士和都统四人为之,内场考官以翰林官二人充任。考试中式者称为武举人。  相似文献   

5.
纪晓岚姓纪,名昀,字晓岚.生于1724年,卒于1805年.河北献县人.清乾隆十二年,他24岁中顺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乾隆十九年,31岁中进士.历任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国务大臣)等职.是清朝著名学者、文学家.  相似文献   

6.
自从唐、宋以来,读书人如果预备参加仕宦之途,惟一途径只有科举,但这并不是容易的,"三更灯火五更鸡"之外,还要经过三番五次的考试,如果幸运地中试,这才能任官授职,开始博得出身与功名。明代科举自下而上分为三个阶段、四次考试:院试、乡试、会  相似文献   

7.
明代武举乡试属于武举的初级考试,它是明代选任武官的途径之一。经过明初的建制,至正德三年(1508)与正德十三年两次《武举乡试条格》的颁布,武举乡试正式进入制度的确立期。正德时期的武举乡试在人员资格、试期、内容、解额与地域分布等方面臻于规范化。但由于这一时期的武举乡试制度具有保护武官子弟特权、以军事需求为基本原则等特征,限制了明代武举乡试制度在公平性、客观性等方面的发展。而且,其考试内容为马步射与策论,简化了考试程序,但束缚了武举乡试制度往实战化方向发展,使武举乡试制度渐趋僵化。武举乡试制度建设的滞后性表明了武举在明代科举中所占据的非主流地位,制约了武官选拔体制的革新和军事力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乾隆壬午科江南乡试诗四房同门录》一书收录戴震乡试制艺三篇,为修订本《戴震全书》及《戴震全集》所未收。此书为研究和考察戴震生平、戴氏与段玉裁的交游、戴氏与江永的学术渊源以及清代考据学风对科举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9.
张思源 《兰台世界》2011,(11):18-19
贵州科举在明代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而独立开科前的这段历史尤其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乡试地点经历了湖广到云南再到贵州的变化,解额也从5名增加到30名,分析这一时期中举者的籍贯则可看出地理交通对科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朝与明朝一样,选取官员实行科举取士.科举取士一般分三个等次,初级为"童试",取中者为秀才;中级为"乡试",取中者为举人;高级为"会试"(中试者叫做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也叫"廷试",皇帝亲自出廷取士),取中者为进士."殿试"取中者又分三甲,一甲取三名,赐"进士及第",分别叫状元(第一名)、榜眼(第二名)、探花(第三名);二甲取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取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相似文献   

11.
兰州大学是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学府.从明代至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前,甘肃一直没有科举场.甘肃学子参加科举考试,必须前往陕西闱场应试.左宗棠目睹甘肃士人大多因家境贫寒,难以筹措前往陕西的路费而不得不放弃参加乡试,同是举人出身的他深为惋惜,同治十二年(1873年),他向朝廷上呈一份奏章,恳请朝廷允许将陕甘两地分别乡试取士,并分设学政,这样甘肃学子就可以在省城兰州乡试.  相似文献   

12.
贵州科举在明代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而独立开科前的这段历史尤其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乡试地点经历了湖广到云南再到贵州的变化,解额也从5名增加到30名,分析这一时期中举者的籍贯则可看出地理交通对科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锦屏县平秋村是九寨"百里侗乡"的大寨子,龙姓是寨子里的第一大姓,亦是开寨始祖,在平秋发展是枝繁叶茂,家族人口最多,清康熙至嘉庆年间曾出"两文一武",成为九寨侗寨的一段历史佳话。龙朝榜,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道光十四年(1834),病故于黎平府,寿享七十有六。乾隆四十七年(1782)乡试科中举人,四十九年(1784)会试科中贡士。清代科举,正式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会试前须取得  相似文献   

14.
正乡试是科举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考试选才制度,对金元以来中国朝野政治、社会、教育、文化、风俗等方面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自20世纪30年代起,现代意义上的乡试研究渐自兴起。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学术界已经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或层面展开广泛的研究,取得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由于问题重要、牵涉面广,对后世影响深远,乡试研究正在成为科举学、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研究的新热点。在中国科举制度停废110周年之际,对乡试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这密密匝匝的平房是干什么使的?它是明、清两代读书人在京参加会试的场所——贡院。现北京市档案局就在此地。在明清两朝为官,科举是正途,读书人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等一系列考核,乡试中者称举人,可参加会试,会试中者称贡士,然后参加殿试。贡...  相似文献   

16.
王洪兵 《兰台世界》2012,(15):33-34
在明代,省、道、府、州县等构成地方治理的常规行政力量,除这些基本的行政设置外,明代统治者根据地方治理需要,在南京、北京分别设置应天府与顺天府两个特别行政区,实施有别于普通府的特别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正>张令璜(1650—1734),清代山东东阿县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都察院监察御史、顺天府府尹、大理寺卿、吏部侍郎等职,是康熙晚期至雍正初年的名臣。在其任职顺天府府尹期间(升任大理寺卿、吏部侍郎后兼任),政绩颇为突出,其中大多是与朝廷政治密切相关。由此可以进一步探讨雍正初年朝廷政治的历史细节。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经历了数次变革,到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科举考试开始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时科举文科考试,分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每三年举行一次.  相似文献   

19.
李兵 《历史档案》2013,(1):78-84
由于湖南士子需要经过洞庭湖至武昌参加乡试,恶劣的自然条件不仅影响了他们应试的积极性,而且湖南的中式人数远远少于湖北,这引起了湖南士子的强烈不满,他们强烈呼吁两湖南北分闱。康熙朝有三任湖南巡抚多次上奏朝廷,力陈两湖南北分闱,为两湖南北分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雍正元年,清廷下诏允许湖南设立贡院,单独举行乡试,湖南社会各界长期盼望的两湖南北分闱终于实现。笔者利用《清实录》、《钦定科场条例》、档案史料、文集和方志等文献,详细爬梳两湖南北分闱的原因、过程以及新建湖南贡院的情况,以期将湖南科举史,乃至清代科举史上这一重大的事件完整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20.
<档案学通讯>2007年第5期刊发了赵彦昌先生的<〈周礼·天府〉考论--兼驳"天府"为档案馆库说>[1]一文(以下简称"赵文")."赵文"千方百计论证"天府"不是收藏东西的地方而是职官的名称,对我国档案学界认为"天府"为保存档案的机构的18个学者观点一一给以驳斥否定,最后总结说:我们可以看出以上学者或者直接认为西周存放档案的处所为"天府",或者认为是"宗庙",但同时又将"宗庙"等同于天府,又或者将"天府"与宗庙并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