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辽宁省成年人身体形态指标进行分析,揭示其各个年龄段成年人身体形态现状,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针对辽宁省成年人身体形态的变化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全民健身计划的更好实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盲生体质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昕  韩东硕 《体育学刊》2008,15(2):62-65
采用体质监测和对比分析,对北京市部分盲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等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掌握了北京市盲生体质发展的基本现状,并与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报告中城市男女学生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北京市盲生的体质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尤其13岁以后,体质各项指标,男盲生明显优于女盲生;盲生体质指标测定结果并不能确切反映盲生的体质水平,某些项目(如1 600 m跑、立定跳远)的测试受到视残的影响;在大多数年龄段,盲生的身体形态指标与普通学生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身体机能与素质指标与普通学生比较差异就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量法收集广州市特殊学校1002名7~17岁残疾人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数据,并将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进行比较,普通学生和3类残疾学生之间的比较,以及3类残疾学生之间的比较,结果认为:1)残疾儿童青少年形态指标随年龄增长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特征,并呈现出性别差异,一般男性身体形态指标高于女性.2)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同普通儿童青少年存在差异,总体上普通儿童青少年在身高,体重和胸围等身体形态指标上一般优于残疾儿童青少年.3)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2010年澳门儿童青少年体质监测数据与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以期探讨两地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为政府及时了解澳门、内地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征,为促进两地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以及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澳门、内地儿童青少年体质监测对象为研究对象,年龄为7~22周岁在校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原则抽取样本。严格遵守统一的测试细则对研究对象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等指标进行测试,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地学生的生长发育既有共性的规律,也有特征的差异。共性的规律主要表现为1)澳门、内地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生长发育水平均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体格指标尤为典型,身高、体重在整个生长期内表现为四个阶段,即匀速增长期、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和相对稳定期;2)两地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生长水平均呈现出"二次交叉"现象,女生快速增长期约比男生提前2~4年;3)两地学生生长水平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特征,通常身体形态优先发展,机能居中,机能、素质的快速增长落后于形态的快速发展。两地的差异特征主要体现在:1)两地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非均衡性特质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澳门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最大高峰年龄均早于内地1年,同时最大速度高峰、最大年增长值也明显高于内地;2)澳门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素质的几乎所有指标的整体水平在全年龄段里低于内地,但澳门儿童青少年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的生长发育速度和突增的幅度高于内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2010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人群数据的系统分析,并与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成都市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体质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等作为分析指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等人群体质状况进行分析,并与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年龄增长,成都市幼儿身体充实度和成年人肥胖程度逐步增加,进入老年以后,肥胖程度有所下降。城镇人群身体形态指标均大于乡村。动脉血压随年龄增长逐步升高,35岁以后增幅较为明显。身体素质在幼儿时期(3~6岁)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成年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分析发现,城乡人群体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与2005年监测结果相比,幼儿、成年人身体形态指标测试值有不同幅度的增加,而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测试值则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老年人身体形态与2005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身体机能和素质水平较2005年有所提高。2010年成都市市民体质综合评价不合格率大于四川省平均水平,而优秀率和良好率则小于四川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湘、鄂、渝、黔少数民族城镇与农村儿童体质现状和健康状况。方法:对少数民族儿童进行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的测试。结果,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湘、鄂、渝、黔少数民族城镇与农村儿童的形态指标较差,机能指标有优有劣。  相似文献   

7.
广西幼儿身体形态特点及发展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调查和数理统计法 ,对广西 3~ 6岁幼儿 1 72 2人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和皮褶厚度等人体形态指标进行了测定 ,制定了适合广西该年龄段幼儿身体发育部分指标的评价表。研究表明 ,该年龄段幼儿的身体形态处于稳定增长时期 ,但性别间、年龄间增速不同 ,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不同性别间幼儿身体形态存在差异 ;男女幼儿的躯干与下肢的比例无差异 ,但男幼儿体型较女幼儿粗壮。该年龄段幼儿身高、胸围和体重的生长发育均差于广州地区同龄幼儿  相似文献   

8.
以2011年世界杯女排赛中国队与欧美队队员为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其年龄、身体形态和网上高度等非技术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欧美强队队员的年龄平均值明显高于中国队,而且呈现出高年龄段的人数比率增多的态势;中国女排身体形态指标均值与欧、美强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网上高度已达到了与欧美强队相对抗的水平;中国队的网上技、战术应用能力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湘、鄂、渝、黔少数民族城镇与农村儿童体质现状和健康状况。方法:对少数民族儿童进行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的测试。结果,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湘、鄂、渝黔少数民族城镇与农村儿童的形态指标较差,机能指标有优有劣。  相似文献   

10.
辽宁师范大学学生体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莹 《辽宁体育科技》2003,25(3):66-67,71
对2000年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高校及全国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证明:我校男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辽宁省高校学生体质调查统计结果基本一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全国高校学生相比,女生除肺活量,其它各项指标均优于全国学生,且身高、体重、胸围、50m跑、立定跳远5项指标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我校男生的身高、体重、胸围、50m跑及立定跳远5项指标均优于全国学生,除胸围外其它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肺活量和1000m跑2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学生,1000m跑与全国男生相比(P<0.01)有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据此提出增强我校大学生体质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走访有关训练专家、教练员以及科研人员等,重点从辽宁省少儿游泳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和训练效果评价等方面对辽宁省少儿游泳运动训练现状展开调查,并对调查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与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和掌握辽宁省游泳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为辽宁省少儿游泳运动能够继续健康、合理地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辽宁省14个城乡6748名幼儿(3~6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辽宁省城乡幼儿体重、柔韧素质差异情况,旨在为辽宁省国民体质健康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幼儿3-6岁的体育教学,对早期培养以灵敏、速度、快速力量、协调、平衡等为能力要求的竞技体育武术项目高水准运动员的成才很重要。文章根据2005年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幼儿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平衡木五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结果中所反映出的3-6岁幼儿时期:在性别遗传方面,柔韧、速度、力量素质有明显差异,协调、平衡能力差别不大和6项素质均存在自然增长快的年龄段的身体素质自然增长规律。提出在3-6岁幼儿武术体育教学中,对男女幼儿的柔韧素质、速度素质、跳跃素质应区别对待,对协调性素质、平衡素质,男女幼儿的武术体育教学,应当安排一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地域分布、项目布局的现状和依据等相关问题,对保证辽宁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健康、科学、稳定、持续发展,大力推进本省竞技体育实力的提高,加强运动队伍的建设,促进本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伍的快速发展,保障本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良性运行,对提高辽宁省高校的竞技水平,提高本省高校的整体竞争力与完成新时期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皮划艇决赛的男子皮划艇组运动员在不同环境(温度、湿度)的夏训情况进行研究,探讨温度和湿度对男子皮划艇运动员训练效果影响。方法:分别在辽宁大连和广东肇庆两个具有显著差异的环境中执行同一训练计划,并在训练期间进行生理生化以及训练学指标的测试。结果:为期6周的训练,两个组都能基本上完成训练计划的内容,运动员无论生理生化指标上,还是在训练效果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在一定相对较高温度、湿度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相同的运动负荷对运动员训练不一定产生差异性影响,即在高热、高湿环境进行训练并未对划艇组的训练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分析论证。研究表明,辽宁省竞技体育采取一系列及时而有效的措施,集中优势,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分类管理,对运动项目的布局进行了及时调整,科学地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对该省竞技体育保持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镇居民体育作为特殊的文化运动和新的社会体育形态,将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影响到城镇体育的发展目标。在体育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受自然环境、民俗习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影响,导致各个地区人们体育锻炼质量存在明显差距。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性别、年龄和学历3个角度对滇辽两省居民的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次数、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价值观大致相同,都把增进健康,祛病延年排在首位;受性别、年龄、学历因素的影响,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有所不同;体育锻炼首选项目球类运动受场地设施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进行调查和分析,探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借鉴国外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正常学龄儿童与跆拳道训练的学龄儿童平衡能力,以探索跆拳道训练对学龄儿童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参加跆拳道训练的学龄儿童10名作为实验组,匹配10名无跆拳道训练、武术及其他专项练习的学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win-pod平衡功能检测系统对受试者进行单足和双足平衡能力测试。研究结果:双足睁眼或闭眼测试时,有跆拳道训练的学龄儿童与无跆拳道训练、武术及其他静力练习的学龄儿童相比静态平衡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睁眼左足测试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体现在重心动摇轨迹长、重心平均动摇速度、Y轴动摇速度这些指标上;而在睁眼右足测试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中除了Y轴平均摆幅这项指标,其他指标在两组之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眼单足测试时,从左右足依次来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Y轴动摇速度和Y轴平均摆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跆拳道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学龄儿童在双足和右足站立静态站立的静态平衡能力,提高站立的姿势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对辽宁省第11届运动会青少年组田径比赛的成绩进行分析,了解辽宁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现状和水平,通过与十运会成绩的对比找出不足,挖掘优势,并分析其原因,为辽宁省田径代表队备战全国第12届运动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